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引导的Unity放疗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临床试验入选24例患者,按治疗部位分为头颈组、胸腹组、盆腔组、脊柱组和肢体组,总共384个治疗分次。在无外置激光的情况下进行摆位,统计在线治疗流程中不同阶段所需时间和每个分次的配准误差。每周利用MR几何形变模体检测MR图像几何形变大小。并利用ArcCheck对参考计划、在线计划及离线计划进行剂量验证。结果头颈组、胸腹组、盆腔组、肢体组、脊柱组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29.1、27.6、26.6、25.6、32.0 min。5个组左右、上下、前后方向平均摆位误差分别为头颈组(0.08±0.06)、(0.16±0.13)、(0.08±0.05) cm,胸腹组(0.23±0.18)、(0.50±0.47)、(0.12±0.1) cm,盆腔组(0.25±0.19)、(0.32±0.25)、(0.11±0.09) cm,肢体组(0.46±0.38)、(0.26±0.26)、(0.13±0.07) cm,脊柱组(0.33±0.30)、(0.34±0.23)、(0.08±0.06) cm。在中心区域MR几何形变大小在0.3 mm以内,直径500 mm的球体区域内形变大小在2.1 mm内。所有参考计划、在线计划、离线计划平均γ通过率分别为97.92%、97.84%、94.58%。结论MR引导放疗具有较大临床应用潜力,但MR引导的Unity放疗系统流程较为复杂,各部门的协同性对治疗的影响较大,还需进一步优化。

  • 标签: 摆位误差 恶性肿瘤/MR引导放射疗法 Unity加速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插植针植入棒施源器在妇科肿瘤术后阴道残端近距离腔内放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妇科肿瘤术后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有术后放疗指征,需接受三维近距离后装放疗补量。根据患者阴道残端情况选用不同型号插植针植入棒模板,依照预设通道在模板内放置阴道管和插植针。按照统一标准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制定放疗计划,高危临床靶区(HR-CTV)处方剂量为5.5 Gy/次,通过剂量体积参数图评估靶区和危及器官体积、受照剂量等参数。结果62例患者均在插植针植入棒模板引导下顺利完成后装放疗,共行140次插植治疗,剂量参数HR-CTV包绕90%靶区体积的平均剂量D90%为(575.48±22.30)cGy,包绕膀胱、直肠、乙状结肠2 cm³体积的平均剂量D2cm³分别为(328.69±102.71)cGy、(369.14±46.59)cGy、(27.28±71.27)cGy,小肠未进入靶区照射范围无统计,靶区体积大小、危及器官剂量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插植针植入棒施源器在妇瘤术后残端近距离腔内放疗有明显临床优势,满足预计划剂量要求,操作简易,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 标签: 腔内放疗 施源器 妇科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