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皮肤瘙痒症时应用金蝉止痒胶囊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以我院诊治的60例皮肤瘙痒症病例入组,通过电脑分组法划分为2组,30例对照组病例以氯雷他定口服给药治疗,30例观察组病例治疗时联合金蝉止痒胶囊治疗,评估疗效,统计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相比,观察组好转率更高,服药后未发生不良反应,两组比较P

  • 标签: 皮肤瘙痒症 金蝉止痒胶囊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分叶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复杂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科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分叶皮瓣修复四肢复杂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39~58岁。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致伤原因:机器挤压伤6例,交通伤6例。其中4例伴有血管神经损伤,1例伴有尺神经缺损。所有创面经一期行清创VSD术,术后合并有骨、关节、肌腱、血管神经外露,各创面皮肤缺损面积6 cm×9 cm~9 cm×35 cm,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切取最大面积35 cm×9 cm。手部与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皮瓣与尺侧血管吻合2例、桡侧血管吻合3例;足、踝及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与胫前血管吻合,3例与胫后血管吻合。结果12例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分叶皮瓣术后均存活,未出现血管危象;其中2例皮瓣出现边缘部分皮肤软组织坏死,清洁换药后愈合良好;术后随访12~36个月,皮瓣感觉部分恢复,外形、质地、效果良好;供区仅存留线性瘢痕,外观、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分叶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复杂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面积较大,供区损伤小,设计灵活,分叶组合后可同时修复各种四肢复杂创面。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穿支 四肢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第二掌背动脉(second dorsal metacarpal artery,SDMA)皮瓣修复手指掌侧皮肤伴双侧指固有神经、动脉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我们对11例手指掌侧皮肤伴双侧指固有神经、动脉缺损患者采用SDMA皮瓣修复创面,皮瓣近端切断的SDMA与创面远端的指固有动脉吻合,取手背桡神经浅支桥接修复指固有神经,重建手指末梢血运及感觉。结果术后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0~18个月,平均16个月,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存活,术后皮瓣外观、质地良好。伤指末梢血运好,指腹的温度、颜色与周围皮肤基本一致。指腹皮肤两点分辨觉为7~10 mm,平均8.8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9例,良2例。结论应用吻合血管的SDMA皮瓣及神经移植修复手指掌侧皮肤伴指固有动脉、神经缺损,在一期修复手指缺损创面的同时重建患指末梢血运及感觉,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第二掌背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 [摘要]目的 观察家庭护理干预应用于社区糖尿病例中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12月于我社区卫生服务站所负责社区内居家康复的糖尿病例50例为观察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2型糖尿病例划归入两个组别,试验组对照组皆计25例,对照组按2型糖尿常规模式施护,试验组于此基础之上加用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社区糖尿病例治疗依从性评分、血糖控制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面向社区糖尿病例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可促升该类社区病例的治疗依从性,提高其血糖控制优良率。

  • 标签: 社区护理 糖尿病 家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大鼠糖尿足胫骨横向骨搬移模型。方法将40只高脂饲养5周后的SD大鼠腹腔注射链佐脲菌素制作糖尿模型,并以随机血糖≥16.7 mmol/L为造模成功标准。实验期间在适应性饲养结束后每周监测一次体重、进食量、饮水量、排便量以及血糖的变化,直到连续3周随机血糖≥16.7 mmol/L。待血糖稳定后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存活的34只糖尿大鼠分为两组,实验组:安装横向骨搬移外固定支架,切除大鼠足背皮肤,并进行横向骨搬移;对照组:安装横向骨搬移外固定支架并切除大鼠足背皮肤,但不进行横向骨搬移。在安装外固定支架后第1、5、10、15、20天记录创面变化。在横向骨搬移周期完成后(即胫骨横向骨搬移造模术后24 d),两组分别随机抽取1只大鼠进行血管造影,其余大鼠处死后观察下肢皮肤变化,并比较两组大鼠下肢皮肤组织CD31免疫组化染色的光密度值(AOD)。结果随机血糖由造模前(6.89±1.03)mmol/L升高到末次检测的(25.91±6.42)mmol/L,并且连续3周血糖均≥16.7 mmol/L。实验组足背创面在第5、10、20天时溃疡愈合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观察与血管造影都发现实验组横向骨搬移侧下肢有更丰富的血管。CD31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实验组的AOD为0.60±0.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37±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2,P=0.001)。结论在成功制作的糖尿大鼠模型基础上,通过自主设计的横向骨搬移外固定支架建立了下肢微循环改善的胫骨横向骨搬移模型。

  • 标签: 糖尿病足 伊利扎罗夫技术 大鼠 胫骨 横向骨搬移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从反流症状缓解情况、吞咽困难及手术满意度三个方面分析影响抗胃食管反流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192例抗胃食管反流术患者术后不良主诉的发生率,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反流症状不缓解率约为21.8%(42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抑郁状态和质子泵抑制剂用药时间过长;持续吞咽梗阻感发生率为7.3%(14例),高危因素包括术前抑郁状态和食管蠕动弱;手术效果不满意率为26.0%(50例),高危因素包括术前处于质子泵抑制剂用药时间长和中~重度抑郁状态,而术前存在食管括约肌压力低和食管裂孔疝两个因素的手术效果较好,手术满意度高。结论术前食管括约肌压力低和存在食管裂孔疝更适合外科手术抗反流治疗,而对质子泵抑制剂用药时间长、精神心理抑郁的患者需谨慎手术。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质子泵抑制剂 抑郁 食管括约肌下段 疝,食管裂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脊柱Gorham合并重度侧后凸畸形的手术疗效,并探讨手术对策。方法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确诊脊柱Gorham合并脊柱畸形患者12例,其中4例接受矫形手术治疗。男3例,女1例;手术年龄的中位数为14.5岁(11.5岁,27.5岁);侧凸和后凸Cobb角的中位数分别为29°(21.5°,78.0°)和94°(78.0°,103.0°)。患者于halo轮椅悬吊重力牵引后均行一期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置钉节段跨越病变椎体,术中行SchwabⅠ或Ⅱ级截骨术,术后接受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在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侧凸、后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及矢状面平衡等参数,在CT和MRI上评估脊柱骨溶解侵袭情况。结果4例患者在牵引3个月(2.5个月,3.5个月)后,脊柱侧凸和后凸Cobb角中位数分别降至23.5°(15.5°,77.0°)和65°(57.0°,83.5°)。矫形术中2例行关节突切除术,2例行Ponte截骨术,手术时间中位数为5.5 h(5.1 h,5.9 h),术中出血量为3 095 ml(2 950 ml,3320 ml),融合节段为13.5个(12.5个,14.5个),置钉密度为47.8%(40.9%,57.3%)。术后脊柱侧凸和后凸Cobb角中位数分别为18°(10.5°,38.5°)和59°(42.0°,78.0°),矫正率分别为46.7%(33.1%,59.5%)和35%(12.3%,51.1%)。冠状面平衡中位数由牵引前的15.5 mm(9.0 mm,21.0 mm)降为6.5 mm(4.0 mm,9.0 mm),矢状面平衡由14 mm(-18.0 mm,27.5 mm)降至5.5 mm(-5.5 mm,12.5 mm)。随访时间中位数为2.8年(2.0年,3.5年),随访期间1例患者因断棒行翻修手术,未见骨溶解进展、神经损伤及乳糜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一期后路矫形术联合术前Halo牵引和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等可满意纠正脊柱Gorham合并重度侧后凸畸形,但要警惕术后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

  • 标签: 骨质溶解 原发性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出现右足趾肿痛、破溃4年,加重1个月的糖尿足患者,经严格内科治疗及相关检查后,拟行胫骨横向骨搬移,但术前发现小腿内侧皮肤条件欠佳,遂行腓骨横向骨搬移。用微型截骨器在腓骨外侧中段两侧截骨,两截骨线相距约10 cm,远端截骨线距外踝尖约10 cm。术后第8天开始骨搬移,每6小时搬移1次,每天向内侧延长1 mm,搬移14 d后再往回搬移14 d。从术前术后皮温、踝肱指数、CT血管造影、CT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创面愈合情况等进行对比评估。术后28 d创面完全愈合。

  • 标签: 腓骨 骨搬移 糖尿病足 血管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每天短时透析治疗慢性肾脏合并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肾脏合并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作2组,各组样本容量分别为60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研讨组采用每天短时透析,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后肾功能指标与心功能指标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程度改善,研讨组明显更为优良,得出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每天短时透析应用于治疗慢性肾脏合并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毒素清除率大大提升,有效纠正电解质,促进患者各项功能恢复。

  • 标签: 每天短时透析 慢性肾脏病 难治性心力衰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合并肺结核的胸部X线及CT诊断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我院发生糖尿合并肺结核的60例,均实行胸部X线及CT诊断,对两种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CT检验中空洞的出现率(21.67%)大于胸部X线检测(2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T检验中小结节征的出现率(88.33%)大于胸部X线检测(8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T检验中大片实变影的出现率(88.67%)大于胸部X线检测(83.33%),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结合肺结核中使用胸部X线及CT检验时会出现一定的特殊性,如空洞,小结节征,大片实变影等,可以通过这些特征诊断病人的情况,其中CT检验的特征检出率大于X线检验,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肺结核 胸部X线 胸部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下肢血管病变手术麻醉期间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糖尿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参考数表法原则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全身麻醉,观察组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和术后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2h、术后12h及术后24h疼痛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糖尿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可以考虑给其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起效时间和术后苏醒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疼痛感减轻,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临床拟诊为Ⅰ型神经纤维瘤、斑秃、白癜风的患儿进行致病变异分析,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检测患儿NF1基因的变异,并用Sanger测序法对其核心家系成员的相应目标基因区域进行测序验证。结果患儿NF1基因检测出1个新的c.1885G>A(p.Gly629Arg)错义变异,其父母均未携带该变异,在公共数据库中未检索到该变异位点。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判断c.1885G>A错义变异为致病性变异(PS1+PS2+PM2+PP3+PP4)。结论NF1基因c.1885G>A变异可能为这例患儿的致病原因,新变异的检出丰富了NF1基因的变异谱。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 斑秃 白癜风 NF1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掷色子将其均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单独应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同事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达标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2DM选择胰岛素及药物与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持续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避免病情发展或恶化诱发不良事件,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T2DM 格列美脲 胰岛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观察横向骨搬移过程中糖尿足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该技术在横向骨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采用横向骨搬移治疗的17例糖尿足患者资料。选用超微血流成像模式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第1跖背动脉血管指数、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总血流量和Wagner分级情况。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7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手术同侧与对侧均探及新生血管。末次随访时新生侧支数量为7.0(3.5, 9.0)支,与术前的1.0(0, 1.5)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第1跖背动脉血管指数(5.65±4.36)相比,术后1周(9.70±10.88)和术后1个月(9.22±5.46)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总血流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Wagner分级(1级4例,2级11例,3级2例)较术前(2级1例,3级2例,4级14例)、术后1周(2级1例,3级5例,1级11例)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因术后2个月发生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而行截肢,1例因足趾发黑而行截趾。结论超微血流成像技术监测客观反映了横向搬移后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的变化情况,为病情的预后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并确定了骨搬移过程中影像学的监测价值。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糖尿病足 血管造影术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 胫骨横向骨搬移 血管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因多态性影响药物敏感性在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中的应用效果及与血糖波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53.13±6.52)岁;病程(10.39±1.25)年。观察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54.85±6.59)岁;病程(10.58±1.31)年。对照组采用常规降糖方案治疗,观察组用药前经同意抽取3 ml血离心送金域基因检测公司,测定2型糖尿5种药物(二甲双胍、瑞格列奈、格列齐特、吡格列酮、罗格列酮)基因敏感性,根据基因检测出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更换药物治疗,治疗2周后对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进行评估,Pearson相关性分析IGF2BP2基因多态性与血糖波动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FBG、2hPG及HbA1c水平分别为(4.12±0.89)mmol/L、(5.92±0.73)mmol/L、(5.34±0.31)%,低于对照组的FBG、2hPG及HbA1c水平[(5.67±0.97)mmol/L、(9.67±0.96)mmol/L、(6.89±0.42)%](t=6.361、9.355、5.637,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中IGF2BP2基因多态性与FBG、2hPG及HbA1c水平呈负相关性(r=﹣0.693、﹣0.712、﹣0.834,均P<0.05)。结论根据2型糖尿药物基因检测结果指导用药可明显改善血糖控制效果,且与血糖波动存在相关性,能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2型糖尿病 基因检测药物敏感性 血糖水平 IGF2BP2基因多态性 血糖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