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0-2019年天津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天津全人口全死因监测数据库,户籍人口数据来源于天津公安局。分析2000-2019年天津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数据,计算不同性别和地区的构成比、粗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和过早死亡概率。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不同人群的变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2000-2019年,天津道路交通伤害死亡26 919例,城市男性占比从21.28%下降到18.38%,城市女性从7.01%下降到6.28%;农村男性从59.16%下降到55.59%,农村女性由12.55%上升到19.75%。2000-2019年全市道路交通伤害粗死亡率为14.08/10万~7.8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3.28/10万~5.51/10万,过早死亡概率为0.70%~0.38%。死亡率和过早死亡概率在研究期间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进入快速下降期。2000-2019年男性标化死亡率为20.97/10万~8.01/10万,女性为5.10/10万~2.85/10万。男性死亡水平高于女性,下降速度快于女性。2000-2019年城市标化死亡率为6.99/10万~2.46/10万,农村为19.85/10万~8.75/10万。农村死亡水平高于城市,近年来下降速度较快。农村男性是交通事故死亡水平最高的群体,从2016年起进入快速下降期,2016-2019年标化死亡率APC为-18.55%。结论全市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水平已出现下降拐点,且近几年进入快速下降期,近年来对交通事故所开展的干预措施较为有效,未来交通事故防控的重点人群是男性、农村居民和老年人群。

  • 标签: 事故,交通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20年天津居民期望寿命变化规律以及对期望寿命增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简略寿命表、期望寿命差异的年龄和死因分解法对天津户籍居民1999-2018年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死亡率对期望寿命增量的贡献值和百分比。结果20年间天津户籍居民期望寿命增加了4.97岁,男性、女性期望寿命分别增加4.11岁和5.86岁,女性增幅高于男性。0岁组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增加的贡献率为19.17%,≥55岁组居民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的增加贡献较大,累计贡献率为67.38%。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围生期情况、先天畸形以及损伤和中毒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提高的贡献较大,贡献率分别为27.27%、21.37%、15.76%、12.22%、6.44%和4.86%。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死亡率的增加对≥75岁人群寿命增长产生负向作用。天津期望寿命增加具有阶段性特点,1999-2011年为76.72~81.46岁,具有上升趋势(t=9.11,P<0.001),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0.58%;2011-2018年为81.46~81.69岁,为平稳趋势(t=0.89,P=0.387),APC为0.13%。结论1999-2018年天津居民期望寿命增长主要归因于婴儿、老年人、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围生期情况、先天畸形以及损伤和中毒死亡率的下降,而≥75岁人群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死亡率的增加对期望寿命增长产生了负向作用。应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的综合防治,进一步提高人群期望寿命。

  • 标签: 期望寿命 死亡率 期望寿命分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