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人乳糜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慢性腹泻、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9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血清抗组织转谷氨酰胺酶抗体免疫球蛋白A(tTG-IgA)检查,对血清tTG-IgA阳性患者行胃镜和肠镜检查,观察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有无萎缩,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乳糜和非乳糜患者BMI、血红蛋白、血钙和血清白蛋白水平。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tTG-IgA阳性患者30例,确诊乳糜28例。哈萨克族乳糜患者检出率高于维吾尔族和汉族[17.3%(9/52)比3.2%(12/375)、1.4%(6/427)],维吾尔族乳糜患者检出率高于汉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5、5.42、5.98,P均<0.05)。28例乳糜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体质量减轻或消瘦(71.4%,20/28)、缺铁性贫血(67.9%,19/28)、持续疲劳乏力(57.1%,16/28)、慢性腹泻(53.6%,15/28)。乳糜患者的血清tTG-IgA水平高于非乳糜患者[(131.97±64.58) CU比(7.58±1.92) CU],而BMI、血红蛋白、血钙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均低于非乳糜患者[分别为(15.4±2.9) kg/m2比(23.8±3.4) kg/m2,(110±28) g/L比(138±12) g/L,(1.70±0.20) mmol/L比(2.52±0.15) mmo/L,(31.5±11.6) g/L比(48.2±7.3)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73、2.521、2.641、2.734、2.512,P均<0.05)。乳糜患者胃镜下均有十二指肠绒毛萎缩,主要表现为结节样黏膜萎缩,沟槽和裂隙样改变,病理组织学均明确有绒毛萎缩。结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人群乳糜检出率高于汉族人群,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乳糜筛查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乳糜泻 慢性腹泻 民族 临床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评估血清抗组织转谷氨酰胺酶抗体(抗tTG抗体)滴度与十二指肠黏膜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预测国内人群抗 tTG 抗体滴度诊断乳糜及绒毛萎缩的最佳临界值。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76例抗tTG抗体阳性同时行十二指肠活检的成年乳糜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血清抗tTG抗体滴度与十二指肠黏膜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预测抗 tTG 抗体滴度诊断乳糜及绒毛萎缩的最佳临界值。在76 例患者中,10例被认为是潜在乳糜,66例有十二指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的患者中,4例为Marsh Ⅰ级,6例为Marsh Ⅱ级,56例为Marsh Ⅲa-c级。统计分析显示,成人乳糜的抗tTG抗体滴度与十二指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抗tTG抗体滴度≥5倍正常值上限(ULN)时,诊断乳糜的敏感度为83.9%、特异度为92.9%;抗tTG抗体滴度≥8倍ULN时,诊断绒毛萎缩的敏感度为67.9%、特异度为90.0%。超过10倍ULN的抗tTG抗体滴度对诊断成年人乳糜具有很强的预测价值。该临界值可与临床判断相结合来诊断乳糜,这可能有助于避免侵入性内窥镜检查。

  • 标签: 乳糜泻 血清学 抗体 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