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恢复灌注-球囊扩张-机械取栓-支架成形(RETS)技术在急性颈动脉串联病变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急诊血管内治疗的颈动脉串联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标准评价患者90 d随访时预后情况,并对不同开通方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术后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2b级)率、围手术期并发症、90 d良好预后(mRS评分≤2分)率等。结果共纳入88例颈动脉串联病变患者,其中采用RETS技术治疗者48例,采用顺向开通40例。与顺向开通组[(98.88±26.09)min]相比,采用RETS技术组穿刺至再通时间更短[(72.06±17.29)min,t=-5.56,P<0.001],远端一次取栓再通率更高[35/48(73.0%)比21/40(52.5%),χ²=3.93,P=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患者临床预后及手术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ETS技术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远端一次取栓再通率,用以治疗颈动脉串联病变安全可行。

  • 标签: 脑缺血 颈内动脉 支架 动脉导管 气囊扩张术 血管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院内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本院重症医学科住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8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不同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差异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分别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分析、对比治疗效果。同时,根据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有60人和20人,针对死亡影响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死亡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过单因素分析,与死亡组比,存活组患者年龄更小;存在贫血、合并基础疾病种类数>3种、APACHEⅡ评分>20分患者占比均更低,血清ALB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分析证明年龄大、合并基础疾病种类数>3种、APACHEⅡ评分>20分、血清ALB水平低均为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创- 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提高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患者疾病治疗期间,年龄大、合并基础疾病种类数 > 3 种、APACHE Ⅱ评分 > 20 分、血清 ALB 水平低都是引发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