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锚钉位置及角度对关节镜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于2018年1月至12月因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在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排除严重骨缺损、翻修等其他损伤。使用术后肩关节CT测量锚钉位置及插入角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分)及Rowe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后关节疼痛程度、稳定性、活动度及功能进行综合评价。不同锚钉位置及角度与VAS评分及Rowe评分的关系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在85例患者中,有57例患者的所有锚钉均在肩胛盂关节面上,28例患者的锚钉部分在肩胛盂关节面上,部分在肩胛盂边缘。两组的比较中,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829,P>0.05);所有锚钉均在肩胛盂关节面上的患者Rowe评分较高(t=-4.072,P<0.05)。通过术后Rowe评定分级对锚钉打入角度的反向比较中,2点、3点、4点和5点钟4个位点对应锚钉角度之间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0.312、0.885、0.775、0.934,均为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缝合锚钉在合理插入角度范围内固定于肩胛盂边缘稍内侧的关节面上可以使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的患者获得更好的近期疗效,而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关节镜 肩关节 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镜技术治疗不同分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医院收治的85例FAI患者资料。男52例,女33例;年龄为19~59岁,平均36.9岁。根据髋臼和股骨近端解剖形态分型:凸轮型26例,钳夹型16例,混合型43例。常规行髋关节镜手术,切除增生滑膜,凸轮型患者均行股骨头颈成形术,钳夹型患者切除过度覆盖的髋臼、行盂唇缝合术,混合型患者切除过度覆盖的髋臼、盂唇缝合后行股骨头颈成形术。术后1年使用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mHHS)、非骨关节炎髋关节评分(NAHS)和髋关节结果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HOS-ADL)对患髋功能进行评定,并应用CT测量α角和中心边缘角。结果85例患者术后获12~48个月(平均21个月)随访。术后1年所有患者的mHHS评分、NAHS评分、HOS-ADL评分分别由术前的(63.1±7.9)、(62.5±7.5)、(62.3±7.9)分提高至(83.4±8.7)、(82.9±8.2)、(83.6±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凸轮型、钳夹型和混合型患者术后1年mHHS评分、NAHS评分、HOS-ADL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凸轮型、混合型患者的α角分别由术前67.3°±5.2°、64.2°±5.2°减少至50.3°±2.9°、49.6°±2.8°,钳夹型、混合型患者的中心边缘角分别由术前52.9°±4.6°、50.9°±3.6°减少至33.1°±4.5°、31.3°±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髋关节镜技术能够有效治疗凸轮型、钳夹型和混合型FAI,近期疗效良好。

  • 标签: 关节镜检查 髋关节 股骨髋臼撞击 盂唇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