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白细胞介素2受体α(IL2R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SNP)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经典1型糖尿病(T1DM)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T1DM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记录患者的血清C肽、锌转运体8抗体(ZnT8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IL2RA基因rs3118470和rs2104286位点的基因分型等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χ²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T1DM组和健康对照组的一般资料以及各基因型T1DM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比较T1DM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并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如年龄和性别)。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不同模型(显性、隐性、超显性和加模型)下各位点多态与T1DM易感性的关联。结果IL2RA rs3118470位点次要等位基因C为T1DM的风险等位基因(P=0.026),在显性遗传和加遗传模型下,IL2RA rs3118470位点多态与T1DM易感性相关[OR(95%CI)分别为0.807(0.666~0.978)和0.880(0.783~0.989),均P<0.05],但其不同基因型组间T1DM患者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L2RA rs2104286位点不同基因型组间T1DM患者ZnT8A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IL2RA rs3118470位点多态与中国汉族人群T1DM易感性相关,其次要等位基因C是T1DM的风险等位基因,IL2RA rs2104286位点多态与患者ZnT8A阳性率有关。

  • 标签: 糖尿病,1型 IL2RA基因 多态性,单核苷酸
  • 简介:摘要:在网络环境视域下,掌握新的教学技能、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与时俱进推动教学改革,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并推广应用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结合思政课教学的特点,研究构建网络环境视域下思政课的有效教学模式,对拓宽并深化思政课教学理论研究成果和为广大高校思政教学工作者提供智力支持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网络   思政   教学   实效性
  • 简介:摘要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详细描述本院诊断的以内分泌表现为首发症状的2例孤立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SFT)病例特点。1例由因反复头晕、心慌、肢体无力1月就诊的复发性巨大胸腔孤立纤维瘤,发作低血糖伴血清胰岛素明显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比值大于10,考虑为非胰岛细胞肿瘤低血糖(non-islet cell tumor hypoglycemia, NICTH)。1例孤立纤维瘤原发于甲状腺、后致全身多处转移,出现低血糖、低血钾,伴发难以纠正的甲减,考虑消耗甲减可能。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疾病内分泌表现的认识,SFT可原发于内分泌腺体(如甲状腺等),亦可表现为NICTH、消耗甲减等。

  • 标签: 孤立性纤维瘤 甲状腺 非胰岛细胞肿瘤性低血糖 消耗性甲减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Pi)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新方式广受关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内分泌腺体是常见受累靶点。由于对潜在不良反应和预期疗效的担忧,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内分泌疾病的患者)通常被排除临床试验。随着全球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ICPi广泛的临床应用,对于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成为临床实践新问题。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不可避免遇到该问题,必要的关注和参与是更好做出临床决策的重要一步。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内分泌腺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SLC40A1基因c.430A>G杂合突变的Ⅳ型遗传血色病的临床表型,以及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探索筛查该基因型血色病的铁蛋白截断值。方法2020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例SLC40A1基因c.430A>G杂合突变的Ⅳ型遗传血色病患者及其家系5代成员共47人,对其进行系统的临床调查,检测现存39人铁蛋白、肝功能、空腹血糖和性激素,Sanger测序验证突变位点,绘制家系图。铁蛋白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铁蛋白,筛查该基因型血色病的截断值。结果39名家系成员中,SLC40A1基因c.430A>G杂合突变患者10例,其中5例确诊为血色病,外显率不全。以是否发生SLC40A1基因c.430A>G杂合突变分层,2组间铁蛋白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P<0.01)、空腹血糖以及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和关节炎发生率(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丙氨酸转氨酶(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SLC40A1基因c.430A>G杂合突变者中,铁蛋白水平与ALT(r=0.903)、AST(r=0.879)、空腹血糖(r=0.782)、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发生率(r=0.798)及关节炎发生率(r=0.798)显著相关(均P<0.01)。铁蛋白筛查SLC40A1基因c.430A>G杂合突变遗传血色病的截断值为1 036.7 μ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4.3%。结论SLC40A1基因c.430A>G杂合突变与AST和空腹血糖水平升高、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和关节炎发生率升高密切相关,铁蛋白截断值有助于筛查该基因型血色病。

  • 标签: 遗传性血色病,Ⅳ型 SLC40A1基因 铁蛋白 性腺功能减退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程序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导致的自身免疫多内分泌腺综合征(APS)。该患者54岁,因转移"右侧结肠癌"接受PD-1抑制剂+瑞戈菲尼联合治疗,用药约13周后出现视物模糊、乏力,后出现明显口干、多饮、恶心、呕吐,进展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HbA1C 8%,空腹胰岛素及C肽均低于参考值,予胰岛素治疗。甲状腺功能检测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阴性,加用左甲状腺素片治疗。后患者诉乏力加重,伴头晕、纳差,转至本院,胰岛素需要量较前明显减少,电解质提示低钠,完善检查提示患者为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诊断为PD-1抑制剂相关APS,予以胰岛素强化降糖,泼尼松(早晨5 mg,下午2.5 mg)、左甲状腺素片(25 μg qd)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建议对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在起始治疗前详细询问病史,合理开展基线筛查,用药后定期随访、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相关症状、体征,以期能及时发现内分泌腺体不良反应。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PD-1抑制剂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