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毒品滥用对MSM高危性行及HIV感染的影响,为制订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对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4-7月在山东省3个MSM监测哨点,收集当地MSM人口学特征、相关行为信息,采集血样做HIV和梅毒检测。结果共调查MSM 1 203人,年龄(30.2±8.9)岁,未婚815人(67.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805人(66.9%);曾经使用过新型毒品的比例为54.2%(652/1 203);最近6个月发生过无保护肛交和群交行为的比例分别为62.2%(721/1 160)和16.3%(189/1 160);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1%(37/1 203)和4.7%(56/1 2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M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性肛交的影响因素中,来自青岛市是济南市的1.59倍(95%CI:1.13~2.23)、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是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1.61倍(95%CI:1.20~2.16)、从酒吧/歌舞厅等场所寻找男性性伴的是互联网/交友软件的1.69倍(95%CI:1.06~2.69)、艾滋病知识得分<6分是≥6分的1.55倍(95%CI:1.01~2.37)、最近1周同性性伴数≥2人是<2人的1.48倍(95%CI:1.12~1.95)、最近6个月发生群交行为是无群交行为的2.43倍(95%CI:1.61~3.67),曾使用新型毒品是未使用毒品的1.46倍(95%CI:1.11~1.91)。MSM最近6个月发生群交行为的影响因素中,来自青岛市是济南市的2.21倍(95%CI:1.45~3.38)、外省户籍是本省户籍的2.13倍(95%CI:1.28~3.55)、艾滋病知识得分≥6分是<6分的3.11倍(95%CI:1.55~6.25)、最近6个月肛交未坚持使用安全套是坚持使用安全套的2.60倍(95%CI:1.71~3.96)、最近6个月有同性商业性行是无同性商业性行的3.38倍(95%CI:1.92~5.95)、曾经使用过新型毒品是未使用毒品的2.71倍(95%CI:1.82~4.04)、最近1年未检测HIV是检测HIV的2.66倍(95%CI:1.59~4.43)。结论山东省MSM人群中使用新型毒品现象普遍,新型毒品滥用促进该人群无保护性行和群交行为的发生,应重点加强对吸毒MSM监测和干预力度。

  • 标签: HIV 男男性行为人群 高危行为 新型毒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报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中MSM特征及抑郁症状相关因素,为HIV感染者实施个性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2019年9-12月在山东省济南市、青岛市、潍坊市和临沂市选取≥15岁、自报异性性传播的男性HI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对一访谈核实其感染途径,对核实后实际为MSM,按照1∶1匹配在当地选择年龄范围差≤3岁、自报为男男性行传播的HIV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及行为特征、流行病学调查中心抑郁量表(CES-D)、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分析其特征和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自报感染途径为异性性传播的男性HIV感染者373例中,复核后实际为男男性行传播的占39.7%(148/373),年龄(40.3±12.0)岁,已婚/同居占41.9%(62/148),确证HIV前做过检测占27.0%(40/148),同性性伴数≥2人占71.6%(106/148),有抑郁症状的占55.4%(82/14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自报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的MSM中,确证前未做过HIV检测、确证前同性性伴数≥2人、首次发生同性性行年龄>30岁和有抑郁症状者,更有可能隐瞒真实的感染途径;抑郁症状与身体健康状况、社会支持情况和职业状况稳定的因素相关。结论在自报异性性传播的男性HIV感染者中,有一定比例实际为男男性行传播的感染途径,并存在多性伴及双性性行的高危行为,抑郁症状的比例较高。需加强随访的感染途径复核,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和行为干预。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男男性行为者 感染途径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济南和青岛市男男性行人群(MSM)rush poppers使用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于2016年3—6月,采用现场招募、网络招募等方式从济南和青岛市招募MSM,共901名,对其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进行HIV、梅毒血清学检测。问卷内容包括一般状况、性行状况、HIV相关服务情况等。采用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SM rush poppers使用情况。结果调查对象年龄为(29.3±8.1)岁,rush poppers使用率为30.1%(271名),HIV感染率为4.6%(41例),梅毒感染率为8.7%(78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年龄>25岁者相比,年龄≤25岁者使用rush poppers的OR(95%CI)值为1.571(1.110~2.224);与最近1周发生肛交性行次数≤2次者相比,>2次者使用rush poppers的OR(95%CI)值为2.991(1.100~8.132);与最近1年未接受过同伴教育服务者相比,接受过同伴教育服务者使用rush poppers的OR(95%CI)值为13.651(7.239~25.742)。结论rush poppers在济南和青岛市MSM中较为流行,年龄≤25岁者、近1周发生肛交性行次数>2次者、接受过同伴教育服务者rush poppers使用率高,需要根据该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标签: HIV 横断面研究 男男性行为者 Rush poppers
  • 简介:  摘要:随科技进步之浪潮,智能化建筑已逐渐崛起并成为现代城市结构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本研究聚焦于智能化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其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多元效用,目的在于深入剖析智能化建筑如何有效地驱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而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并对关联产业链产生积极的催化与推动作用

  • 标签:   智能化建筑 建筑设计 城市发展 作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于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间收治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中随机抽取 62例为试验组研究对象, 62例患者均行凝血指标检查。并随机选取 62例同期进行凝血指标检查的健康人员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检验后的内源性凝血状态和纤维蛋白时间以及外源性凝血状态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试验组患者检查后的 APTT和 TT以及 PT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检查后的 APTT和 TT以及 PT等指标,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试验组患者检查后的 FIB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检查后的 FIB指标, P<0.05,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疾病的诊断过程中,通过凝血检验指标检查可以准确、快速的筛选出发病者。其作用与效果均非常显著,针对患者不同指标的异常情况来进行针对性治疗,有利于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检验指标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班级是一个家庭,也是一个小社会,它包含着教学和教学以外方方面面的内容。长久以来,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研究还很缺乏。但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班级管理又特别重要。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幼儿园常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常规教育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在园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班级 管理 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