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现代主流经济想当然地以为实证分析可以提高解释、预测和实践的能力,但实际上,流行的计量分析并没有实现这三者中的任一目标。(1)事件预测不可信:实证分析仅仅描述了过去的常规现象,简单地以现状或过去发展来预测未来走势就遭遇到预测的逻辑一致性问题。(2)政策应用不可行:实证分析发现的是统计规律而非经济规律,简单地把适合特定时间、特定范围以及特定物体的方法或手段运用到其他场合就潜含了政策的工具主义悖论问题。(3)现象解释不可取:实证分析揭示的是功能性联系而非因果性联系,简单地基于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而不是深入本体论的探索就存在解释的合理性问题。因此,我们应该打破对应用计量经济学的迷思,并由此拓展更广阔的经济思维。

  • 标签: 计量经济学 实证分析 经济预测 功能性关系 统计学规律
  • 简介:经济根本上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主要体现为对事物内在作用机理的揭示,因此经济理论研究包含了四个基本层次。首先是方法论层次,这是研究者观察和思考社会现象的哲学理念和基本视角;其次是理论素养层次,这要求研究者在通晓前人理论基础上提出自己更为完善的理论;再次是表达工具层次,是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表达出来以与他人交流和传播;最后是实证层次,是对自身或者他人理论的检验。显然,目前主流经济普遍重视数学建模仅仅是训练一种表达或分析工具,而计量经济学也仅仅是一种检验方法,属于理论研究的最低层次。事实上,基于归纳的计量分析,仅仅可以得出一些具有严格适用条件的规律,而永远无法得出一般性的命题,甚至也无法证实或证伪一个基本理论。

  • 标签: 理论研究 方法论 计量经济学 证伪主义 经验主义
  • 简介:新古典经济侧重的是私人领域,探究的是既定社会制度下的个体行为,它通过供求关系的分析来剖析现状产生的原因,不但具有强烈的建构性,而且也表现出为现状辩护的特点;相反,法律制度则属于公共领域的课题,它所规定的是人们的应得权利,要体现社会正义和人本关怀,从而本质上应该是演化的和关怀弱者利益的。正因如此,法律制度不应只是体现力量的较量和博弈,对它的分析也不能仅仅用基于供求的收益—成本范式,而是要遵循从本质到现象的分析路线;特别是,由于我国社会制度和市场机制依旧很不健全,还不存在私利和公益自然和谐一致的制度基础,

  • 标签: 法经济学 经济分析法学 公共领域 社会制度
  • 简介:从实证论和还原论两个基本条件来看,经济并不符合西方主流社会所理解的科学含义;如果从这个视角来强调经济的科学性,那么只会强化它的“伪科学”特征。当然,无论是证实主义还是证伪主义作为科学划界的标准都存在缺陷,对包括经济在内的社会科学尤其如此。在某种程度上,迄今为止,人们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几乎是实用性的和政治性的,而非学术性的和哲理性的,经不起思辨逻辑的耙梳。因此,对科学的划界应该寻找另外的标准。一般地,科学本质上可理解为实现某种目的的一组逻辑自洽的理论体系,从这一角度上讲,经济也是一门科学。

  • 标签: 实证主义 证伪主义 客观主义 主观主义 科学划界
  • 简介:研究身体系统的医学和研究社会系统的经济具有思维上的相通性,都应遵循从本质到现象的研究路线。但是,根基于自然主义思维,现代西医却热衷于从功能性关系分析病理现象,从局部性角度来寻找解决病症的工具性措施;相反,基于经验主义思维,传统中医倾向于从因果性关系分析病理现象,从整体性角度来寻找解决病症的治本性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现代西医和主流经济都属于一种“道”之学,注重病症这一“标”的解决;传统中医和古典经济则体现了一种“理”之学,注重病因这一“本”的疏解。不幸的是,在功利化和短视化的当今社会,世人往往重于“道”之学而轻于“理”之学,以致中医和古典经济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

  • 标签: 中医 西医 主流经济学 制度主义 从本质到现象
  • 简介:社会进步有赖于正确理论的指导,正确理论的出现有赖于思想的自由交流,思想交流的保障有赖于良性的学风,良性学风则有赖于学人的学术精神。实际上,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正是诸多知识渊博而淡泊名利的学者对传统的批判,促进了思想的新陈代谢,进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显然,当今经济界以及整个社会正面临着风气和思想突破的局面,而这有赖于一群具有强烈学术精神的真正学者的出现。

  • 标签: 学术精神 功利主义 学风 现代主流经济学
  • 简介:经济的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国民和社会的福利,这不仅包含物质福利,也包含社会福利;而且,不同历史时期的福利内涵是不同的,这导致了经济的演变。事实上,尽管现代主流经济将研究对象集中在稀缺性资源的配置上,但这却不是经济过去也不会是未来研究的主要领域。从经济说的发展史来看,经济的研究对象发生了三次重大变更:一是整个古典主义时期,古典政治经济集中于物质财富创造的探究;二是边际革命以后,新古典经济集中于资源配置和货币交换的研究;三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日益关注更为广泛的社会效用,从而导致现代经济的研究内容大大拓宽。

  • 标签: 财富创造 资源配置 货币交换 社会效用
  • 简介:古典经济的劳动价值论实质上体现了对人类需求以及社会分配的关注,但后来的庸俗经济却逐渐撇开了对劳动价值的探究,并以边际主义的功能分析最终取代了价值理论的因果分析。问题是,这种基于工具理性的边际分析根本上无法解释社会经济的周期性变动问题,为此,霍布森重新考察了收入分配不公造成穷人购买力不足和富人储蓄过度等问题,并进而考察了产生经济周期的制度根源。在此基础上,霍布森否弃了社会利益和谐一致的观点,而是提出了主要通过政府干预经济的思想;霍布森关注劳动者的消费福利问题的思想为以后福利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福利经济的先驱者。

  • 标签: 霍布森 福利经济学 经济周期 收入分配
  • 简介:一般地说,社会现象是由人的互动行动产生的,而行动又受人的心理支配的。因此,有的学者就指出,心理学实际上是任何社会科学出发的基础,所有根本性的解释都要以此为基础,分析具体社会关系下人的理性行为以及人类行为造成的经济现象。也正是由于不同社会环境下人的行为方式不同,因而要真正探悉社会现象产生的内在机理,要探究人类有效的理性行动,关键是要搞清楚行为主体的需求特点以及行为发生时的条件或背景。

  • 标签: 经济思想 本土化 学说 人类行为 社会现象 理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