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均匀脂肪肝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30例非均匀脂肪肝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非均匀脂肪肝超声检查局灶浸润型,呈相对高或高回声,边缘清楚,但不规则似血管瘤。有时高回声占据肝的一段或一叶。弥漫均匀脂肪肝,不均的脂肪浸润占据肝实质的大部分,呈高回声,边缘不整,其间夹杂的正常肝组织呈岛屿状相对低回声区,常使检者产生错觉将正常肝区误为“病灶”。Ⅰ型(局限浸润型)6例(占20%);Ⅱ型(叶段浸润型)9例(占30%);Ⅲ型(弥漫非均匀浸润型)15例(占50%)。结论超声对非均匀脂肪肝的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为诊断脂肪肝的首选方法之一。

  • 标签: 非均匀性脂肪肝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与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参加健康体检且符合条件的25 535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TyG指数与NAFLD患病风险的关联及其对NAFLD的诊断价值。结果NAFLD的患病率随着TyG指数的升高而逐渐递增;在校正其他潜在影响因素后,TyG第二、三、四分位组与第一分位组相比,NAFLD患病风险的OR值(95%CI)分别为1.677(1.495~1.881),2.707(2.397~3.057)和4.049(3.482~4.710);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yG指数诊断NAFLD的最佳临界值为6.9,曲线下面积为0.81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66%和70.51%,联合TyG指数和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结论TyG作为一项简单方便的生物学合成指标,与NAFLD患病之间密切相关,当TyG指数≥6.9时,对NAFL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健康体检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局灶结节增生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以提高CT诊断的准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9例肝脏局灶结节增生的患者,其中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例由超声引导下穿刺证实。结果CT平扫呈略低密度7例,呈等密度2例;CT增强扫描结果显示,动脉期病灶均明显强化,5例为均匀强化,4例不均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的强化程度下降,2例患者与肝实质密度相等,7例患者则略高于肝实质密度;其中4例患者延迟期出现中央瘢痕轻度强化。结论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能够诊断肝脏局灶结节增生,在临床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CT影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心脏病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40临床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影像表现及诊断进行分析。结果4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经超声诊断,室间隔增厚有33例,左室后壁增厚有27例,左房扩大有17例,动力过度有17例,左心舒张功能减退(E/A<1)有28例,右心功能减退(E/A<1)为26例,主动脉硬36例,主动脉增宽则有12例。结论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诊断临床应首选超声心动图检查,可确诊高血压心脏病。利用彩色多普勒和频谱多普勒动态观察高血压病人的心功能变化,对高血压心脏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高血压性心脏病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4)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水平与代谢相关脂肪肝病(metabolic-dysfunction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相关。方法选取张家口市第一医院2019年2月到2021年2月间收治的T2DM和MAFLD患者共230例,依据其疾病情况将患有T2DM且未合并MAFLD的患者80例,设为T2DM组;患有MAFLD且糖耐量正常患者78例,设为MAFLD组;MAFLD合并T2DM患者72例,设为MAFLD合并T2DM组。并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上述受试者基线资料,测定肝酶水平、代谢相关指标、FABP4及PPARγ水平。结果T2DM组HOMA-IR和FABP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HDL-C、CREA、PPAR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AFLD组BMI、AST、ALT、GGT、TG、HOMA-IR、FABP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PAR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2DM合并MAFLD组患者BMI、AST、ALT、GGT、TG、HOMA-IR、FABP4明显高于未合并有MAFLD的T2DM组和对照组(P<0.05);而HDL-C、PPARγ明显低于未合并有MAFLD的T2DM组和对照组(P<0.05)。T2DM合并MAFLD组HOMA-IR、FABP4明显高于MAFLD组(P<0.05);而HDL-C、CREA、PPARγ明显低于MAFLD组(P<0.05)。FABP4与HOMA-IR、CREA呈正相关(均P<0.05);与HDL-C、PPARγ呈负相关(均P<0.05)。PPARγ与TG、ALT呈正相关(均P<0.05),与HOMA-IR呈负相关(P<0.05)。ALT、TG、HOMA-IR、FABP4和PPARγ等指标是T2DM患者发生M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FABP4与T2DM和MAFLD的发生呈正相关,PPARγ与T2DM和MAFLD发生呈负相关,FABP4与PPARγ的负反馈回路调节可引起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T2DM合并MAFLD的发病风险,为疾病预防和诊治提供临床依据。

  • 标签: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PMN)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恶变潜能,临床医生开始重视对IPMN的研究。本文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及指南,对IPMN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理学及组织学特征、肿瘤起源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治疗方式及随访做一综述,目的在于加深对疾病的认识,以期指导今后的临床诊疗。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难度评分模型来评估手术难度,通过对比不同难度分组间的差异来评价该评分模型的临床可行。方法回顾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微创)肝胆病区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68例患者,收集围手术期资料,分别用Hasegawa和Ban提出的评分模型(scoring model of Hasegawa和scoring system of Ban,即SM-H与SS-B)进行分组。通过比较不同难度组间的差异来评价评分模型的实用价值。结果按SM-H进行分组的低度困难组与中度难度组之间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SS-B进行分组的低、中度困难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H腹腔镜肝脏切除术难度评分模型将为肝胆外科医师在对低、中度困难病例实施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前进行难度评估起到直观的量化作用。SS-B在预估低、中难度腹腔镜肝脏切除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有一定参考意义。

  • 标签: 腹腔镜 肝脏切除术 评分模型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高分辨力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R-MRI)探究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患者低中危组与高危组间斑块特征的差异及ABCD3评分与斑块特征的相关。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72例接受HR-MRI检查的TIA患者病例。根据风险评分量表ABCD3分为低中危组(ABCD3<6)与高危组(ABCD3≥6)。两名有五年以上斑块分析经验的医师独立识别出斑块位置、斑块成分,测量并计算斑块或参考管腔的血管面积和管腔面积、狭窄率、标准化壁指数(normalized wall index, NWI)、重构指数(remodeling index, RI)。依照对比后增强率(enhancement ratio, ER)定量对斑块强化进行分级:0级(ER斑块≤ER参考管壁),1级(ER参考管壁<ER斑块<ER垂体漏斗)和2级(ER斑块≥ER垂体漏斗)。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组间临床特征和斑块特征的差异。斑块特征和ABCD3评分的相关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或Pearson相关进行分析。结果72名患者最终纳入研究,高危组(n=39,54.17%)的NWI、RI数值显著高于低中危组(n=33,45.83%)[0.86(0.76,0.92)vs.0.62(0.49,0.75);1.25(1.05,1.33)vs.1.00(0.81,1.11);P均<0.05],高危组的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 hemorrhage, IPH)和2级强化比例显著高于低中危组[74.4% vs.33.3%;56.4% vs.6.1%;P均<0.05],且NWI(r=0.661,P<0.01)、IPH(r=0.388,P<0.01)、斑块强化(r=0.467,P<0.01)与ABCD3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揭示了低中危组及高危组TIA患者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同形态学特征,且NWI、IPH和2级强化是识别高风险TIA患者的潜在指标,HR-MRI探测这些特征可为TIA患者的早期干预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ABCD3评分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早期诊断 高分辨力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季节流感疫苗受不同季节的影响会有产生不同的免疫效果,这种差别较为明显。虽然国际卫生组织每年都会对其进行评估更新,但是有时免疫效果仍然达不到理想标准。本文通过研究影响季节流感疫苗效果的因素,意在提高其免疫效果。

  • 标签: 流感 季节性 疫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萎缩胃炎疾病特点,总结消化内科治疗方案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科2019年8月-2020年5月期间诊治的慢性萎缩胃炎疾病患者,共计110例。根据治疗方案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配合叶酸治疗,各55例。比较2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临床疗效方面比较,观察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腹痛、腹胀等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的康复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观察指标数据差异显著,P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消化内科 三联疗法 叶酸 治疗效果 康复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ET结构域分支型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1(SETDB1)基因在卵巢高级别浆液癌(HGSO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卵巢上皮癌(卵巢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1)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初次手术治疗且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90例HGSOC患者的癌组织标本,以同期收治的30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患者的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为对照。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免疫组化法检测SETDB1 mRNA、蛋白在HGSOC组织、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分析SETDB1蛋白表达与HGSO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2)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卵巢癌细胞系A2780、COC1、OVCAR3、SKOV3细胞中SETDB1 mRNA的表达。(3)过度表达及沉默SETDB1基因的卵巢癌细胞株的构建及筛选后,活细胞计数法检测转染后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穿膜(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转染后卵巢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4)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卵巢癌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包括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包括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锌指转录因子(Slug)、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卵巢组织比较,HGSOC组织中STEDB1 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均<0.01),且STEDB1蛋白表达与HGSOC患者的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均显著有关(P均<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SETDB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显著短于SETDB1阴性表达者(分别为31.0、43.4个月,P=0.020)。(2)卵巢癌细胞系A2780、COC1、OVCAR3、SKOV3细胞中SETDB1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细胞系T29细胞(P均<0.01)。(3)沉默SETDB1基因表达的SKOV3-shSETDB1-1、SKOV3-shSETDB1-2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显著低于其对照SKOV3-NC细胞(P均<0.01);过度表达SETDB1基因的OVCAR3-SETDB1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显著高于其对照OVCAR3-NC细胞(P均<0.01)。(4)与对照SKOV3-NC细胞比较,沉默SETDB1基因表达的SKOV3-shSETDB1-1、SKOV3-shSETDB1-2细胞中p-Akt、p-mTOR、N-cadherin、Slug、vimentin蛋白的表达强度均显著降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强度均显著增高;与对照OVCAR3-NC细胞比较,过度表达SETDB1基因的OVCAR3-pSETDB1细胞中p-Akt、p-mTOR、N-cadherin、Slug、vimentin蛋白的表达强度显著增高,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强度显著降低。结论SETDB1基因在HGSOC组织和卵巢癌细胞中均呈高表达,过度表达SETDB1基因可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及促进肿瘤细胞EMT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心脏病心脏彩超与心电图临床诊断效果的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所收治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中选取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常规检查后进行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心电图阳性诊断率为47.5%,心脏彩超阳性诊断率为80.0%,两种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使用心脏彩超进行检查,可以提高阳性诊断率,效果更好,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脏彩超 心电图 阳性诊断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酒精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应用彩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诊治的酒精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患者共10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按照不同疾病类型分为A组(酒精肝硬化)和B组(肝炎肝硬化),两组患者均予以彩超检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部分彩超检测值情况,彩超检测表现及肝体积、形态情况。结果B组患者右肝厚径及右肝斜径彩超检测值明显少于A组,同时A、B两组彩超检测表现情况比较,差异明显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肝体积增大及形态正常发生率均比B组高,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应用彩超检测具有积极鉴别诊断价值,可较明确鉴别出酒精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肝炎肝硬化 彩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基层医院高血压病患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以及影响。方法:选取门诊2022年9月到2023年3月期间,收集高血压病患共计40例,均参照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应用优质护理,对比组间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用药依从高于对照组,另外该组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差异P<0.05。结论:予以高血压病患实施优质护理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提升用药依从,改善血压水平。

  • 标签: 高血压 优质护理 用药依从性 血压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初级预防同步放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方法开放、单臂临床观察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8—2019年行同步放化疗的58例患者采用PEG-rhG-CSF初级预防同步放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结果整个同步放化疗周期期间化疗延迟6例(10%),其中因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化疗延迟3例(5%),化疗周期完成率为94.6%(106/112);放疗延迟10例(17%),其中因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放疗延迟2例(3%)。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FN)发生率为0。亚组分析发现同步完成1周期化疗后,4级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均为0%;同步完成2周期化疗后4级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0、2%。结论同步放化疗期间应用PEG-rhG-CSF初级预防可有效降低FN及4级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利于同步放化疗顺利进行。

  • 标签: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初级预防 同步放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护理模式在居家压力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北京市东城区居家卧床的60例3~4期压力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护理模式,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社区就医的常规化换药和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压力损伤治愈率及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时间为(42.20±4.97)d,短于对照组的(50.13±4.8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护理模式可以改善居家压力损伤的治疗效果,能够为社区居家压力损伤患者慢性伤口的康复提供实践依据。

  • 标签: 压力性溃疡 医院 家庭 社区 慢性伤口 居家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头癌根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104例胰头癌行根治切除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2例,女42例;年龄为(61±10)岁。病人均行根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随访情况。(3)影响胰头癌根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因素。采用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术后1年。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手术情况:104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根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出血量为(474±280)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1±10)枚。(2)随访情况:104例病人术后均获得随访,其中44例肿瘤早期复发。44例肿瘤早期复发病人中,腹腔内复发42例(肝转移23例、术区转移7例、后腹膜淋巴结转移7 例、网膜转移5例);腹腔外复发2例(胸膜、肺转移各1例)。(3)影响胰头癌根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A19-9水平、术后CA19-9水平、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影响胰头癌根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χ²=5.833,9.276,4.26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CA19-9水平>37 U/mL是影响胰头癌根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3.599,95%可信区间为1.551~8.347,P<0.05)。结论术后CA19-9水平>37 U/mL是影响胰头癌根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头部 早期复发 CA19-9 淋巴结转移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快速检测的效果。方法:选取疑似甲型 H1N1流感病毒携带者咽拭子标本作为检测标本,共100份,均采取病毒核酸确诊方式,分析诊断结果。结果:在100例患者中,阳性41例、阳性率为41.00%;在不同分型中,检出甲1型流感病毒29例、所占比为70.73%,检出甲3型流感病毒12例、所占比为29.27%,未检出乙型流感病毒,不同分型的所占比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实施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快速检测,取得显著的诊断价值,能早期明确疾病,利于后期治疗。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甲型H1N1流感病毒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3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29例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85.29%。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在白血病的任何时期,鞘内注射化疗是预防和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主要方法。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成像中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post label delay,PLD)及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s)评分与血管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确诊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52例,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行认知功能评估并分为认知障碍组(30例)及认知正常组(22例),采用不同PLD (1.5、2.5 s)行3D-ASL脑灌注成像,应用GE AW4.5工作站对双侧额顶颞叶、海马及丘脑等脑区进行镜面对称测量(CBF1.5、CBF2.5),并对患者WMLs评分,比较两组差异及WMLs评分/MoCA量表评分与各脑区CBF的相关。结果①VCI组与对照组WMLs评分分别为4.87±1.68及2.77±1.66;MoCA量表评分分别为18.77±2.98及28.18±0.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②VCI患者CBF1.5在双侧额顶颞叶、海马及右侧丘脑等脑区明显减低,而CBF2.5只在双侧额颞叶、海马脑区减低;仅左侧/右侧额叶CBF1.5与CBF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9);在全部患者各脑区中,左侧、右侧额叶CBF1.5/CBF2.5与WML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1.5=-0.567、-0.590/r2.5=-0.553、-0.558;P<0.05)。③MoCA量表评分与CBF1.5(双侧额颞叶、海马、右侧丘脑)/CBF2.5(双侧额叶、海马、左侧颞叶、右侧丘脑)呈正相关,额叶相关最高(左、右额叶:r1.5=0.806、0.688/r2.5=0.719、0.620;P=0.000)。结论PLD1.5对VCI脑低灌注检出更敏感,PLD2.5显示低灌注范围更精确;WMLs与VCI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标签: 动脉自旋标记 标记后延迟时间 脑血流量 脑白质病变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