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腧穴、原穴,临床上多与光明、合谷穴配合治疗多种疾病。搜索并查阅文献可知,针刺太冲穴及光明、合谷配穴不仅能激活大脑功能区域,还能有效激活小脑的特定功能区。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发现太冲、太冲配光明、太冲配合谷小脑激活区域增强,同时表明小脑可能也具有特异性和偏侧性;小脑在针刺太冲及其不同配穴多任务中被激活,针刺治疗相关疾病神经网络信号可能在小脑中进行整合。本文主要为明确针刺单穴与配穴对小脑的功能区域变化,有利于揭示配伍规律,对临床应用配穴具有指导意义,能够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针刺 太冲穴 光明穴 合谷穴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中医治疗认知障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疗效机制仍不明确。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是目前脑影像领域较常用的一种非损伤性活体功能检测技术,其中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MRI,rs-fMRI)是目前研究认知类疾病的首选方法。基于该技术发现与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相关的主要区为额叶、海马和扣带回。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可以调控MCI患者的功能网络及神经环路。rs-fMRI技术可客观地评价治疗前后受试者功能连通性和局部区活动指标,了解中医治疗效应机制,为探讨神经系统疾病的中医疗效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 标签: 轻度认知障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针刺 导引功法 中医
  • 简介:摘要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针刺太溪穴脑中枢效应机制的研究。依据相关文献报道可知,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对针刺太溪穴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激活区分布、针刺作用机理分析、单穴与组穴等方面。太溪穴作为临床常用腧穴,单用与配伍应用均有显著疗效。大量研究表明针刺太溪穴及其相关配穴改善临床疗效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多个区的整合与协调实现的。通过阅读文献,分析该领域整体研究趋势,综述相关课题的成果与不足,为后续科研工作提供方向指导。

  • 标签: 针刺 太溪穴 功能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针刺治疗前后脑区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值的改变,探讨针刺治疗MCI患者的中枢机制。材料与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MCI患者运用原络通经针法治疗(共28 d),临床疗效评价使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并用SPSS 2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利用3.0 T磁共振扫描仪分别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 ,rs-fMRI)检查,对获得的图像数据应用功能磁共振静息态数据处理助手(data processing assistant for resting-state fMRI ,DPARSF)软件进行预处理得到ALFF影像学指标,再运用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12)和xjView软件行统计学分析及结果呈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针刺治疗后MMSE和MoCA两种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 <0.001),治疗后分值增高。相比治疗前,针刺后MCI患者ALFF值增高的区有右侧海马旁回、左侧丘脑、右侧岛叶、左侧前扣带回;ALFF值减低的区有左侧小脑后叶、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下回、左侧额下回、左侧颞中回、左侧枕下回、左侧顶上小叶。结论MCI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多个区ALFF值发生改变,针刺增强了与认知功能相关区的神经活动,同时也使治疗前功能活动增强的代偿区ALFF值下降,推测针刺治疗MCI是通过调节多个区的神经活动而改善患者症状。

  • 标签: 针刺 原络通经针法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 简介:摘要支沟穴临床疗效显著且应用普遍,但其针刺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已成为研究针刺作用脑神经机制的重要手段。经过查询、整理应用脑fMRI技术研究针刺支沟穴的相关文献得知,针刺支沟穴特异性激活区与主管胃肠道疾病相关区结构变化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主治作用与肠轴的调节密切相关。针刺支沟穴与假穴、支沟与配穴在脑部激活区并没有明显差异,但也存在对部分优势区的相对倾向性。与针刺前的纯静息态相比,针刺支沟穴后多个区具有时变效应,针刺后其受试者内暂时的动态平衡网络被打破,额下回与部分回间形成了随时间序列变化的功能连接网络。作者通过阐述针刺支沟穴特异性激活区及网络连接变化情况来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临床治疗。

  • 标签: 针刺 支沟穴 功能磁共振成像 特异性 脑网络
  • 简介:摘要通过检索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WML)及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相关研究和两者内在关联性的文献,从引起WML的病因、WML导致认知障碍及WML引发VCI可能的内在机制等方面,逐渐深入讨论WML与VCI的内在关联性与中枢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MRI技术以其独特优势在临床认知研究中作用重大,提高VCI的检出率,为其机制研究提供可靠技术手段。

  • 标签: 脑白质病变 血管性认知障碍 脑小血管病 胆碱能系统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