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倍型造血细胞移植(haplo-HSCT)治疗成人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haplo-HSCT的15例成人原发性HL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15例患者中男10例、女5例,中位年龄21(18~52)岁。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2型(FHL-2)8例,FHL-3 4例,Griscelli综合征2(GS-2)、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1型(XLP-1)、XLP-2各1例。确诊HLH至接受haplo-HSCT的中位时间为7(2~46)个月。所有患者移植前均接受HLH-94、HLH-2004或DEP方案诱导化疗,8例获得完全应答(CR),7例获得部分应答(PR)。移植预处理:Bu/Cy方案7例,TBI/Cy方案8例。输注单个核细胞12.6(9.2~20.3)×108/kg,CD34+细胞4.91(2.51~8.37)×106/kg。粒细胞植活中位时间为13(10~23)d,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为12(9~36)d。原发、继发性植入失败各1例。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为71.4%(10/14),慢性GVHD发生率为30.8%(4/13)。移植后预期5年总生存(OS)率为65.5%(95%CI 34.9%~73.3%),移植相关死亡率为26.7%(4/15)。一线诱导治疗后立即接受移植(8例)、二线诱导治疗难治/复发患者(7例)的移植后预期5年OS率分别为87.5%(95%CI 38.7%~66.3%)、42.9%(95%CI 8.5%~65.2%)(χ2=2.387,P=0.122)。移植前CR(8例)、PR(7例)患者的移植后预期5年OS率分别为85.7%(95%CI 50.4%~89.8%)、42.9%(95%CI 6.4%~53.0%)(χ2=3.185,P=0.074)。结论haplo-HSCT是成人原发性HLH的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成人 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型
  • 简介: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lymphohistocytosis,HLH)又称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syndrome,HS),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系统异常激活、增殖。分泌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引起的严重甚至致命的炎症状态。其本身并非独立的疾病,而是并发于各种基础疾病.表现为同一高炎症反应的表型.

  • 标签: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炎症反应 诊断
  • 简介:摘要目前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临床应用的诊断标准(HLH-2004)和治疗方案(HLH-94)在最初制定时是以来自儿童原发性HLH患者为基础的经验。而事实上HLH可以发生于全年龄段的人群,目前的诊疗指南对成人病例有一定帮助,但仍存在不少挑战。这些挑战来自于现行标准对成人继发性HLH的诊断适用性和随年龄变化的个体化药物剂量调整。基于这些问题,2019年国际组织细胞协会成人HLH工作组召集了19名全球范围内的成人和儿科血液学、肿瘤学、风湿免疫病学、重症医学、遗传学专家,讨论并形成了成人HLH诊断和治疗建议,用于推动HLH的诊治措施从儿童患者向成人患者发展,以改善成人HLH患者的临床结局。本文对其中的主要观点进行解读和阐述。

  • 标签: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 诊断 治疗 成人
  • 简介:摘要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种进展迅速的高致死性疾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潜在病因多种多样,及时启动恰当的治疗方案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及时、准确和完整地诊断噬血细胞综合征需要遵循疑似诊断-确定诊断-病因诊断的三步骤原则。随着诊断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发,噬血细胞综合征规范化诊断体系的建立和临床路径的建设,这一致死性疾病的诊断效率不断提高,噬血细胞综合征已经进入规范化、路径化和个体化的精准诊断时代。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诊断 精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血细胞移植治疗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八家三甲医院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3例接受造血细胞移植(HSCT)的ALCL患者临床资料,评价自体造血细胞移植(auto-HSCT)和异基因造血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ALCL的生存率、复发率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33例接受HSCT的ALCL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31(12~57)岁,男23例,女10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ALK+)和阴性(ALK-)分别为24例(72.7%)和9例(27.3%)。25例患者接受auto-HSCT(ALK+患者19例,ALK-患者6例),8例患者接受allo-HSCT(ALK+患者5例,ALK-患者3例)。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18.7(4.0~150.0)个月。移植前疾病缓解状态:完全缓解6例(均行auto-HSCT),部分缓解16例(auto-HSCT组14例,allo-HSCT组2例),复发难治11例(auto-HSCT组5例,allo-HSCT组6例)。疾病进展死亡7例,其中auto-HSCT组5例(20.0%),allo-HSCT组2例(25.0%)。移植相关死亡(TRM)5例,其中auto-HSCT组2例(8.0%),allo-HSCT组3例(37.5%)。auto-HSCT后中位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时间均为15个月,allo-HSCT后中位PFS时间为3.7(1.0~90.0)个月,中位OS时间为4.6(1.0~90.0)个月,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及PFS P值分别为0.247和0.317)。auto-HSCT和allo-HSCT组的2年OS率分别为72%和50%,5年OS率分别为36%和25%。结论ALCL化疗反应率高,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情况下化疗后序贯auto-HSCT为重要治疗措施,高危患者或可从allo-HSCT中获益。

  • 标签: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临床分析 预后
  • 作者: 王迁 王旖旎 王嫱 张缪佳 孙红胜 刘重阳 王昭 赵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风湿免疫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血液内科,北京100050,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南京210029,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济南 25002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重庆 401120
  • 简介:摘要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其中继发于风湿性疾病的HLH亦称为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HLH是细胞毒T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激活,临床上以持续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及骨髓、肝、脾、淋巴结组织出现噬血现象为特征的综合征。MAS是风湿性疾病的高危并发症,需要多学科密切合作。为提高临床医师对MAS的认识,规范MAS的临床诊治实践,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制定了本规范,旨在提高MAS的诊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 自身免疫病 自身炎症性疾病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依托泊苷(VP-16)方案治疗成人Still病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AOSD-HL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治的AOSD-HLH患者43例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治疗和预后资料,其中,男7例,女36例,年龄30(24,40)岁。根据初始治疗方案中是否包含VP-16进行分组,初始治疗方案不含VP-16者为组1(n=31),组1中对初始治疗无反应的患者,采用含有VP-16的方案进行二次诱导缓解;初始治疗中含VP-16者为组2(n=12)。比较2组患者初始治疗的效果。将噬血细胞综合征获得缓解的患者,依据是否应用含有VP-16的治疗方案分为组a(未应用,n=6)和组b(应用,n=33),比较2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结果组1患者的总体应答率(ORR)(6/31比11/12)及完全缓解率(CRR)(1/31比5/12)显著低于组2患者(均P<0.05);组1中对初始治疗无应答的患者,使用含VP-16的治疗方案二次诱导缓解,ORR达22/24。组b患者较组a患者具有更高的中性粒细胞计数[5.6(3.4,9.3)×109/L比3.9(2.3,4.7)×109/L]、自然杀伤细胞活性[16.3(14.2,17.5)%比13.1(12.2,13.8)%](均P<0.05),血红蛋白[103.0(97.0,109.5) g/L比91.5(70.0,118.0) g/L]及血小板计数[(212.2±74.2)×109/L比(226.0±114.9)×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LH的缓解状态对患者的预后存在影响,初始治疗中应用VP-16可以显著提高AOSD-HLH患者的ORR及CRR,VP-16的应用并未引起患者骨髓抑制。

  • 标签: Still病,成年型 噬血细胞综合征 依托泊苷
  • 简介:摘要《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依据循证医学证据,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于2022年进行了修订。新版共识增加了根据噬血细胞综合征发生诱因的区别进行的分类,首次纳入了免疫治疗诱发的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分类,并增加了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基因背景缺陷和中枢神经系统累及的内容。本文对共识中更新的内容进行了解读。

  • 标签: 淋巴瘤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专家共识 解读
  • 简介:摘要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是SS的一种罕见而致命的并发症。伴发感染、疾病活动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往往是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发生的常见诱因。该病治疗方面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既需要积极治疗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又需要积极治疗SS,如伴发感染还需要控制感染消除诱因。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是该类患者重要的不良预后因素。本文报道1例SS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伴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青年女性患者,确诊后给予脂质体阿霉素、依托泊苷、甲泼尼龙方案治疗获得部分缓解,同时积极治疗SS。后患者疾病复发,最终因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死亡。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评价快速免疫学检测指标脱颗粒功能测定(CD107a)及穿孔素(Perforin)表达检测在判定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即原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pHLH)]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0年6月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京都儿童医院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三家医疗机构收治的295例行基因筛查的HLH确诊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比快速免疫学功能指标CD107a和Perforin表达与基因筛查的契合度,评价两项指标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并建立免疫功能学指标对判定pHLH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取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cut-off值。结果295例HLH患者中,男156例、女139例,年龄2个月~70岁,中位年龄18岁。CD107a检测在判定脱颗粒基因缺陷相关pHLH方面,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0(P<0.001),约登指数最大时对应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89.2%,PPV为33.3%,NPV为98.8%,cut-off值为7.15%。CD107a>10%在判断不涉及脱颗粒相关基因和基因筛查阴性的患者方面,准确度为81.6%。Perforin表达测定在判定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2型(FHL2)方面,在基于实验室正常检测值(≥81%)情况下,该项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PPV和NPV分别为88.2%、64.2%、20.3%和98.1%。建立ROC曲线进一步优化cut-off 值,计算AUC为0.933(P<0.001),约登指数最大值对应的cut-off值为62.34%,此时灵敏度仍保持在88.2%,特异度、PPV和NPV分别提升为91.5%,51.7%和98.7%。结论CD107a和Perforin测定对涉及细胞毒功能受损的pHLH具有较好的早期预判意义,选取适当的cut-off值,可为临床精准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脱颗粒功能测定 穿孔素 灵敏度 特异度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骨髓坏死及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为首发表现的费城染色体阳性(Ph+)成年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例以骨髓坏死及HPS为首发表现的Ph+ ALL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8岁。以骨髓坏死及HPS为首发表现,给予HPS一线治疗后骨髓坏死缓解,后诊断为Ph+ ALL。HPS病情稳定后进行ALL的标准治疗,HPS未再反复,患者拒绝接受异基因造血细胞移植。最终因合并重症肺炎及消化道出血死亡,但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以骨髓坏死为首发表现的HPS原发病需警惕ALL可能,对于合并HPS的ALL患者需首先应用针对HPS的一线治疗方案,HPS病情稳定后需及时回归到ALL的治疗中来。

  • 标签: 白血病,淋巴样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 费城染色体 骨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肉芽肿病(CGD)合并慢性活动性EB病毒(EBV)感染(CAEBV)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例行单倍体异基因造血细胞移植的CGD合并CAEBV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该例患者移植后嵌合率及基因检测均为100%完全供者型。在后期随访的39个月内均未出现反复的严重感染,EBV-DNA拷贝数为0,无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表现,生命质量较高。结论清方案预处理的单倍体异基因造血细胞移植是根治CGD合并CAEBV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携带单杂合致病基因的亲缘单倍体供者如果血液和免疫学功能正常,也可以作为有效的供者来源。

  • 标签: 肉芽肿病,慢性 疱疹病毒4型,人 感染 造血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