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β-地中贫血是β珠蛋白基因突变或者缺失,使Hb的β珠蛋白链合成受到抑制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广泛流行于地中流域、中东、东南亚和非洲。我国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四川、台湾等省,特别是两广是我国地中贫血高发区。近20年来,随着对β地贫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的深入认识,在治疗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因此,文章对β地中贫血的诊疗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 标签: β-地中海贫血 治疗方法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例妊娠中期腹腔妊娠患者的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行讨论。本例患者经过影像学检查确诊,并通过血管超声和血管造影进行胎盘供血的确认并阻断,通过开腹手术取出胎儿,胎盘保留于原位并定期随访。围手术期出血量少,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血hCG水平下降满意,结局良好。腹腔妊娠罕见,尽管随着产前保健的普及,多数腹腔妊娠妊娠早期可被发现并终止,但其诊断和治疗在医疗资源不充足的地区仍然是较大的挑战。治疗上可尝试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妊娠早期的腹腔妊娠进行腹腔镜手术创伤小且预后良好;妊娠晚期的腹腔妊娠当预估移除胎盘会导致致命的大出血或器官损伤时可将胎盘原位保留,也可达到较好的治疗结局。

  • 标签:
  • 简介:<正>2011年12月21日至22日,由全国政协京昆室主办的"两岸四地中国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北京论坛"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本次北京论坛是继2008年、2009年、2010年的澳门、香港、台湾论坛之后的第四届论坛,其主旨都在于推动两岸四地发挥合力,为共同创

  • 标签: 中国戏曲 艺术传承 全国政协礼堂 京昆 论坛综述 北京论坛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在临床的诊断中,对缺铁性贫血的病人,使用血常规检测的效果。方法:60例缺铁性贫血病人,2021年1月--2022年12月进入本研究,同时期健康人士60人选入研究,均行血常规检测,对比两组血常规结果。结果:比较健康人,缺铁性贫血血常规差异显著(P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血常规检测 诊断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围产结局,并分析双胎GDM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757例,根据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双胎GDM组196例,正常双胎组(双胎未合并GDM)561例。收集各组母儿的临床资料、围产结局和新生儿结局,并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评价双胎GDM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双胎GDM组的75 g OGTT FPG、1 h血糖和2 h血糖均大于正常双胎组;双胎GDM组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正常双胎组,<37周的早产率大于正常双胎组;双胎GDM组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感染及贫血发生率大于正常双胎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相比,年龄、孕前体重指数(Pre-BMI)、孕次、产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占比、绒毛膜性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史及糖尿病家族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以上因素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OR值为2.335)、Pre-BMI≥24.0 kg/m2(OR值为2.356)、PCOS病史(OR值为1.932)、糖尿病家族史(OR值为3.127)是双胎G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双胎GDM增加了<37周的早产、新生儿RDS、感染及贫血发生率;年龄≥35岁、Pre-BMI≥24.0 kg/m2、PCOS病史和糖尿病家族史是双胎G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双胎妊娠 围产结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我院的妊娠合并尿毒症引产患者案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护理个案情况。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分析妊娠合并尿毒症引产患者的护理要点以及护理体会。结果:在出现妊娠合并尿毒症引产情况的患者临床中应用有效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引产效果,达到最好的恢复促进作用。结论:妊娠合并尿毒症引产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必须应用恰当有效的护理方案,可促进患者的良好恢复,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妊娠尿毒症 引产 护理 个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临床治疗异位妊娠患者中给予氨甲喋呤单次静脉注射的临床应用成效。方法随机筛选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入院接受诊治的100例,平均分配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为50例。研究组(n=50)给予氨甲喋呤单次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对照组(n=50)给予氨甲喋呤多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将2组的治疗成效、住院时长、血β-hCG水平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β-hCG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β-hCG水平恢复时长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研究组的住院时长得到明显缩短(P<0.05)。两组的治疗成效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异位妊娠患者中给予氨甲喋呤单次静脉注射,疗效可观,可降低血β-hCG水平,住院时间短,医疗价值高。

  • 标签: 异位妊娠 氨甲喋呤 单次静脉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晚期肿瘤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诊治的晚期肿瘤癌患者50例,应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QI,Q-C30),分析对比在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干预后,50名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在给予心理干预后,肺癌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明显好转,而症状及特异性项目减轻。结论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及沟通技巧,及时发现晚期肿瘤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问题、针对原因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程度延长患者的生命。

  • 标签: 晚期肿瘤 心理干预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术与阴道助产术对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患者的分娩安全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7月84例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患者,随机分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采取阴道助产术干预,对照组剖宫产术干预,比较两组产程时间、分娩安全等差异。结果:研究组产后不良事件12.90%,对照组产后不良事件17.74%,两组满意度、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时间、产后出血量差异明显(P<0.05)。结论: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会增加产妇难产风险,胎儿死亡几率高,对其进行阴道助产术干预效果高,对患者远期康复有较大的帮助,值得重视。

  • 标签: 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 剖宫产术 阴道助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营养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 GDM)的缓解能力。方法:挑选 80例 GDM病人均分为两组, A组行传统营养疗法, B组行医学营养疗法。结果:①入组时,两组 FPG、 2hPG的平均含量类似;营养疗法结束后, B组 FPG、 2hPG含量皆< A组, P< 0.05。② B组新生儿的体重及其出现低血糖的例数皆< A组, P< 0.05。结论:相比于传统营养疗法来说,医学营养疗法对血糖含量的调节效果更好,且其能够进一步维护新生儿状态。

  • 标签: 营养疗法 新生儿状态 血糖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运动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两组采用常规和运动疗法联合心理护理两种方法,比较患者护理满意度、妊娠结局、心理状态、血糖控制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30.61%,低于对照组57.14%,P

  • 标签: 运动疗法 心理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已诊断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妇女早孕期促甲状腺素(TSH)达标与否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规律产检、自然受孕且首次产检孕周≤13+6周的单胎孕妇6 978例,其中甲减组186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组6 792例;甲减组中,按首次检查TSH是否达标(TSH<2.5 mU/L为达标)再分为TSH达标组(124例)与TSH未达标组(62例)。收集首次产检的基本信息,同时空腹采血检测甲状腺功能[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空腹血糖(FPG);在孕24~28周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甲减组与正常组、TSH达标组和未达标组GDM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²检验,同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甲减组GDM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1.5%(40/186)和 13.7%(929/6 792),P=0.002]。TSH未达标组[24.2%(15/62)]与达标组[20.2%(25/124)]GDM的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前体重指数、甲减病史、FPG、TPOAb阳性及甘油三酯为G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1.071~2.979,均P<0.05),TSH是否达标未能进入方程。结论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妇女比较,甲减妇女无论早孕期TSH是否达标,其孕期GDM的发生风险仍明显增加。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促甲状腺素 早孕期 妊娠期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1(SerpinB1)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门诊就诊的328‌名孕妇,按GDM诊断标准分为血糖正常组(n=155)和GDM组(n=17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孕5~12周、孕13~23周、孕24~28周、孕29~37周血清SerpinB1水平。筛选孕5~12周和孕13~23周时尚未发生GDM,而在孕24周及以后诊断GDM的孕妇作为GDM-A组(n=18)和GDM-B组(n=26)。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孕期影响GDM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孕期发生GDM的SerpinB1的最佳阈值。结果在孕5~12周、孕13~23周和孕24~28周时GDM组血清SerpinB1水平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24~28周血清SerpinB1水平与OGTT 0 min胰岛素、HOMA-IR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24和-0.680,P<0.05),与LDL-C呈正相关(r=0.786,P<0.05)。校正妊娠年龄、孕前体质指数、黑棘皮征和甘油三酯等混杂因素后,孕13~23周血清SerpinB1水平仍是孕24周及以后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95%可信区间)为1.573(1.035~2.228),P<0.05。GDM-B组血清孕13~23周SerpinB1水平对预测孕24周及以后是否发生GDM有较好的预测效能,ROC下面积为0.631。结论孕13~23周血清SerpinB1水平的升高和孕24周及以后发生GDM相关,可能是GDM发生之前的血清学标志物。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1 胰岛素抵抗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