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跨境婚姻家庭HIV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以17 594户登记在册的跨境婚姻家庭为研究对象,开展全员筛查为目标的横断面调查,以问卷形式收集调查对象的信息,并同时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有32 400名研究对象完成HIV抗体检测,HIV感染为2.27%(736/32 400),中国籍和缅甸籍的HIV感染分别为2.44%(375/15 372)和2.12%(361/17 028)。夫妻双方HIV检测结果均已知的13 853户跨境婚姻家庭中,双阴性、双阳性和单阳性家庭数分别为13 415(96.84%)、142(1.03%)和296户(2.13%),单阳性家庭分为仅丈夫阳性家庭167户(1.20%)和仅妻子阳性家庭129户(0.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跨境婚姻家庭中,丈夫感染HIV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吸毒史和高危性行为史,而妻子感染HIV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危性行为史。结论德宏州跨境婚姻家庭的HIV感染较高,需加强HIV检测、预防和行为干预工作。

  • 标签: 跨境婚姻 艾滋病病毒 感染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云南省德宏州2015—2017年新报告HIV感染者中的病毒学和免疫学检测指标的分布情况,探索将常规的HIV感染检测结果用于辅助综合判定HIV新发感染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德宏州2015—2017年新报告HIV感染者样本1 152份,通过抗体亲和力实验判定新近感染者和长期感染者,并分析两组感染者中CD4+T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值、抗体酶联免疫反应S/CO值、以及免疫印迹实验出现p31条带的结果。进一步分析应用不同的检测指标进行新发感染综合判定得到的结果。结果1 152例新报告HIV感染者中通过抗体亲和力实验判定205例为新近感染者,947例为长期感染者。新近感染者中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比例、抗体酶联免疫反应S/CO值>20的比例、免疫印迹实验出现p31条带的比例均显著低于长期感染者。抗体亲和力实验结合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或病毒载量检测值<1 000 CPs/ml的新发感染综合判定策略可分别区分出30例和31例误判的新近感染者;抗体亲和力实验同时结合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和病毒载量检测值<1 000 CPs/ml的新发感染综合判定策略可区分出60例误判的新近感染者。结论常规HIV检测结果可用于辅助新发感染抗体亲和力实验结果综合判断新近感染,新发感染综合判定策略可以提高新近感染者判定的准确性。

  • 标签: HIV感染 新发感染综合判定策略 抗体亲和力实验 CD4+T细胞计数 病毒载量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HIV-1 DNA载量的动力学变化及影响因素,为HIV-1 DNA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德宏州CDC建立的2009-2018年HIV新发感染队列,构建HIV-1 DNA载量随抗病毒治疗时间动力学变化曲线图。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抗病毒治疗后最近1次随访的HIV-1 DNA载量值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发队列113例HIV感染者中,HIV新发感染者占49.6%(56/113),男性、性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分别占53.1%(60/113)、80.5%(91/113)和19.5%(22/113)。抗病毒治疗前,HIV-1 DNA载量值较高(>800 拷贝/106 PBMCs);抗病毒治疗1年后,HIV-1 DNA载量值迅速下降至<400 拷贝/106 PBMCs;随着抗病毒治疗的持续进行,HIV-1 DNA载量值下降不明显,第6年载量值仍维持在269 拷贝/106 PBMCs。进行HIV-1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最近1次随访HIV-1 DNA载量值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CD8、基线CD4/CD8和基线HIV-1 DNA载量值OR值(95%CI)分别为1.00(1.00~1.00)、0.30(0.09~1.05)和1.01(1.00~1.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IV-1 DNA载量值的OR值(95%CI)为1.00(1.00~1.01)。结论在抗病毒治疗后第1年内,HIV-1 DNA载量值下降显著,随后下降到一定水平之后保持稳定,该水平与HIV-1 DNA载量值基线密切相关,基线越低,HIV-1 DNA载量值水平越低。感染HIV后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有利于控制HIV-1 DNA载量值。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抗病毒治疗 脱氧核糖核酸 载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2015—2017年新报告HI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基线及人口学特征,为德宏地区HIV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德宏州2015—2017年新报告HIV感染者的治疗前病毒载量、CD4+T细胞计数结果及人口学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5—2017年德宏州共计新报告HIV感染者1 157例,1 057例进行治疗前病毒载量检测。在1 057例新报告HIV感染者中,男性占64.9%(686/1 057)、25~49岁占59.5%(629/1 057)、已婚占51.9%(549/1 057)、少数民族占51.8%(548/1 057)、中学以上学历占48.2%(510/1 057)、异性传播占85%(898/1 057)。新报告感染者的病毒载量中位数为8 200 (四分位间距:1 900~44 000)拷贝/ml。病毒载量介于103~105拷贝/ml的感染者占比最高,为65.7% (694/1 057)。55例HIV感染者病毒载量低于检测限,其中24例CD4+T细胞数≥500个/μl。结论不同HIV感染者之间病毒载量基线水平存在差异。鉴于病毒载量基线对诊疗效果的影响,有必要在治疗前进行病毒载量检测,其结果有助于制定个性化、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病毒 病毒载量基线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血小板动态变化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纵向观察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血小板动态变化情况,采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血小板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分层分析。结果基线招募761例HIV感染者,随访次数≥1次的HIV感染者608例,随访为80.0%(608/761),6、12和24个月的随访HIV感染者分别为374、555和233例。基线及各次随访的平均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偏高(>300×109/L)的比例女性均高于男性(P<0.05)。在无明显肝纤维化的HIV感染者中,女性的基线及各次随访的平均血小板计数均高于男性(P<0.05);有肝纤维化的HIV感染者中,基线平均血小板计数女性仍高于男性(P<0.05),但各次随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随访血小板计数与女性(β=5.90,95%CI:1.09~10.70,P=0.016)、基线血小板计数(β=0.82,95%CI:0.79~0.86,P<0.001)和随访时间(β=1.76,95%CI:1.52~2.01,P<0.001)呈显著正相关。对同时有12和24个月随访记录的220例HIV感染者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提示,随访血小板计数与女性(β=10.50,95%CI:2.24~18.74,P=0.013)、基线血小板计数(β=0.71,95%CI:0.65~0.77,P<0.001)和随访时间(β=1.60,95%CI:1.20~1.99,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年龄(β=-0.42,95%CI:-0.78~-0.06,P=0.021)呈负相关。结论抗病毒治疗后,HIV感染者血小板计数逐渐增加。女性HIV感染者平均血小板计数持续高于男性,应关注HIV感染者血小板计数的性别差异,及时给予干预,以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病和病死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血小板计数 性别 肝纤维化 纵向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分子网络方法分析2009—2017年中缅边境的德宏州未治疗的16~25岁HIV-1感染者流行特征,为精准防控和降低HIV-1在德宏州的传播提供参考。方法筛选HIV-1感染者,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浆,提取RNA用以扩增HIV-1 pol区序列,使用HIV-TRACE程序构建分子网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73名入组感染者中,中国籍319名(55.67%)、缅甸籍254名(44.33%);男性351名(61%),女性222名(39%);异性性传播404名(HET,70.51%),注射毒品110名(PWID,19.20%),男男性行为者51名(MSM,8.9%);亚型包括独特重组型193个(33.68%)、流行重组型201个(CRF,35.1%)、C亚型156个(27.23%)、B亚型23个(4.01%)。通过HIV-TRACE构建的83个分子网络涉及249名感染者,86.7%的网络由CRF01_AE,C或URF构成,49%为中缅混合网络(41/83),缅甸籍进入中缅混合网危险度高(AOR=2.676, p=0.002);中国籍男性PWID网络同配性为0.34,缅甸男性PWID为0.20,MSM为0.18。结论中缅边境德宏州存在潜在的HIV-1跨境传播风险;需注意MSM和缅甸籍男性PWID人群与其他传播途径混合传播的现象。

  • 标签: HIV-1 分子网络 同配性 中缅边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2010-2019年HIV感染者开始抗病毒治疗(ART)后艾滋病相关死亡和非艾滋病相关死亡情况、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国家HIV感染者ART库,分析德宏州2010-2019年开始ART的HIV感染者。用累积发生函数(CIF)估算HIV感染者的死亡概率,用亚分布比例风险模型(F-G模型)比较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和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7 068例HIV感染者纳入分析,其中艾滋病相关死亡388例,非艾滋病相关死亡570例。对于艾滋病相关死亡和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研究对象接受ART后第1、2、3、4、5、7、9年的累积发生分别为2.27%、3.46%、4.47%、5.03%、5.84%、6.61%、7.40%和1.63%、3.11%、4.68%、6.02%、7.42%、10.49%、12.75%。F-G模型多因素结果显示,开始ART年龄较大、男性、未婚、注射吸毒感染途径、基线BMI低、基线CD4+T细胞计数较低、基线肝纤维化指数(FIB-4)>3.25、基线贫血是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危险因素;开始ART年龄≥45岁、男性、傣族、景颇族、未婚、注射吸毒感染途径、基线BMI低、基线FIB-4 >3.25、基线肾小球滤过估算值<60 ml·min-1·1.73 m-2、基线贫血是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2010-2019年德宏州HIV感染者开始ART后死亡的累积发生较低,发生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的累积发生总体高于艾滋病相关死亡的累积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和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应针对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影响因素加强干预。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相关死亡 竞争风险模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2004-2018年启动抗病毒治疗(ART)后HIV/AIDS贫血发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基于德宏州HIV/AIDS的ART数据库,纳入分析2004-2018年启动ART的HIV/AIDS。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启动ART后HIV/AIDS贫血和中重度贫血新发及其影响因素,用分段混合线性效应模型拟合基线不同贫血状况随访血红蛋白的变化轨迹。结果共8 044例HIV/AIDS纳入分析。基线未患贫血者占78.8%(6 337/8 044)。6 337例基线未患贫血的HIV/AIDS中位随访时间为4.43(P25,P75:1.50,6.71)年,其中1 291例新发贫血和293例新发中重度贫血HIV/AIDS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0.16(P25,P75:0.07,1.99)年、0.48(P25,P75:0.09,2.97)年,贫血和中重度贫血的发病密度分别为4.40/100人年、0.41/100人年。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启动ART后HIV/AIDS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大、女性、傣族和景颇族、基线BMI<18.5 kg/m2、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200个/μl、初始ART方案使用齐多夫定(AZT),发生中重度贫血的危险因素有女性、傣族、基线BMI<18.5 kg/m2、基线轻度贫血、初始ART方案使用AZT。结论2004-2018年德宏州HIV/AIDS启动ART后贫血的发病风险在某些特征人群中较高,如≥60岁老年人、女性、少数民族、BMI偏低、基线CD4<200个/μl、ART方案使用AZT者。应重点加强对这部分人群贫血的筛查及其防治措施。

  • 标签: HIV/AIDS 贫血 发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6年至2019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德宏州")境内新报告缅甸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合并感染者的HIV和HCV基因亚型分布特征。方法通过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德宏州境内新报告缅甸籍HIV/HCV合并感染者共1 289例,选取血浆样本留存量≥200 μL的996例患者进行HIV和HCV基因亚型检测。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扩增HIV pol基因区、HCV核心蛋白结合包膜蛋白(core protein-binding envelope protein,CE1)基因区和非结构蛋白5B(non-structural protein 5B,NS5B)基因区,通过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明确基因分型。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采用趋势χ2检验分析HIV和HCV基因亚型逐年变化趋势。结果996例HIV/HCV合并感染者中,554例(55.6%)成功扩增HIV和HCV基因片段并明确分型。HIV和HCV基因分型呈多样化。HIV基因亚型以C型和BC重组亚型为主,分别占40.3%(223/554)和33.6%(186/554);其次为B型、流行重组型(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CRF)01_AE型,分别占6.5%(36/554)和3.6%(20/554)。HCV基因亚型以3b型为主,占31.2%(173/554);其次为6u、1a、6n、3a、6xg型,分别占19.5%(108/554)、17.5%(97/554)、11.4%(63/554)、8.7%(48/554)、6.3%(35/554)。2016年至2019年HIV C型的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χ趋势2=7.23,P<0.001),BC重组亚型呈上升趋势(χ趋势2=5.97,P<0.001)。2019年BC重组亚型构成比为54.9%(101/184),高于C型的21.7%(40/184)。2016年至2019年HCV 3b型、6u型、1a型的构成比无明显变化趋势(χ趋势2=1.43、1.79、0.39,P=0.152、0.074、0.695)。不同民族患者的HIV基因亚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6,P=0.037)。结论德宏州境内缅甸籍HIV/HCV合并感染者的HIV和HCV基因亚型种类复杂多样。其中,HIV BC重组亚型成为优势传播毒株的趋势显著,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境内缅甸籍人群中HCV和HIV基因亚型流行特征的监测。

  • 标签: HIV 丙型肝炎病毒 合并感染 基因亚型 缅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