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喉炎的救治措施及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救治的52例急性喉炎患儿的救治方法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和分析,总结救治护理措施。结果经过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治愈47例,好转5例。结论小儿急性喉炎如果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及精心护理,治愈率是很高的。

  • 标签: 小儿急性喉炎 救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重症肺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入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用临床护理干预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儿的病情改善康复情况和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选择临床护理的实验组患儿病情得到改善和康复,有效率达96.6%,对照组有效率66.6%(P<0.05);实验组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为93.3%,对照组对常规护理满意度为70%。结论对重症肺炎患儿采用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儿的病情,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儿的康复,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症肺炎 临床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接受手术治疗的小儿鼻鼾症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小儿鼾症患儿中随机的抽取60例参与本次研究,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儿30例。对照组患儿在手术期间采取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儿则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儿术后出现了6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而观察组患儿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且临床疗效显著,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对行手术治疗的小儿鼾症患儿中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荐。

  • 标签: 小儿鼾症 围手术期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护理在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7年 8 月— 2019年 9 月,将 72 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36 例(常规护理);观察组 36 例(介入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25.00%、 2.78%( P< 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 77.78%、 97.22%( P< 0.05)。 结论: 通过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开展介入治疗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保健中开展早期综合发展指导对小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度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68例0--3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均等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保健模式为早期综合发展指导,另一组为参照组,保健模式为常规保健护理,于保健结束后对比儿童体格和智力发育。结果 研究组儿童体格和智力发育情况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性显著(p

  • 标签: 儿童保健 早期综合发展指导 小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婴儿生长早期运用小儿保健推拿对发育情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社区2021.1-2022.1进行发育情况评定幼儿45例,依据随机排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常规保健干预,n=22)以及实验组(常规保健联合小儿推拿,n=23)。比较两组干预1周、1月后婴儿睡眠情况以及干预1月后,两组幼儿发育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保健干预前睡眠时长差异较小(P>0.05),而干预后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样在干预前两组发育水平近似,差异较小(P>0.05),而干预后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婴儿发育早期开展小儿保健推拿可辅助提高幼儿睡眠质量,提升身体总发育水平,是一种疗效理想保健方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保健 推拿手法 婴儿发育 生长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疗效,旨在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率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244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方式,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4.26%、护理满意率为96.7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用于急性胰腺炎护理中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性胰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8月-2018年7月本院接收的急诊心肌梗死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则接受循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呈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而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期间,采取循证护理方案,不仅可以避免心律失常疾病的发生,同时有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循证护理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银翘散加减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银翘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降温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26例(74.29%)、有效7例(20%)、无效2例(5.71%),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显效16例(45.71%)、有效12例(34.29%)、无效7例(20%),总有效率为80%,P<0.05。观察组解热时间、痊愈时间分别为(17.5±4.6)h、(48.8±5.7)h;对照组解热时间、痊愈时间分别为(26.7±5.2)h、(75.9±7.5)h;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银翘散加减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疗程短,不易复发,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银翘散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探讨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20例,随机的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使用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好于单独使用一种药物进行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奥美拉唑 雷尼替丁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各25例:一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一组采用单药阿司匹林治疗(单药组),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示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示联合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单药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示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示联合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示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优,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 标签: 丁苯酞软胶囊 阿司匹林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间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个体化护理。结果:在院前急救指标、满意度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诊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索茶碱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氨茶碱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多索茶碱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的情况明显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效果显著,对于稳定患者肺部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临床意义,应当引起广大医学卫生工作者的关注。

  • 标签: 多索茶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智能慢病管理系统对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就诊并接受救治的2 212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 127例、对照组1 08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及智能慢病管理系统的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主动调整生活方式、服药和定期复查依从性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及β受体阻滞剂服药依从性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控制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智能慢病管理系统可提高ACS患者PCI术后治疗依从性、服药依从性,有效控制危险因素,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智能慢病管理系统 PCI 急性冠脉综合征 预后
  • 简介:摘要:本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且对于患者未来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根据本篇文章分析,预见性护理的真正用处,同时也是为急性心梗死护理方面提供更严谨的数据分析。本篇文章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周璇近两年来搜,至于本院的30例急性心梗死患者与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分组分析,将30例患者分为15例为一组的对照组,15例为一组的研究组。对照组的研究方法是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而研究组主要实施的是预见性护理方法,通过这两组最后的应用效果来分析,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在护理过程中,主要观察两组病例的心功能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通过这两方面就可以看出,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梗死护理方面的应用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最终的结果表明,研究组护理后的左室射血分数比对照组数值要高,而左室舒张与左室收缩的数据都要小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为100%,要比对照组高出86%,统计学对比有差异,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最终的结论为,预见性护理对于急性心梗死护理具有较强的医用护理效果,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新功能,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急性心梗死 医用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实施俯卧位通气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方法:本次调查,以随机的方式选取 2019.1-2019.6期间于科室进行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病人共计 82例。以平均方式将病人分为 2组,每组均分得 41例。两组分别采用了传统常规与俯卧位通气护理方式。分析两组最终护理结果。 结果:对比组从PaO2、 PaCO2指标水平与研究组相比较低, MAP、 PaO2 /FiO2指标水平与研究组相比较高,两组之间存有明显差异, P值 <0.05。结论:在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首要的护理干预方式应为俯卧位通气护理,这种护理方式既能够改善病人指标症状,还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此护理方式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俯卧通气 传统常规护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溶栓疗效及风险,在兼顾疫情防控、确保防护的条件下为急性STEMI溶栓治疗最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9日至4月3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本部确诊为急性STEMI并行溶栓治疗的7例患者,评估其溶栓疗效及风险;在保障疫情防控、确保防护的前提下优化溶栓流程,成立专职溶栓小组,启动三级防护,定人、定岗、定位,就地隔离溶栓,开放溶栓绿色通道,溶栓前送检血常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抗体检测、2019-nCoV核酸检测,待溶栓治疗结束后完善肺部CT;通过流程改进前后首次心电图至溶栓时间的比较来评估流程优化效果。结果急性STEMI并行溶栓治疗患者共7例,6例再通,无出血并发症。溶栓后7例患者中有5例住院,平均住院天数19.6 d。随访至2020年4月14日,7例患者无1例死亡。最初的2例患者按常规医疗流程诊治,后5例患者按照优化后流程进行诊治。首次心电图至溶栓时间优化前分别为201、106 min,优化后分别为42、46、51、43、54 min,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急性STEMI患者溶栓安全有效、简便、易行。对于具有溶栓适应证的急性STEMI建议首选溶栓治疗,在兼顾疫情防控、确保防护的前提下,优化溶栓流程可以缩短总心肌缺血时间。

  • 标签: 心肌梗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致皮下淤斑中的效果。方法研究人员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入院的患者中选取100名符合实验要求的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皮下瘀斑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皮下瘀斑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接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同时,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能有效的降低皮下瘀斑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意义,值得在全院进行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 皮下淤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