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瘫患儿主要照顾疾病获益感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及住院病房的脑瘫患儿主要照顾158例为研究对象。使用基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疾病获益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探讨脑瘫患儿主要照顾疾病获益感及影响因素。结果脑瘫患儿主要照顾的疾病获益感得分为(62.4±7.0)分,呈中等偏上水平。患儿确诊年限、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居住地和照顾患儿时长对脑瘫患儿主要照顾的疾病获益感具有显著影响(F=3.45、3.75、3.97、6.60,均P<0.05)。主要照顾疾病获益感与积极应对方式、家人支持、朋友支持、他人支持和领悟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43、0.20、0.32、0.24、0.30,均P<0.05),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36,P<0.01)。脑瘫患儿主要照顾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依次为:积极应对方式、居住地和照顾患儿时长(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33、0.22、-0.32,均P<0.05)。结论脑瘫患儿主要照顾的疾病获益感较好,患儿居住地、照顾患儿时长和应对方式是影响主要照顾疾病获益感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脑性瘫痪 主要照顾者 疾病获益感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脑瘫患儿主要照顾的疾病获益感情况,以期为脑瘫患儿的临床诊治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0年10月—2021年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及住院病房的12名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患儿确诊脑瘫时主要照顾的感受、照顾过程中的心路历程、采取了哪些应对方式等。采用Colaizzi 7步内容分析法对收集的文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瘫患儿主要照顾疾病获益感主要体现在自我成长(养成健康的行为方式;学会面对并接受现实;情绪调节能力增强)、对未来生活的正面展望(珍惜当下且重新规划生活;以积极的角度看待事物;增强信念,重拾希望)、人际关系改善(夫妻关系更亲密;家庭成员关系更和谐;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来自同伴的支持和理解)和多元化社会支持(社会公益项目提供众筹平台;政府补助)4个方面。结论脑瘫患儿主要照顾疾病获益感主要表现为自我成长、生活态度的改变、人际关系的改善以及社会支持4个方面,医护人员可从以上4个方面进行脑瘫患儿主要照顾的心理干预,缓解其负面情绪,提高其心理调适能力,以增强其疾病获益感。

  • 标签: 脑性瘫痪 质性研究 主要照顾者 疾病获益感 现象学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去年“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实,小学英语教学越来越成为学生掌握多元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我国作为具有鲜明的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红色文化也融合了中国传统美德和崇高的革命精神。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就足够让学生们了解中外文化的鲜明差异。在青少年文化信仰中灌输红色学校精神,坚定小学生们的理想、信念,培养民族荣辱观与自豪感,爱国爱党的革命精神。因此,通过小学英语教学中相关及教学内容的强化与加深,锻炼学生们更加高尚、可贵的精神品德,从而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的德育教学深入。因此本文就“红色文化+”小学英语教育融合进行浅要的分析与探讨。

  • 标签: 红色文化 小学英语 教育教学融合
  • 简介:摘 要:近年来,创客教育的研究席卷国内外,成为各学者专家炙手可热的话题,为全面了解我国创客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借助程超美教授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中国知网2010—2021年收录的以“创客教育”为关键词的385 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创客空间”“人工智能”“创客教师”“核心素养”等是我国创客教育研究的热点。

  • 标签: 创客教育 CiteSpace
  • 简介:【摘要】医学教育作为医学发展的重要组成,传统医学教育中将各个学科独立存在,学校与医院的联合能力不强。整合理念下,要求理论与实践统一、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统一,培养具有临床思维的高素质人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开始现代化改革,在改革进程中利用整合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现代化医学人才,为医疗模式转型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标签: 整合理念 高职 医学教育
  • 简介:摘要:在传统的语文课堂里,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比较僵化,学生总是被动地学习语文知识,再加上语文课往往比较枯燥,教学内容比较单调,课堂气氛也较低调,往往只有老师在讲台上讲话,学生没有认真听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也不高,所以教室里的气氛不是很热烈,因此,本文分析了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课堂氛围应用对策,希望能够对广大语文教师有所用处。

  • 标签: 中学语文 教育 课堂氛围 应用 对策
  • 简介:摘要:自信心是一种在自我评价机制中的自我肯定、自我尊重,并希望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认可的情感倾向意识。自信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拥有自信的人,在生活中对待自我和他人的态度都更积极。自信心应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研究发现自信心较强的幼儿会更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表现自我,在遇到困难时能抱有更加坚定的意志和信念,有更强的能力去完成任务,有勇气去大胆尝试,不怕失败。

  • 标签: 新时代 幼儿教育 自信心 培养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 构建临床带教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并验证其在提升护生职业价值观及职业认同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二病区的护生12人作为实验组,采用临床带教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选取2019年-2020年的护生13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实习结束后填写护士执业价值观测评量表及护士职业认同量表。使用SPSS26.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实验组护生的职业价值观测评量表及职业认同量表总分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在临床实习护生的带教工作中融入思政教育,有益于增强护生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认同感。

  • 标签: 课程思政 职业价值观 职业认同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掌握我生活”(TELSA)结构化教育对我国成人1型糖尿病(T1DM)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T1DM综合管理门诊就诊,符合入排标准且有意愿参加TELSA结构化教育的成人T1DM患者64例作为干预组,同时入组年龄、性别等匹配的6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干预过程中,干预组失访3例,对照组失访4例,最后干预组有效样本61例,对照组有效样本60例。对照组由T1DM专职教育护士进行1次面对面的教育,历时约2 h。干预组实施TELSA结构化教育项目。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2个月评估研究对象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年龄M(Q1,Q3)分别为30.0(22.0,43.5)、29.5(22.3,42.5)(P>0.05),男性比例分别为 47.54%(29例)、45.00%(27例)(P>0.05);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均存在组间×时间的交互效应(P<0.05)。TELSA结构化教育干预后6和12个月,干预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由基线水平的(7.87±1.45)%分别降至(7.23±1.06)%、(7.28±0.93)%(均P<0.05),低于对照组的(7.72±1.20)%、(7.76±1.24)%(均P<0.05)。TELSA结构化教育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成人T1DM自我管理量表(SMOD-CA)得分呈上升趋势(P<0.001),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A-DQOL)得分呈下降趋势(P<0.001),而对照组患者得分趋势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53和0.227)。干预后6和12个月,干预组患者的SMOD-CA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A-DQOL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TELSA结构化教育可有效改善成人T1DM患者的糖代谢水平,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糖尿病,1型 结构化教育 成人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