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周围神经损伤后,成功的神经再生取决于很多因素.这其中神经当时所处的微环境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大量的实验证明,该微环境中的神经营养因子对周围神经的维持和存活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本文拟对神经营养因子与周围神经再生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营养因子 周围神经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并探讨二者与熊去氧胆酸(UDCA)短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PBC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各80例。收集PBC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及血清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样本中Nrf2及HO-1的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检测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并进一步分析UDCA治疗前后PBC患者血清中Nrf2、HO-1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治疗前PBC患者血清Nrf2、HO-1含量分别为(626.07±103.95)U/L、(16.62±5.06)U/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分别为164.45±35.12)U/L、(11.74±2.0)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与治疗前比较,UDCA治疗后1个月PBC患者血清中Nrf2[(754.30±104.36)U/L]、HO-1[(22.60±5.51)U/L]含量显著增加(P均<0.001),肝功能各项指标也得到改善(P均<0.001)。患者治疗前血清中Nrf2水平(r=0.751,P=0.012)、HO-1水平(r=0.621,P=0.038)与治疗效果均呈正相关。以治疗前Nrf2=586.17 U/L作为阈值,预测的UDCA短期疗效的敏感度为84.6%,特异度为77.5%,曲线下面积为0.824(P<0.05);以治疗前HO-1=14.92 U/L作为阈值,预测的UDCA短期疗效的敏感度为88.5%,特异度为75.0%,曲线下面积为0.861(P<0.05)。结论Nrf2、HO-1在PBC患者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在血清中的基线水平及动态变化同UDCA疗效相关,可以提示PBC患者对UDCA短期治疗的应答情况。

  • 标签: 核因子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熊去氧胆酸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oXiris配套行血液净化治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重症患者细胞因子风暴的治疗效果观察。方法以2020年2月至4月就诊于武汉某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7例COVID-19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oXiris配套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液净化治疗的基本信息,血液净化治疗前、治疗后24 h、48 h、72 h的血常规、肝肾功及炎性标志物,了解其变化趋势。结果7例患者血液净化治疗次数为2.13±1.64次,血液净化时间66.31±48.73 h;因低体温中断治疗2次。经过治疗,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由治疗前(1342.20±1822.01)pg/ml下降至(202.69±276.24)pg/ml,其中4例下降90%以上,2例下降63%及7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由治疗前(51.94±59.64)pg/ml下降至(18.93±9.84)pg/ml,4例患者的TNF-α下降28%~78%;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由治疗前(147.81±100.54)mg/L降至治疗后(89.43±108.31)mg/L,其中4例下降63%~91%。结论oXiris血液净化治疗可有效降低COVID-19重症患者的炎性标志物;治疗中正确使用oXiris滤器,可延长滤器使用时间;治疗中密切观察记录压力监测数值及管路中有无血栓形成,同时要加强保暖,预防患者低体温的发生,应用超声监测凝血及静脉血栓,对预防肺栓塞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COVID-19 oXiris 血细胞因子风暴 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否通过调控超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Ikur)参与心房肌细胞的电重塑,以及Src激酶是否参与其中。方法将大鼠胚胎心肌细胞株H9c2细胞置于DMEM培养基中,将小鼠心房肌细胞株HL-1细胞置于Claycomb培养基中,于37 ℃ 5% CO2培养箱中培养。以正常培养的细胞为对照组。予以不同浓度TNF-α干预细胞24 h,分别为TNF-α 25 ng/ml组、TNF-α 50 ng/ml组和TNF-α 100 ng/ml组。为观察Src抑制剂PP1能否逆转TNF-α作用,设置PP1+TNF-α组:先予10 μmol/L的PP1预处理1 h后再加入100 ng/ml TNF-α干预细胞24 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形成Ikur的主要钾通道蛋白Kv1.5、Src的表达水平。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检测各组细胞的Ikur密度。结果(1)H9c2细胞中,TNF-α 100 ng/ml组细胞的Kv1.5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及TNF-α 25 ng/ml组(P均<0.05)。各组细胞间Src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NF-α 25 ng/ml组、TNF-α 50 ng/ml组及TNF-α 100 ng/ml组细胞磷酸化Src(p-Src)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TNF-α 50 ng/ml组及TNF-α 100 ng/ml组细胞Ikur电流密度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PP1+TNF-α组细胞Kv1.5蛋白表达水平高于TNF-α 100 ng/ml组(P<0.05),Ikur电流密度大于TNF-α 100 ng/ml组(P<0.01)。PP1+TNF-α组细胞Kv1.5蛋白表达水平及Ikur电流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在心房肌细胞株HL-1细胞中,TNF-α 100 ng/ml组细胞Kv1.5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和TNF-α 25 ng/ml组(P均<0.01)。TNF-α 100 ng/ml组细胞p-Src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细胞Src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1+TNF-α组细胞Kv1.5蛋白表达水平高于TNF-α 100 ng/ml组(P<0.05)。结论在心房肌细胞中,TNF-α可能通过激活Src激酶降低Kv1.5蛋白表达水平,进而下调Ikur,参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 标签: 心房颤动 肿瘤坏死因子α Src激酶 超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 心房肌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疼痛行为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并探讨BTX-A治疗佐剂性关节炎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完全弗氏佐剂组(模型组)和BTX-A组,每组20只大鼠。除假手术组外,其余2组均于左后肢踝关节腔注射50 μl CFA建立佐剂性关节炎疼痛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关节腔内注射50 μ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造模成功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左后肢踝关节腔注射20 μl生理盐水,BTX-A组大鼠注射20 μl 5 U BTX-A。于造模前1天、造模后第1,3,7,14,21天及给药后第1,3,7,14天对各组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进行测定;并于测试后取出相应时间点脊髓组织,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离子钙接头蛋白(IBA-1)表达及IBA-1免疫阳性细胞(IBA-1-IR)数量;另采用ELISA法、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脊髓水平TNF-α蛋白及TNF-α 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BTX-A组踝关节腔注射BTX-A后第3天时其机械痛撤足阈值及热痛阈潜伏期均明显增加,直到注射后第14天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脊髓水平IBA-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IBA-1免疫阳性细胞数量明显下调(P<0.01);TNF-α蛋白及TNF-α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BTX-A可减轻CFA诱导的关节炎疼痛,其镇痛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及TNF-α释放有关。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关节炎 疼痛 小胶质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microRNA-217(miR-217)在坐骨神经部分结扎(partial sciatic nerve ligation,pSNL)大鼠的神经性疼痛及和神经炎症中的作用。方法2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pSNL组(坐骨神经部分结扎)、Sham组(假手术组)、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每组8只。于手术前第1,2,3天以及手术后第1,3,7,14天进行机械缩足阈 (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 和热缩足潜伏期 (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值测定。qRT-PCR实验检测大鼠手术侧脊髓组织miR-217和TLR5的mRNA表达变化。另外取2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pSNL-LV-miR-217组(坐骨神经部分结扎+鞘内注射LV-miR-217)、pSNL- LV-NC组(坐骨神经部分结扎+鞘内注射LV-NC)、假手术组,每组8只。于手术前第1,2,3天以及手术后第1,3,7,14天进行MWT和PWTL测定,并利用qRT-PCR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TLR5、COX-2、IL-6和TNF-α在大鼠脊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痛行为结果显示,与Sham组[7 th d(13.58±0.30)g,14 th d(14.54±0.51)g]相比,pSNL组的MWT在术后第7天[(6.72±0.15)g,t=11.79,P<0.05]和第14天均降低[(5.72±0.22)g,t=17.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NL组的PWTL在术后第7天以及第14天分别为(6.78±0.21)s 、(5.99±0.22)s,与Sham组[(14.86±0.35)s,(14.50±0.51)s]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7.13,均P<0.05)。qPCR实验显示,pSNL组的大鼠脊髓中miR-217表达下调、TLR5表达上调,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4,P<0.01;t=7.54,P<0.01)。鞘内注射miR-217后连续测定MWT和PWTL实验显示:pSNL-LV-miR-217组的MWT与pSNL-LV-N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 th d:t=14.79,P<0.01;14 th d:t=15.83,P<0.01)。pSNL-LV-miR-217组的PWTL在术后第7天及第14天均明显升高(7 d:t=14.95,P<0.01;14 d:t=16.27,P<0.01)。qRT-PCR实验显示,与pSNL-LV-NC组相比,pSNL-LV-miR-217组的miR-217明显上升(t=7.49,P<0.01),TLR5、COX-2(t=8.82,P<0.05)、IL-6(t=6.42,P<0.05)和TNF-α(t=7.46,P<0.05)的表达明显降低。Western blot实验显示,pSNL-LV-miR-217组的TLR5、COX-2、IL-6和TNF-α的蛋白表达在术后第7天明显降低。结论鞘内注射miR-217能明显缓解坐骨神经结扎大鼠的神经性疼痛,并且可能通过调控TLR5抑制神经炎症。

  • 标签: microRNA-217 神经性疼痛 Toll样受体5 神经炎症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