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先天性梅毒病例报告的准确性及发生先天性梅毒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医师准确诊断先天性梅毒提供依据。方法以2016年至2019年广州市"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上报的所有疑似、确诊先天性梅毒个案,以及2012年至2019年广州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确诊先天性梅毒个案、排除先天性梅毒个案为研究对象,对其人口学、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上报医师信息和治疗等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先天性梅毒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上报的95例先天性梅毒中,35例(36.8%)报告准确。患儿年龄<30 d的报告错误占比[73.3%(44/60)]高于报告准确的51.4%(1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9,P=0.031);而报告准确与否在不同报告医院级别、报告医师专业、报告医师职称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83、0.483、3.681,均P>0.05)。母亲分娩时年龄≤24岁[调整的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aOR)=4.62]、治疗前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效价≥1∶8(aOR=7.56)、产时启动驱梅治疗(aOR=25.43)、妊娠期未进行驱梅治疗(aOR=14.12)、早产(aOR=8.97)等均可增加先天性梅毒的发生风险(均P<0.01)。结论先天性梅毒病例报告的准确率较低。母亲年龄小、治疗前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效价高、产时治疗或妊娠期未进行治疗、早产为先天性梅毒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医师可重点收集这些信息以协助临床诊断。

  • 标签: 梅毒,先天性 病例报告 危险因素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社区儿童保健医务人员配置现状和职业状态,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1月2—10日对广州市11个区在岗的所有儿童保健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职业倦怠与离职意向,采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分析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社区儿童保健人员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结果广州市每万名0~6岁常住儿童、每平方千米分别配备5.63名和0.08名社区儿童保健医务人员,按服务人口、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3和0.47。调研收回有效问卷574份,其中197人(34.3%)有离职意向。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较好[渐进残差和平方根(RMSEA)=0.04,比较拟合指数(CFI)=0.97],税前平均月收入、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对离职意向的影响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30、-0.46和0.22,工作满意度通过职业倦怠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离职意向(效应值=0.10)。税前平均月收入、聘任方式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10和-0.16,文化程度、单位所处区域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16和0.20。结论广州市远郊区社区儿童保健医务人员配置数量不足,儿童保健医务人员离职意向偏高,收入、聘任方式、文化程度、工作区域是影响儿童保健医务人员离职意向的因素。

  • 标签: 儿童保健服务 卫生保健设施,人力和服务 厌倦性,职业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中国9个城市(简称九市)7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6年6—11月在北京、哈尔滨、西安(北片),上海、南京、武汉(中片),广州、福州、昆明(南片)九市对7岁以下的110 499名儿童体格生长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以2009年中国儿童生长标准为参照,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身高标准第3百分位判定为生长迟缓,位于第3~10百分位判定为身高偏矮。检出率按性别、地区、年龄等分组,组间生长迟缓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九市7岁以下儿童应调查113 084名,实际调查110 499名,调查率97.7%。生长迟缓总检出率为1.9%(2 141/110 499);城区低于郊区[1.6%(904/55 524)比2.3%(1 237/54 975),χ2=56.246,P<0.01];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1 121/57 921)比1.9%(1 020/52 578),χ2=0.003,P=0.965];生长迟缓检出率在0~<3岁随年龄略下降[从0~<1岁组1.8%(312/17 080)至2~<3岁组1.2%(168/13 740)],之后略提高,6~<7岁为2.2%(240/11 073)。不同地区比较,南片高于北、中片[城区3.3%(557/16 664)比0.9%(193/20 374)、0.8%(154/18 486),郊区4.7%(769/16 276)比1.1%(241/21 924)、1.4%(227/16 775),χ2=437.736、646.533,P均<0.01];而城区北、中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9,P=0.232),郊区中片略高于北片(χ2=5.130,P=0.024)。九市中广州市生长迟缓率最高(6.1%,613/10 019),各城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9.64,P<0.01)。生长迟缓程度构成显示以临界和轻度为主(78.4%,1 679/2 141),重度较少(7.2%,154/2 141)。身高偏矮儿童检出率为5.2%(5 721/110 499)。结论九市7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处于较低流行状态,且检出生长迟缓儿童多为轻度。生长迟缓检出率郊区高于城区,男女差别不明显,南片地区高于北、中片地区。

  • 标签: 儿童 生长 生长迟缓 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