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植入(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围手术期及中远期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于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 329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CAS组和CEA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年龄(t=0.098,P=0.023)、饮酒情况(χ2=8.055,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EA组合并不稳定斑块较多(χ2=4.392,P=0.038),CAS组合并较多双侧病变(χ2=9.673,P=0.038)。围手术期,CEA组应用甘露醇较多(χ2=78.614,P<0.001),CEA组切口/穿刺点并发症(χ2=5.158,P=0.035)、肺部感染(χ2=6.355,P=0.013)、脑过度灌注综合征(χ2=5.158,P=0.035)、颅外神经损伤(χ2=23.760,P<0.001)均多于CAS组,CAS组急性肾衰竭(χ2=10.393,P=0.001)较多。术后两组存活率及侧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脑出血、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AS组中位生存时间53.195个月(95%CI:52.040~54.350),CEA组中位生存时间54.492个月(95%CI:53.790~55.1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CEA组含有更多的不稳定斑块病变,却有更低的围手术期卒中率,支持不稳定斑块患者应倾向于内膜剥脱治疗。脑过度灌注综合征风险CEA组高于CAS组,CAS在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及伤口局部并发症方面显著优于CEA。两组患者远期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颈动脉内膜剥脱中使用补片扩大成形和直接缝合的围手术期结果,评价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安贞医院血管科2003年3月至2016年12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4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围手术期结果差异。结果补片组364例(74%),直接缝合组128例(26%),补片组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直接缝合组(0.8%比3.9%,P=0.031),其余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别。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颈内动脉直径<5 mm时补片组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直接缝合组(0.7%比6.0%,P=0.001),而颈内动脉直径≥5 mm时两组无差异。结论对于颈内动脉直径<5 mm的病例,颈动脉内膜剥脱中使用补片成形可以显著降低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补片 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腔内修复(EVAR)与传统开放手术(OSR)治疗复杂腹主动脉瘤(cAA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北京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4家中心的血管外科收治的144例cAAA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EVAR组(n=114)和OSR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特征、手术情况和随访结果。EVAR组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EVAR组近端瘤颈直径比OSR组更长,梯形瘤颈患者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03±3.59)mm 比(19.40±4.28)mm,t=3.162,P=0.002;36.0% 比 16.7%,χ2=4.069,P=0.044];EVAR组手术时长、中出血量、围期输血量低于O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8.56±93.06)min 比(368.53±95.96)min,t=-10.915,P<0.001;(92.84±168.83)ml 比(1 370.00±1 019.52)ml,t=-12.579,P<0.001;(14.91±133.85)ml 比(1 375.00±1 300.18)ml,t=-11.055,P<0.001]。14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5.6±10.4)个月。术后随访EVAR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和围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O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7% 比 40.0%,χ2=7.654,P=0.006;9.6% 比 40.0%,χ2=16.301,P<0.001);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亚组分析发现,常规EVAR组内漏率高于非常规EVAR组(11.9% 比 0%,χ2=6.035,P=0.014);当瘤颈成角≥52°时,常规EVAR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成角更小者(29.6% 比 0%,χ2=6.486,P=0.011);对于梯形瘤颈患者的治疗,常规EVAR比非常规EVAR治疗内漏率高(19.0% 比 0%,χ2=6.632,P=0.010)。OSR组并发症发生率与伴随疾病有相关性,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合并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比例显著高于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75% 比 27.8%,χ2=6.451,P=0.011;25% 比 0%,χ2=5.000,P=0.025)。结论对于cAAA患者的治疗,EVAR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尤其是围期并发症发生率优于OSR。选择合适的患者及正确的治疗方式,可能降低EVAR术后并发症及内漏发生风险。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治疗 开放手术 多中心研究 烟囱技术 开窗技术
  • 简介:摘要复杂腹主动脉瘤(cAAA)因其解剖特点常不能采取常规EVAR进行治疗,以往更多依赖开放手术(OSR)解决。随着腔内治疗技术和理念的不断发展,腔内治疗技术包括烟囱支架技术、开窗支架技术和分支支架技术等成为治疗cAAA的研究热点。从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EVAR和OSR在治疗cAAA方面的优劣比较尚无明确定论。目前普遍认为EVAR在围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有更好的结果,但其术后内漏、重建分支血管术后闭塞等情况仍有待探索及改进,远期效果相对于OSR而言尚存在争议。对于瘤颈严重扭曲、分支血管解剖异常等特殊情况,传统OSR仍然无可取代。随着技术和新器材的探索和进步,腔内治疗将继续是研究的热点,cAAA的治疗理念亦会不断更新。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开放手术 进展
  • 作者: 汪鹏 王月丽 杨燎 刘硕 李小燕 王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北京 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超声医学中心,胎儿心脏病母胎医学中心,北京 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心血管重塑相关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超声心动图表现为B型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的患者及其家系进行基因检测,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变异基因。方法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测序,重点分析遗传性主动脉疾病相关致病基因,依据ACMG指南,判定变异的致病性。并应用Sanger测序对患者及家系成员的候选位点进行检测。结果二代测序结果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在患者的基因组中检测到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 FBN1)(NM_000138.3)基因存在c.A8378G(p.Y2793C)杂合变异,该位点在公共数据库均未见频率报道;SIFT、PolyPhen2和Mutation taster软件分析预测该变异为有害变异;在该家系内,该变异位点与临床表型共分离,依据ACMG指南,该变异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2+PP1+PP3+PP4+PP5)。结论FBN1 (NM_000138.3)基因c.A8378G变异是该患者致病的原因,本研究结果丰富了家族性主动脉瘤/夹层患者FBN1基因的变异谱,为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家族性胸主动脉瘤/夹层 FBN1基因 基因检测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术前拟行规则性右半肝切除的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评估功能性残余肝体积比(SRLVR)处于临界状态,均在中改行精准肝右静脉回流区的扩大右后叶切除。术后无出血、胆瘘等并发症发生,无肝功能衰竭,无死亡。术后1周增强CT扫描测算较半肝切除多保留肝脏体积(212.4±19.1)ml。笔者认为在SRLVR临界的肝癌患者中实施精准肝右静脉回流区的扩大右后叶切除可以在保证肿瘤根治性和手术精准化的同时又可以确保安全性,对于不能够耐受门静脉栓塞或者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的患者不失为一种治疗选择。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