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胎盘特异性8(PLAC8)又称Onzin,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蛋白质,可通过调控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细胞自噬、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分化等促进癌细胞生长,并通过靶向肿瘤中异常表达的各种基因来促进肿瘤发生。

  • 标签: 肿瘤 胎盘特异性8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心肌灌注成像联合血清胱抑素C(CysC)、半乳糖凝集素-3(Gal-3)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武警山西省总队医院126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126例疑似冠心病但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行CT心肌灌注成像,计算心肌血流量(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Gal-3,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比较两组及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病变支数冠心病患者各指标变化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BF、MTT、CysC、Gal-3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病变支数间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冠心病的效能,不同方法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采用DeLong检验,联合诊断实施Logistic二元回归拟合。结果冠心病组BF明显低于对照组[(102.30 ± 9.25)ml/(100 g·min)比(119.97 ± 12.08)ml/(100 g·min)],MTT、CysC和Gal-3明显高于对照组[(17.23 ± 3.04)s比(5.38 ± 1.29)s、(0.98 ± 0.24)mg/L比(0.73 ± 0.18)mg/L和(55.27 ± 16.42)ng/L比(16.93 ± 5.7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F、MTT、CysC和Gal-3是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F、MTT、CysC和Gal-3联合诊断冠心病的AUC最大为0.879,特异度为84.92%,灵敏度为80.95%。冠心病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和病变支数的增多,BF逐渐降低,MTT、CysC和Gal-3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F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病变支数呈负相关(r = - 0.592和- 0.573,P<0.01),MTT、CysC和Gal-3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呈正相关(MTT:r = 0.695和0.674,P<0.01;CysC:r = 0.546和0.519,P<0.01;Gal-3:r = 0.628和0.609,P<0.01)。结论CT心肌灌注成像指标(BF和MTT)、血清CysC和Gal-3水平均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相关,且各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治及病情监测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灌注显像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半乳糖凝集素3 诊断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准确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筛选出与食管鳞癌患者总生存时间(OS)相关的免疫相关基因,构建预后风险评分模型。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高风险和低风险组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收集安阳市肿瘤医院的83例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进行外部验证。采用Cox回归分析综合评估预后风险评分与各临床特征对食管鳞癌患者OS的影响。结果从TCGA数据库筛选出7个与生存预后相关的免疫相关基因分别为S100A12、SLC40A1、FABP9、TNFSF10、IGHA2、IL1F10和STC2纳入预后风险评分模型。低风险组(40例)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94.3%和82.5%,高风险组(40例)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5.9%和32.9%;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患者比较,预后更差(P<0.001)。83例外部验证样本运用该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得到一致的结果。预后风险评分与食管鳞癌组织中CD4+ T淋巴细胞含量呈正相关(rs=0.259, P=0.020),与B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含量的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S100A12、SLC40A1、FABP9、TNFSF10、IGHA2、IL1F10和STC2是与食管鳞癌患者OS相关的风险基因。预后风险评分是食管鳞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与食管鳞癌组织中CD4+ T淋巴细胞含量有关。

  • 标签: 食管鳞癌 免疫相关基因 预后 生物信息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三维CT血管成像(CTA)探讨椎动脉起始位置与穿出颈椎横突孔高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头颈上胸部CTA检查的4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图像传输至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骨质和血管重建,观察双侧椎动脉的起源、走行及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对于右侧椎动脉起源正常者,根据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分为C4、C5、C6组,每组随机选取10例分别测量右侧椎动脉起始位置至右侧颈总动脉起始的距离(L1)和右侧甲状颈干的距离(L2),以L1/(L1+L2)×100%计算椎动脉起始的相对位置。结果480例患者中,457例(95.2%)双侧椎动脉起源位置正常,均起源于锁骨下动脉,另23例(4.8%)起源异常,其中左侧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19例、左侧颈外动脉1例;右侧椎动脉起源于右侧颈总动脉3例,且均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480例患者中,405例(84.4%)双侧椎动脉经C6横突孔穿出;另75例(15.6%)穿出高度异常,其中左侧34例,经C3、C4、C5、C7横突孔穿出的分别有1、4、24、4例,直接入枕骨大孔1例;右侧41例,经C3、C4、C5横突孔穿出的有1、14、26例。椎动脉起源异常的患者,左侧椎动脉起自主动脉弓的占比最高(19/20),且多数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异常(18/19);右侧椎动脉均起自右侧颈总动脉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3/3),且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均异常(3/3)。椎动脉起源正常的患者,96.7%(445/460)的左侧椎动脉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正常,92.0%(439/477)的右侧椎动脉穿颈椎横突孔高度正常。3组右侧椎动脉起源正常的患者椎动脉起始的相对位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4组:(24.3±2.1)%、C5组:(47.9±6.6)%、C6组:(77.7±1.7)%,H=20.178,P<0.001]。结论椎动脉起始位置异常时,其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多异常。右侧椎动脉的起始相对位置越靠近右侧颈总动脉时,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越高;而越靠近右侧甲状颈干,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越低。

  • 标签: 椎动脉 颈椎 起始位置 横突孔 CT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子。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住院治疗的487例成人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487例中,259例为绞窄性小肠梗阻(绞窄组),228例为非绞窄性小肠梗阻(单纯组)。绞窄组均经术中探查或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单纯组中167例经保守治疗痊愈而确诊,61例经术中探查确诊。比较两组术前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与体征(性别、年龄、腹痛、呕吐、压痛、反跳痛、肌卫等16项指标),CT检查常见征象(移行带、肠襻扩张征、肠壁密度增高征等15项指标),实验室检测指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水平等16项指标)共47项观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方程对47项指标进行分析,对导致绞窄性小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子进行分析。结果两组47项术前指标比较, 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共15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分别是性别(χ²=4.35,OR=0.67)、反跳痛(χ²=170.98,OR=45.12)、肌卫(χ²=113.79,OR=29.32)、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3分(χ²=12.94,OR=51.58)、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5×109/L(t=6.19,OR=1.14)、血乳酸脱氢酶≥245 U/L(t=2.37,OR=1.00)、C反应蛋白≥8 mg/L(t=2.23,OR=1.01)、白蛋白水平≤40 g/L(t=2.04,OR=0.97)、肠系膜积液征(χ²=49.44,OR=5.40)、肠壁密度增高征(χ²=222.78,OR=62.66)、肠壁增厚征(χ²=43.81,OR=3.49)、腹水征(χ²=237.29,OR=43.01)、鸟嘴征(χ²=231.50,OR=56.62)、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征(χ²=242.65,OR=34.90)、缆绳征(χ²=224.79,OR=53.48)。对此15项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肠系膜积液征(OR=12.94)、肌卫(OR=7.28)、腹水征(OR=6.42)、肠壁密度增高征(OR=4.30)、肠壁增厚征(OR=1.8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5×109/L(OR=1.14)共6项指标为发生绞窄性小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均P<0.01),而男性(OR=0.50)则为保护因素。487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中具有6个相关危险因素≤3个者260例,发生绞窄性小肠梗阻59例(22.69%);具有≥4个相关危险因素者227例,发生绞窄性小肠梗阻200例(88.11%)。结论对于成人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患者女性、腹水征、肌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以及CT影像呈现肠系膜积液征、肠壁密度增高征、肠壁增厚征等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性大。

  • 标签: 肠梗阻 小肠 绞窄性小肠梗阻 危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放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NSCLC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调强放疗组(56例)与3D-CRT组(56例)。3D-CRT组采用3D-CRT,调强放疗组采用调强放疗。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靶区剂量、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A2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25(CEA125)]、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8+)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调强放疗组疾病控制率(69.64%,39/56)高于3D-CRT组(46.43%,26/56),P<0.05。调强放疗组适形数值、靶区数值高于3D-CRT组(P<0.05)。治疗后,调强放疗组血清CYFRA21-1、VEGF、CA125低于3D-CRT组(P<0.05)。治疗后,调强放疗组CD3+高于3D-CRT组,CD8+低于3D-CRT组(P<0.05)。调强放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7/56)低于3D-CRT组(30.36%,17/56),P<0.05。结论与3D-CRT相比,调强放疗应用于老年NSCLC患者治疗中,可改善免疫功能,增加靶区剂量,下调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疾病控制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老年人 调强放疗 三维适形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放射性直肠损伤患者合并焦虑、抑郁及躯体症状障碍的发生率及治疗。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以《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编委会编委收治的放射性直肠损伤患者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患有盆腔肿瘤,接受过盆腔放疗;(2)肠镜提示直肠有炎性反应或溃疡。排除标准:(1)放射治疗前有心身疾病史;(2)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阅读和理解手机展示的问卷中的问题;(3)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主客观管理分析(SOMA)自评量表、躯体症状健康量表(PHQ-15)、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和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来设计《放射性直肠损伤心理调查》电子问卷。通过微信群将该问卷发给编委管理的放射性直肠损伤患者。本研究观察指标:(1)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评估:采用SOMA自评量表,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分级:轻度(≤3分)、中度(4~6分)和重度(≥6分);(2)焦虑和抑郁及躯体症状障碍的发生率:分别采用GAD-7、PHQ-9和PHQ-15自评量表进行评估;(3)焦虑、抑郁、躯体症状障碍与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分级相关性。结果共回收71份合格问卷,41份(56.9%)来自广州。71例患者中,男6例,女65例;年龄(55.7±9.3)岁,<60岁者48例(67.6%),确诊放射性直肠损伤中位病程2.0(1.0,5.0)年。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评估:轻度18例(25.4%)、中度27例(38.0%)、重度26例(36.6%)。焦虑和抑郁及躯体症状障碍发生率:无合并症的患者共12例(16.9%);发生焦虑、抑郁或躯体症状障碍的患者共59例(83.1%),其中2例患者只合并焦虑、1例患者只合并抑郁、9例合并躯体症状障碍、2例合并焦虑+抑郁、4例合并焦虑+躯体症状障碍、2例合并抑郁+躯体症状障碍、三者并发者40例。焦虑、抑郁、躯体症状障碍与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分级相关性:与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轻-中度组患者相比,重度患者的焦虑和躯体症状障碍的严重程度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3,P=0.032;Z=-2.045,P=0.041);但两组患者间抑郁程度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Z=-1.176,P=0.240)。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评分与患者的焦虑(r=0.300,P=0.013)、抑郁(r=0.287,P=0.015)及躯体症状障碍(r=0.344,P=0.003)程度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放射性直肠损伤患者的焦虑、抑郁、及躯体症状障碍的发病率极高。有必要加强躯体症状障碍的诊断及治疗,以减轻患者盆腔会阴疼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放射性直肠损伤 焦虑 抑郁 躯体症状障碍 心身疾病 调查问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确定性手术治疗慢性放射性肠损伤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胃肠外科2016年6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105例慢性放射性肠损伤病例;男性30例(28.6%),女性75例(71.4%);中位年龄58(P25,P75:52,64)岁。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慢性放射性肠损伤且接受确定性手术治疗(即切除放射性损伤肠管+一期消化道重建)、资料完整的病例,排除肿瘤复发或拒绝手术的患者。根据术前评估结果和临床表现,选择最佳切除部位。观察指标:(1)术前评估情况(包括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术前梗阻或瘘的情况);(2)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3)确定性手术情况;(4)术后并发症情况,Clavien-Dindo分级为Ⅲ~Ⅴ级定义为中-重度并发症。结果(1)术前评估情况:88例(83.8%)患者在放疗结束超过1年出现慢性放射性肠损伤症状。98例(93.3%)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74例(70.5%)患者接受术前肠外营养支持,中位营养支持时间为10.5(7.0,16.0)d。16例(15.2%)患者术前因严重梗阻接受小肠减压管置入。(2)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全部患者中,有87例(82.9%)临床表现为肠梗阻,均接受放射性损伤肠管确定性切除+一期消化道重建;18例(17.1%)患者临床表现为肠瘘,均接受放射性损伤肠段、肠瘘确定性切除+一期消化道重建,其中3例回肠直肠残端瘘患者同时接受带蒂大网膜盆腔封闭术;4例回肠膀胱瘘患者中,2例患者因术前已行肾造口减压而接受膀胱瘘切除和膀胱修补术,另2例患者在瘘口近远端离断小肠并关闭肠袢,不行瘘口切除及肠瘘和膀胱瘘修补术。(3)确定性手术情况:中位确定性手术时间和中位术中失血量分别为230(180,300)min和50(20,50)ml。105例患者中,92例(87.6%)患者吻合部位为回肠-结肠吻合,其中回肠-结肠肝曲和回肠-结肠脾曲吻合分别为88例(83.8%)和4例(3.8%);13例(12.4%)患者为回肠-回肠吻合。92例(87.6%)患者吻合部位严格位于放射野的对侧象限,13例(12.4%)患者吻合部位远离放射野。105例患者中,9例(8.6%)吻合口>1个,5例(4.8%)剩余小肠长度<180 cm,7例(6.7%)行小肠逆行排列术,4例(3.8%)因腹壁缺损接受同期腹壁重建手术,87例(82.9%)腹盆腔严重粘连(3~4级粘连)。术中3例(2.9%)出现并发症,均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13.0(12.0,24.5)d,所有患者出院时均已恢复经口进食。(4)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共14例(13.3%)患者共发生18例次中-重度并发症。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5.7%(6/105),其中回肠-结肠吻合和回肠-回肠吻合的吻合口漏发生率分别为2.2%(2/92)和4/13(χ2=17.29,P<0.001);临床表现为肠瘘和肠梗阻的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分别为3/18和3.4%(3/87)(χ2=4.84,P=0.02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 d病死率为1.0%(1/105),为术后吻合口漏引起腹腔感染、感染性休克,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确定性手术治疗慢性放射性肠损伤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放射性肠损伤,慢性 确定性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反流性哮喘(RA)与典型胃食管反流病(TGERD)患者反流相关参数的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于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同期行胃镜、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EM)和24 h pH-阻抗监测检查的120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症状相关性指数将GERD患者分为RA组和TGERD组,每组各60例,比较2组反流性食管炎(RE)评分、胃镜下食管裂孔疝表现、胃食管阀瓣Hill分级评分、食管上括约肌(UES)压力、DeMeester积分和反流次数等反流相关参数。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TGERD组和RA组RE评分、胃食管阀瓣Hill分级评分[0.0分(0.0分,1.0分)比0.0分(0.0分,1.8分)、3.0分(2.0分,3.0分)比3.0分(2.0分,3.0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A组UES压力<34 mmHg(1 mmHg=0.133 kPa)检出率高于TGERD组[41.7%(25/60)比23.3%(1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6,P=0.032)。RA组UES压力低于TGERD组[51.7 mmHg(23.6 mmHg,70.1 mmHg)比62.0 mmHg(37.4 mmHg,77.4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5,P=0.035)。TGERD组和RA组HREM其他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A组DeMeester积分≥14.7分、酸暴露时间百分比≥4.5%和反流总次数≥73次的检出率均高于TGERD组[分别为41.7%(25/60)比23.3%(14/60)、40.0%(24/60)比21.7%(13/60)、38.3%(23/60)比20.0%(1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46、4.728、4.881,P均<0.05)。RA组反流总次数和弱酸性气体反流次数均多于TGERD组[60次(43次,98次)比52次(34次,69次)和12次(6次,21次)比9次(3次,14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23、-2.053,P均<0.05)。TGERD组和RA组24 h pH-阻抗监测其他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UES压力过低、食管酸暴露异常和反流次数特别是弱酸性气体反流次数增多可能更易诱发RA。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哮喘 胃镜 高分辨率测压 pH-阻抗监测
  • 简介:摘要A型血友病是由FⅧ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使用A型血友病供肝进行肝移植,既往罕有报道。本文报告1例轻型A型血友病供者肝移植病例,供者未接受预防性凝血因子治疗,受者术中保留脾脏,在新肝植入后发生Ⅷ因子水平降低,术后早期(24 h)即恢复正常,未发生A型血友病,为后续此类供者器官捐献提供经验。

  • 标签: 肝移植 血友病 边缘供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在生物安全柜内配置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药物的逸散情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8年2月—2019年10月,选取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手术室接受HIPEC的胃肠恶性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4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的HIPEC配置台面不设置任何保护;隔离垫组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的HIPEC配置台面平铺上与台面同等面积的隔离垫;医用纱布组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的HIPEC配置台面平铺上与台面同等面积的医用纱布;医用吸水纸组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的HIPEC配置台面平铺上与台面同等面积的医用吸水纸。4组均对配置人员采用常规防护方法,即配置人员常规佩戴手术室专用衣帽、佩戴一次性口罩及乳胶手套等。比较各组台面样本、手套样本、耳郭擦拭样本和口罩样本化疗药物的阳性率及残留顺铂浓度。结果不同组别台面样本药物残留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隔离垫组、吸水纸组、医用纱布组台面样本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组别手套样本、耳郭擦拭样本和口罩样本药物残留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台面样本药物残留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隔离垫组、吸水纸组、医用纱布组台面样本药物残留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组别手套样本、耳郭擦拭样本和口罩样本药物残留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隔离垫、医用纱布和医用吸水纸覆盖台面可以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在生物安全柜台面的残留浓度。

  • 标签: 腹腔热灌注化疗 手术室 医护人员 生物安全柜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LADG)作对比,评估腹腔镜下保留幽门胃切除术(LAPPG)应用于早期胃癌(EGC)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8月期间苏北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因EGC行手术治疗5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LAPPG组21例,LADG组31例。结果LAPPG组和LADG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73±30)min和(144±3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P=0.002)。术后3个月LAPPG组患者的Hb和血清白蛋白分别为(128.7±16.0)、(41.2±4.8)g/L,与LADG组的(118.2±14.1)、(38.4±4.7)g/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82,P=0.016;t=2.097,P=0.041)。根据Clavien-Dindo分级,LAPPG组Ⅱ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为19.0%、LADG组为2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0.934)。胃切除术后综合征症状评估量表问卷评分结果显示,与LADG组相比,LAPPG组在倾倒综合征和生活不满分量表中得分更低(t=-2.706,P=0.008;t=-2.893,P=0.004)。结论LAPPG手术用于EGC患者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改善患者术后低营养状态,促进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恢复,术后患者较少发生倾倒综合征,生活质量更高。

  • 标签: 胃肿瘤 胃切除术 幽门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硫化氢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行为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创伤组、创伤+生理盐水组和创伤+硫氢化钠组,使用颅脑损伤撞击器制备创伤颅脑损伤大鼠模型,通过抓绳测试和转棒测试评价运动功能以及莫里斯水迷宫测试评价空间认知功能,采用干重法测定大鼠脑组织水含量,进行脑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病理观察,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创伤+硫氢化钠组大鼠的抓绳测试评分为(1.95±0.21)分,低于假手术组[(4.12±0.19)分],但高于创伤组和创伤+生理盐水组[(1.13±0.23)分和(1.34±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0.980,P<0.05);创伤+硫氢化钠组大鼠的转棒测试跌落时间为(148±27) s,低于假手术组[(276±18) s],但高于创伤组和创伤+生理盐水组[(72±14) s和(78±24)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8.552,P<0.05);创伤+硫氢化钠组大鼠的水迷宫测试逃离时间为(51±5) s,高于假手术组[(36±7) s],但低于创伤组和创伤+生理盐水组[(71±3) s和(82±5)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7.903,P<0.05);创伤+硫氢化钠组大鼠的水迷宫测试通过频率为(8±2)次,低于假手术组[(13±2)次],但高于创伤组和创伤+生理盐水组[(4±1)次和(5±1)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672,P<0.05);创伤+硫氢化钠组大鼠的脑含水量为(72±3)%,高于假手术组[(68±5)%],但低于创伤组和创伤+生理盐水组[(86±4)%和(8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6.551,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创伤组、创伤+生理盐水组的大鼠脑组织表现出严重的病理变化,创伤+硫氢化钠组大鼠的病理变化得到改善。结论硫化氢可改善创伤性颅脑损伤导致的运动和空间记忆缺陷以及脑病理学变化和脑水肿。

  • 标签: 颅脑损伤 硫化氢 运动功能 空间记忆 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医护一体化模式和排队机制制订手术安排与调度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完成手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同期完成手术的患者设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调度方法,试验组在医护一体化和排队机制的理论基础上制订手术安排与调度方案,在方案实践中通过达成医护一体化共识。各科室制订接台细则、提交手术信息和需求时预排序,手术室根据各病区手术信息安排手术、运行规则、手术室护士能级匹配及动态调整、明确急诊手术的接台办法、实时监测与反馈等,严格执行既定方案,并通过手术台利用率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2019年平均每个手术台完成手术5.36例/d,手术台利用率由91.26%提升至95.74%。结论应用基于医护一体化和排队机制的手术调度方式,能够实现医护共同决策、合作,在提高手术台利用率等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在未来,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法不断优化手术调度模式、提高手术室运行效率。

  • 标签: 手术室 管理 手术调度 医护一体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髁外翻截骨术(tibial condylar valgus osteotomy,TCVO)治疗内翻型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接受TCVO手术的内翻型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32例(45膝),男12例(18膝)、女20例(27膝);年龄(65.8±8.3)岁(范围52~79岁)。患侧膝关节均存在明显的外侧间隙增宽,关节线会聚角为7.19°±2.69°。于术前与术后2年站立位双下肢全长X线片、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机械轴百分比、股骨胫骨角、髋膝踝角、股骨远端外侧角、股骨近端内侧角,评估下肢解剖轴及机械轴对线变化;测量胫骨平台内侧凹陷角与胫后角,评估胫骨平台形态变化;测量关节线会聚角与关节间隙宽度,评估膝关节对合状态的恢复。依据术前、术后1年及术后2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估临床疗效。结果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4±7.4)个月(范围25~40个月)。术后2年,下肢机械轴百分比由术前3.78%±14.34%提高至66.16%±9.90%、股骨胫骨角由185.41°±4.45°矫正至170.81°±2.87°、髋膝踝角由169.69°±1.70°提高至181.16°±2.39°、胫骨近端内侧角由83.03°±3.20°提高至90.84°±3.67°(P<0.05);而股骨远端外侧角为89.22°±1.52°,与术前88.97°±1.5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8,P=0.526);胫骨平台内侧凹陷角由术前-7.81°±3.27°改善至5.78°±2.19°(t=19.218,P<0.001);胫后角为81.63°±3.28°,与术前82.25°±2.2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1,P=0.382);关节线会聚角由术前7.19°±2.69°降低至0.22°±2.09°,内、外侧关节间隙宽度分别由(2.45±0.23) mm、(5.86±0.25) mm矫正至(3.73±0.27) mm、(4.68±0.34) mm(P<0.05)。VAS及WOMAC评分分别由术前(6.46±2.21)分、(52.66±16.69)分下降至术后1年(2.94±1.72)分、(19.31±14.87)分,术后2年(1.36±1.45)分、(13.66±15.44)分(P<0.05)。结论TCVO治疗膝关节外侧间隙增宽、关节线会聚角增大的内翻型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可以取得良好的早期疗效,有效矫正膝关节内翻畸形并外移下肢机械力线,缓解术后早期膝关节疼痛及改善日常活动能力。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关节畸形,获得性 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未发生远处转移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发生第二原发癌(SPM)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1988年至2016年诊断为未发生远处转移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使用竞争风险模型中的累积发生率函数(CIF)对选取患者发生第二原发癌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Fine-Gray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154 725例未发生远处转移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态、年龄、种族、性别、肿瘤是否浸润肌层、放疗、手术和化疗是发生SPM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未发生远处转移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应行SPM发生风险筛查,以指导治疗、检测和随访计划。

  • 标签: 移行细胞癌 膀胱 第二原发癌 竞争风险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前肿瘤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等,化疗是其中一种极其重要的治疗方式。然而,无论口服还是静脉等给药方式,化疗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导致药物利用率低、不良反应明显。超声联合微泡介导药物释放是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靶向给药传递技术,在超声波脉冲驱动下,微泡以每秒几十到几百米的速度振荡,可以偏转到血管壁或破碎成纳米量级的颗粒。同时,在聚焦的超声束作用下数百万的微泡发生爆破,可以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靶向、无创、可逆地开放血脑屏障或血肿瘤屏障,从而有利于提高化疗药物的利用率、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本文主要对超声联合微泡介导药物靶向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微泡 肿瘤 药物治疗 造影剂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腹腔镜选择性侧方淋巴结清扫(late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LLND)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7月在苏北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32例和直肠癌根治术联合选择性LLND 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选择性LLND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单纯根治术组[247(179~405) min比146(118~258)min,Z=-5.169,P<0.001];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68(45~500)ml比56(25~500)ml,Z=-1.598,P=0.110]、术后通气时间[2.5(1~6)d比3.0(1~6)d,Z=-0.120,P=0.905]、术后住院时间[9.0(7~17)d比9.5(6~14)d,Z=-1.050,P=0.294]及住院费用[(49 000±3 000)元比(48 000±3 000)元,t=-1.072,P=0.289]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和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1,P=0.458)。选择性LLND组患者的侧方淋巴结清扫数量为8(6~16)枚,26例患者中有5例存在侧方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9%。结论腹腔镜直肠癌选择性LLND可以获得较高的侧方淋巴结转移率,并且安全可行。

  • 标签: 直肠肿瘤 淋巴结切除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2例左侧颈总动脉起始处狭窄,分别应用同轴技术及非同轴技术进行支架成形术。术后神经科体检及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随访时CTA提示支架通畅,无卒中事件发生。左侧颈总动脉起始处狭窄的患者可以选择血管内治疗,术中根据血管解剖形态选择保护装置的应用方法。

  • 标签: 颈总动脉 血管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子。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住院治疗的487例成人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487例中,259例为绞窄性小肠梗阻(绞窄组),228例为非绞窄性小肠梗阻(单纯组)。绞窄组均经术中探查或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单纯组中167例经保守治疗痊愈而确诊,61例经术中探查确诊。比较两组术前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与体征(性别、年龄、腹痛、呕吐、压痛、反跳痛、肌卫等16项指标),CT检查常见征象(移行带、肠襻扩张征、肠壁密度增高征等15项指标),实验室检测指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水平等16项指标)共47项观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方程对47项指标进行分析,对导致绞窄性小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子进行分析。结果两组47项术前指标比较, 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共15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分别是性别(χ²=4.35,OR=0.67)、反跳痛(χ²=170.98,OR=45.12)、肌卫(χ²=113.79,OR=29.32)、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3分(χ²=12.94,OR=51.58)、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5×109/L(t=6.19,OR=1.14)、血乳酸脱氢酶≥245 U/L(t=2.37,OR=1.00)、C反应蛋白≥8 mg/L(t=2.23,OR=1.01)、白蛋白水平≤40 g/L(t=2.04,OR=0.97)、肠系膜积液征(χ²=49.44,OR=5.40)、肠壁密度增高征(χ²=222.78,OR=62.66)、肠壁增厚征(χ²=43.81,OR=3.49)、腹水征(χ²=237.29,OR=43.01)、鸟嘴征(χ²=231.50,OR=56.62)、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征(χ²=242.65,OR=34.90)、缆绳征(χ²=224.79,OR=53.48)。对此15项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肠系膜积液征(OR=12.94)、肌卫(OR=7.28)、腹水征(OR=6.42)、肠壁密度增高征(OR=4.30)、肠壁增厚征(OR=1.8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5×109/L(OR=1.14)共6项指标为发生绞窄性小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均P<0.01),而男性(OR=0.50)则为保护因素。487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中具有6个相关危险因素≤3个者260例,发生绞窄性小肠梗阻59例(22.69%);具有≥4个相关危险因素者227例,发生绞窄性小肠梗阻200例(88.11%)。结论对于成人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患者女性、腹水征、肌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以及CT影像呈现肠系膜积液征、肠壁密度增高征、肠壁增厚征等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性大。

  • 标签: 肠梗阻 小肠 绞窄性小肠梗阻 危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