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颁布和加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镇化率逐渐提高,我国轻重工业也飞速发展 。 于此同时也产生一些给环境带来一定负效应的产物。例如建筑垃圾,它是我国在社会建设过程中的产物。虽然我国在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人们自以为正确发展方式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小的破坏, 同时给城市环境优化和资源利用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但是随着人们居住环境的不断恶化和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才使人们开始接触,认识,了解建筑垃圾,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资源可循环,将垃圾视为宝藏, 本文首先对建筑垃圾的组成和危害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介绍我国现在几种建筑垃圾回收方式。

  • 标签: 建筑垃圾 组成 特点 危害 垃圾回收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护士发生职业危害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医院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行调查。结果:经调查发现,消毒供应室常见的职业危害发生率由高到低分别是:烫伤、心理因素、化学消毒剂损害、身体损害、锐器伤、直接接触感染病人使用器械或敷料。结论: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种类多且发生率较高,应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加强消毒供应室护士的专业化培训,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率。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护士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s)是一类新的治疗药物,通过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和诱导全身抗肿瘤免疫的双重作用机制实现抗肿瘤效果。OVs优先在肿瘤细胞中复制并调节肿瘤的微环境,肿瘤细胞的裂解会释放肿瘤特异性抗原,从而触发先天和适应性免疫,介导局部和全身性的肿瘤免疫根除。此外,OVs可以被工程化以优化肿瘤选择性和增强免疫刺激,并且易与其他药物组合。OVs的有效性已在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中得到证明,FDA批准了美国首个OV(talimogene laherparepvec,T-vec)用于黑色素瘤的治疗。尽管目前OVs用于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OVs的功能以及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探讨了OVs作为肿瘤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总结了OVs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并对OVs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癌症药物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做了展望。

  • 标签: 溶瘤病毒 抗肿瘤免疫 肿瘤治疗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新型呼吸系统疾病。重症患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以综合治疗为主。营养治疗是重症COVID-19基础治疗手段之一。本文综述和讨论了重症COVID-19的代谢特点、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方法、各种营养素的供给、营养实施方案的选择以及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维护等方面的问题,为临床合理的实施营养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营养治疗 营养筛查 重症肺炎 肠道微生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趋势,为疫情防控提供相关基础数据。方法收集截至2020年8月15日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数据与各国政府部门实施的防控政策,采用累计发病率、累计死亡率、累计病死率和五天移动平均实时再生数(Rt)指标分析疫情流行趋势,探讨主要政策措施对疫情控制的效果。结果截至8月15日,全球COVID-19累计报告发病率27.66/万,累计报告死亡率0.10‰,累计报告病死率4%。累计报告发病率前3位国家为卡塔尔、巴林、圣马力诺,发病率(/万)分别为404.41、280.61、208.69;累计报告死亡率前3位国家分别为圣马力诺、比利时、秘鲁,死亡率(‰)分别为1.22、0.87、0.80;累计病死率前3位国家为也门、法国、意大利,病死率(%)分别为28.42、14.33、13.94。截至2020年8月15日,Rt(95% CI)前3位的国家分别为新西兰6.63(4.57,9.08)、博茨瓦纳2.43(2.16,2.71)和缅甸2.20(1.64,2.51)。结论截至8月15日,全球大部分国家的COVID-19疫情渐趋平稳,部分国家疫情出现反扑现象,应当警惕,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趋势分析 实时再生数
  • 简介:摘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进入到全新的发展局面,整体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在建筑工程中工程地质勘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而之于该项工作,水文地质问题的处理也十分重要,若不及时察觉并处理水文地质问题,必然会引发较大的工程风险,甚至会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因此,工程人员需通过水文地质的调查,了解其中的问题及相应危害,并及时地对危害进行控制,建立合适的防治方案,夯实工程任务开展基础。

  • 标签: 工程地质勘察 水文地质问题 危害
  • 简介: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建筑工程也随之增多,因此在进行工程施工前,进行地质勘查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这主要在于工程施工阶段,很容易因地质、天气等因素造成相应的影响,从而发生水文地质危害,就此文章分析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然后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以供参考。 

  • 标签: 岩土地质勘察 水文地质危害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自噬是一种保守的、多蛋白参与的细胞固有机制。细胞通过自噬将胞质物质运送到溶酶体中进行降解,以确保细胞内畸形/衰老细胞器的更新和营养物质循环来维持细胞内稳态。自噬也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防御机制,通过靶向病毒颗粒或病毒成分进行降解来对抗病毒入侵,它还可以促进病毒成分与先天免疫通路相互作用从而刺激干扰素的产生,甚至能够利用自噬体膜或自噬小体进行自身复制。为了应对这样的压力,病毒进化出各种复杂的策略来拮抗自噬的抗病毒效应。本文旨在概括自噬在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以及病毒调控自噬的具体机制,并简要介绍自噬相关疾病和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自噬 先天免疫 适应性免疫 病毒复制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以及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城镇居民对于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装表接电是用户供电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而装表接电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用户的电力使用质量,如果在装表接电过程中出现错误接线的情况,会使用户的用电量统计和计算出现错误,从而为电力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本文对装表接电过程中错误接线的成因及危害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简单阐述了装表接电中错误接线的预防措施。

  • 标签: 装表接电 过程 错误接线 成因 危害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腺病毒肺炎伴肝功能异常患儿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腺病毒肺炎合并肝功能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儿童社区获得性腺病毒肺炎3 294例临床资料,分析肝功能正常组以及肝功能异常组临床特征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相关因素。结果1 704例纳入患儿在入院时实验室检查提示谷丙转氨酶和/或谷草转氨酶升高,肝功能损伤率(51.7%,1 704/3 294)。轻度损伤1 671例(98.1%,1 671/1 704)、中度损伤28例(1.64%,28/1 704)、重度损伤5例(0.29%,5/1 704)。肝功能正常组与肝功能异常组进行单因素比较,肝功能异常组男性患儿比例高于肝功能正常组(68.1%,64.2%,P=0.017),且年龄较小[16(9,30)月,38(19,53)月,P<0.001]。肝功能异常组患儿更容易出现喘息(32.9%,18.7%,P<0.001)、气促(13.7%,9.1%,P<0.001)和腹泻(11.0%,4.7%,P<0.001)。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肝功能异常组患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低于正常组,淋巴细胞则高于正常组,肌酸激酶、心型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水平较高。肝功能异常组患儿发生重症肺炎的比例(26.9%,11.2%,P<0.001)高于肝功能正常的患者,病死率明显较高(1.47%,0.25%,P<0.001)。对轻症及重症腺病毒肺炎儿童肝功能损伤机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重症肺炎组儿童发生肝损伤更为多见(73.0%,46.6%,P<0.001),且中度及重度肝损伤均高于轻症组。进一步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并未发现与肝损伤的发生率显著相关因素。结论儿童腺病毒肺炎伴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高,以轻度损伤多见。发生肝功能损伤患儿年龄较小,喘息及气促等临床症状相对更重,重症肺炎比例及病死率更高。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发生肝损伤比例更高,中重度损伤更为常见。对伴有不同程度肝功能损伤患儿应加强监测。

  • 标签: 儿童 腺病毒肺炎 肝功能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6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转运经验,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中使用ECMO院际转运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施ECMO转运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ECMO转运距离、时间,ECMO上机前后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转运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患者最终预后等指标,从个人防护、转运流程、转运设备、团队配合、转运途中监测、质量控制等方面总结经验,对重型新冠肺炎患者使用ECMO院际转运流程及防护给出参考建议。结果共实施ECMO转运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6例,所有患者均由本科室ECMO转运团队在当地医院建立ECMO后使用救护车安全转运至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转运距离11~197 km,平均(93.8±58.6) km;转运时间30~150 min,平均(79.2±40.6) min;其中有2例患者在搬运、转运过程中出现ECMO流量和SpO2下降,主要原因为血容量不足,经过补液和调整体位后好转;所有患者SpO2维持在0.93以上。6例患者均存活出院;ECMO辅助时间4~9 d,平均(6.5±1.5) d;机械通气时间7~24 d,中位时间10.0(8.0,14.5) d。无一例医务人员出现感染。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主要经验是:选择合适的ECMO启动时机和模式;转运车辆和设备完好,减少或避免出现机械性并发症;转运途中有效的呼吸、循环管理,避免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和严重的低氧血症;转运团队队员车内合适的占位可迅速处理各种危急情况;个人防护需要贯穿始终,避免感染。结论在具有丰富经验的ECMO转运团队、良好的转运设备、全面的防护措施、合理的转运流程、完善的应急预案下,对于存在人与人传播的新冠肺炎患者使用ECMO转运是安全的。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外膜肺氧合 院际转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胸腺肽α1辅助治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31日至3月4日上海援鄂医疗队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95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是否使用胸腺肽α1治疗分为胸腺肽组和非胸腺肽组,比较两组的28 d病死率(主要结局)及入院28 d无呼吸机天数、入院后淋巴细胞计数(LYM)、C-反应蛋白(CRP)水平(次要结局)。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28 d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计算胸腺肽α1对患者28 d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95例患者中,胸腺肽组31例,非胸腺肽组64例;入院28 d死亡29例,其中胸腺肽组死亡11例(35.5%),非胸腺肽组死亡18例(28.1%)。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提示,入院后使用胸腺肽α1可以改善新冠肺炎患者28 d生存情况,但单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险比(HR)=0.48,95%可信区间(95%CI)为0.20~1.14,P=0.098〕;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使用胸腺肽α1是改善28 d病死率的因素(HR=0.15,95%CI为0.04~0.55,P=0.004),同时高龄(HR=1.10,95%CI为1.05~1.15,P<0.001)、合并肾功能不全(HR=42.35,95%CI为2.77~648.64,P=0.007)、入院时LYM降低(HR=0.15,95%CI为0.04~0.60,P=0.007)及使用甲泼尼龙(HR=4.59,95%CI为1.26~16.67,P=0.021)也是28 d病死率增加的危险因素;而免疫球蛋白及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更昔洛韦的使用并不影响28 d病死率。经年龄、性别、LYM等因素调整后,多因素Cox权重分析模型进一步显示,胸腺肽α1能够显著改善新冠肺炎患者28 d生存情况(HR=0.45,95%CI为0.25~0.84,P=0.012)。在次要结局方面,胸腺肽组与非胸腺肽组入院28 d无呼吸机天数(d:17.97±13.56比20.09±12.67)和入院7 d后LYM上升幅度〔×109/L:-0.07(-0.23,0.43)比0.12(-0.54,0.4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胸腺肽组入院7 d后CRP下降幅度明显大于非胸腺肽组〔mg/L:39.99(8.44,82.22)比0.53(-7.78,22.93),P<0.05〕。结论胸腺肽α1辅助治疗可能会改善新冠肺炎患者28 d病死率及炎症反应。

  • 标签: 胸腺肽α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