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拮抗方案单胚胎移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拮抗方案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助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胚胎发育时间和移植胚胎数分为第3日(day 3,D3)单优质卵裂胚移植组(单优组),D3双优质卵裂胚移植组(双优组)和单囊胚移植组(单囊胚组)。其中新鲜周期单优组301个周期、双优组253个周期、单囊胚组127个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单优组84个周期、双优组136个周期、单囊胚组396个周期;全胚冷冻首次FET单优组69个周期、单囊胚组161个周期。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比较新鲜和FET周期单优组、双优组、单囊胚组及首次FET周期单优组与单囊胚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多胎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结果各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基础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基础雌二醇、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用量、获卵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鲜周期中单优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多胎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与新鲜周期单囊胚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妊娠率[46.18%(139/301)]、持续妊娠率[40.86%(123/301)]、多胎妊娠率[0%(0/139)]显著低于双优组[58.89%(149/253),P<0.001;52.17%(132/253),P<0.001;30.20%(45/149),P<0.001],种植率与双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 7)。FET中单优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持续妊娠率与双优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6 7),但均显著低于单囊胚组[62.88%(249/396),P<0.001;63.89%(253/396),P<0.001;55.30%(219/396),P<0.001],多胎妊娠率[0%(0/27)]则显著低于双优组[20.37%(11/54),P=0.013]。首次FET单优组的持续妊娠率[27.54%(19/69)]显著低于新鲜周期单优组[40.86%(123/301),P=0.040],首次FET单囊胚组的临床妊娠率[63.35%(102/161)]、种植率[63.98%(103/161)]显著高于新鲜周期单囊胚组[50.39%(64/127),P=0.027;51.97%(66/127),P=0.040]。结论拮抗方案单胚胎移植能显著降低多胎妊娠率;新鲜周期移植D3单优质卵裂胚可获得与D5单囊胚相似的临床结局,而FET周期移植单囊胚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 标签: 拮抗剂方案 单囊胚移植 单卵裂胚移植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静脉免疫球蛋白( IVIG)是汇集数千个献血者的多克隆血清 IgG。目前已经使用了近三十年,并且被验证了对越来越多的神经疾病能够有效的抗炎和免疫调节治疗。 IVIG已经应用于治疗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和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的一期临床治疗。这篇综述总结了最近的神经疾病实验,讨论了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疗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靶点,进一步为神经炎症性疾病的实验性试验提供了方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100例 2017年 6月 -2019年 12月皮炎湿疹患者。结合不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参照组采取咪唑斯汀治疗,试验组则采取雷公藤多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比较两组在接受治疗后皮炎湿疹治疗效果、时间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 -4水平、白细胞介素 -2水平、证候积分。 结果:试验组皮炎湿疹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时间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4水平、白细胞介素 -2水平、证候积分相比较参照组更好, P< 0.05。 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皮炎湿疹效果确切,可加速患者病情恢复正常,缩短治疗的时间。

  • 标签: 雷公藤多苷 咪唑斯汀 皮炎湿疹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北京医院280例恶性肿瘤合并V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比较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280例肿瘤合并VTE中老年患者167例(59.6%)、非老年患者113例(40.4%),年龄分别为(75.2±6.1)岁和(53.9±8.2)岁。老年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比例高于非老年组,合并肝脏疾病比例低于非老年组;老年组泌尿系统肿瘤、制动>3 d、创伤史及手术史(>3个月)比例高于非老年组,而化疗史及手术史(<1个月)的比例低于非老年组(均P<0.05)。临床表现中发热及下肢浮肿老年组比例高于非老年组(χ2=6.043、3.862,P=0.014、0.049),老年组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PESI)评分显著高于非老年组(t=3.339,P=0.001)。实验室检查中,老年组血小板水平低于非老年组,而D-二聚体水平老年组显著高于非老年组(Z=-2.383、-3.150,P=0.017、0.002)。截至随访时间老年组共死亡89例,平均生存时间为(29.3±2.8)个月;而非老年组共死亡41例,非老年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49.7±4.1)个月,老年组死亡人数比例(89/167,53.3%)高于非老年组(41/113,36.3%)(χ2=8.394,P=0.004),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两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78,P=0.003)。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男性(≥65岁)(OR=3.263,95%CI:1.600~6.654)和泌尿系统肿瘤(OR=4.875,95%CI:1.526~15.571)是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合并VTE死亡的预测因素。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合并VTE在老年患者中更为常见,老年患者中并发症较多,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高,男性及泌尿系统肿瘤是老年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素。

  • 标签: 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股骨头坏死应用关节腔内臭氧与玻璃酸钠注射液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4 年 3 月 至 2019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 64 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病例,按照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32 例,对照组行双氯芬钠与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研究组实施关节腔内臭氧与玻璃酸钠注射液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VAS 评分以及股骨头坏死体积,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记录两组股骨坏死改善情况。 结果 研究组股骨坏死改善情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生活质量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高于对照组,股骨头坏死体积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3.75% ,显著高于对照组 ( 71.88% ) ,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9.37 % ,显著低于对照组 (31.25 % )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 。 结论 关节腔注射臭氧与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 ] 股骨头坏死 玻璃酸钠注射液 生活质量 安全性 关节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连续与间断缝合方式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大网膜固定术(OP)的差异、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肥胖与代谢外科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OP的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81例,平均年龄分别为(30.17±10.16)、(27.10±11.03)岁,其中70例患者在OP中采用连续缝合方式(连续缝合组),51例患者采用间断缝合方式(间断缝合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偏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四分位数M(P25, 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nxon秩和检验。结果(1)术中情况:连续缝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4.89±37.69) min、(7.3±2.5) mL;间断缝合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24.80±35.53) min、(7.0±2.5) m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2,0.709,P>0.05)。(2)术后情况:连续缝合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轻度疼痛45例、中度疼痛25例、无痛和重度疼痛0例、(9.3±3.2) d;间断缝合组上述指标为轻度疼痛39例、中度疼痛12例、无痛和重度疼痛0例、(8.7±2.1) 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31,P>0.05;t=1.149,P>0.05)。连续缝合组患者术后发生腹胀8例、恶心呕吐32例、上消化道造影胃食管反流17例、造影通过残胃/吻合口缓慢14例、胃扭转6例、无术后感染、吻合口漏发生;间断缝合组上述指标为10例、25例、14例、10例、1例,也无术后感染、吻合口漏发生。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59,0.010,0.155,0.003,1.308,P>0.05)。结论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行大网膜固定时,连续缝合与间断缝合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均无明显的差异。术者可根据自身判断及经验选择适合的缝合方式。

  • 标签: 肥胖症 腹腔镜 胃切除术 减重手术 连续缝合 间断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