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近端尺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指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采用前臂近端尺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指背软组织缺损18例18指,软组织缺损面积1.2 cm×2.0 cm~2.0 cm×5.0 cm,皮瓣切取面积1.8 cm×2.0 cm~3.0 cm×6.0 cm,皮瓣供区切口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对18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皮瓣的外观、质地及感觉情况和患肢功能恢复及供区情况。结果术后18例皮瓣均成活。随访12~24个月,平均17个月,皮瓣外观均良好,饱满,质地可,术后1年TPD为12~14 mm;手指及前臂皮瓣附近关节活动无明显影响。结论前臂近端尺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指背软组织缺损是可供选择的一种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前臂 尺动脉穿支皮瓣 修复 指背软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大鱼际侧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指尖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3月至2019年1月,共收治外伤引起的拇指指尖缺损患者15例,其中左侧6例,右侧9例,创面均存在指骨外露,部分患者合并有骨质缺损,创面大小1.0 cm×2.0 cm~1.5 cm×3.0 cm。均采用大鱼际侧筋膜蒂皮瓣修复创面,皮瓣面积1.2 cm×2.5 cm~1.8 cm×4.0 cm,供区创面直接闭合。术后通过门诊复查、电话及微信等方式进行随访,观察皮瓣成活质量及供区伤口愈合情况,并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伤口I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0.5个月。门诊末次复查皮瓣外形无臃肿,色泽自然,质地柔韧、耐磨性好,皮瓣感觉均有不同程度恢复,TPD为6~12 mm,皮瓣供区周围皮肤感觉接近正常,拇指功能活动恢复良好,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法评定:优12例,良3例。结论采用大鱼际侧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指尖缺损,皮瓣质地接近受区,供区创伤小,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拇指指尖缺损 筋膜蒂皮瓣 修复 大鱼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穿支皮瓣通过动脉分流调节前负荷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我科采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6例,术中通过动脉分流调节前负荷。采用Flow-through方式分流16例,采用吻合主干动脉分支分流12例,动脉端侧吻合分流8例。其中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12例,桡动脉腕掌支皮瓣5例,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14例,侧副动脉穿支皮瓣3例,旋髂浅穿支皮瓣、腓动脉穿支皮瓣各1例。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2.0 cm~12.5 cm×9.0 cm。术后观察皮瓣血运情况、皮瓣存活情况及指关节的屈伸功能。结果36例采用动脉分流调节前负荷穿支皮瓣全部存活,均未发生血管危象,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软,无瘢痕增生,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31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结论游离穿支皮瓣通过动脉分流调节前负荷可以自动调节皮瓣供血、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游离皮瓣移植的成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损伤 外科皮瓣 前负荷 分流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逆行四面解剖法切取桡动脉掌浅支(SPBRA)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共收治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18~ 61岁,平均38.6岁;机器挤压伤23例,机器切割伤8例,电锯伤5例;受伤指别:拇指5例,示指13例,中指11例,环指5例,小指2例。均采用逆行四面解剖法(沿穿支血管的前、后、左、右四面逆向解剖血管至源动脉并切取皮瓣)切取SPBRA游离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1.0 cm×1.0 cm~ 2.5 cm×3.0 cm,平均2.0 cm×2.5 cm。术后门诊定期随访观察皮瓣的色泽、质地、感觉恢复情况及患指和腕关节的屈伸功能。结果本组36例皮瓣全部成活,无坏死及感染,术后随访3~ 6个月(平均4.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观良好,无明显萎缩,患指屈、伸功能正常,腕关节功能正常,皮瓣静态TPD为8~ 12 mm。结论逆行四面解剖法操作简单,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能更好指导初学者顺利切取皮瓣,SPBRA游离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好。

  • 标签: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 手指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