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镜下的高频电凝电切术在消化道息肉患者中应用诊疗效果。方法:选择本科2021年4月-2022年4月份收治的消化道息肉患者80例作为此次研究目标,采取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患者、观察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传统方式,进行开腹手术,观察组采取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对两组患有消化道息肉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后,对比他们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优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用时、手术中的出血量以及患者术后留院时间方面来看,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当天、手术后的第一天和第二天的疼痛分数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证明,采取消化内镜下的高频电凝电切术进行治疗,有利于患有消化道息肉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康复,减少术中出血量,避免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减少手术用时,提升患者疾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可供临床推广,加以应用。

  • 标签: 消化内镜下 高频电凝电切术 消化道息肉 临床效果
  • 作者: 毛姗姗 冯艺杰 徐璐 姚妹 夏雨 金佳宁 王灵双 陈婷婷 陈晓阳 章毅 张欢 姜源 李海冰 隆琦 高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杭州 31005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发育行为儿科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杭州 31005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杭州 31005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骨科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杭州 31005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杭州 310052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疾病修正药物诺西那生钠治疗儿童脊髓肌萎缩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研究,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接受诺西那生钠注射治疗的15例5q脊髓肌萎缩症患儿的临床基线及随访资料,对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基因型、临床分型等)、运动功能、营养状态、脊柱侧弯以及呼吸功能等多系统状况进行分析。治疗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结果15例患儿中男7例、女8例,年龄6.8(2.8,8.3)岁,1、2、3型各有2、6、7例,病程55.0(21.0,69.0)个月。诺西那生钠治疗随访9.0(9.0,24.0)个月后,运动量表评估显示患儿Hammersmith婴儿神经学检查第2部分[13.0(7.0,23.0)比18.0(10.0,25.0)分],2、3型患儿Hammersmith功能运动量表扩展版[38.0(18.5,45.5)比42.0(23.0,51.0)分]及上肢模块修订版量表分数[27.0(19.5,32.0)比33.0(22.5,35.5)分]均较基线明显提高(Z=-2.67、-2.38、-2.52,P=0.018、0.018、0.012)。13例患儿获得临床意义的运动功能改善,2例量表分数保持稳定。主观报告亦提示治疗后患儿肌肉力量、运动能力等有所提升,治疗期间未报告严重不良反应。辅以多学科管理后患儿脊柱侧弯Cobbs角、用力呼气肺活量等指标均改善(均P<0.05)。结论诺西那生钠药物治疗可提升5q脊髓肌萎缩症患儿的运动功能,安全良好,药物治疗辅以多学科管理有助于改善多系统功能损伤。

  • 标签: 脊髓性肌萎缩,儿童 诺西那生钠 疾病修正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调强放疗早期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乳腺癌根治术后行调强放疗的10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糖尿病组32例,非糖尿病组70例。比较两组调强放疗早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放疗前血糖水平对调强放疗早期不良反应及对调强放疗前后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结果糖尿病组发生1、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分别为9例(28.1%)和1例(3.1%),非糖尿病组分别为6例(8.6%)和1例(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P=0.027)。糖尿病组发生1~3级急性放射性皮炎分别为16例(50.0%)、13例(43.8%)、3例(6.2%),非糖尿病组分别为53例(75.7%)、15例(21.4%)、2例(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9,P=0.030)。根据放疗前果糖胺水平将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血糖控制尚可组(果糖胺≤2.5 mmol/L)和血糖控制不良组(果糖胺>2.5 mmol/L),两组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血糖控制尚可组和血糖控制不良组放疗前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两组淋巴细胞计数均较放疗前降低,其中血糖控制不良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合并糖尿病的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急性放射性肺炎及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较高,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更易发生急性放射性皮炎。

  • 标签: 乳腺肿瘤 糖尿病 放射疗法 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降阶梯思维模式为主的精准护理对全麻后留置导尿管男性患者导尿管耐受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该院全麻后留置导尿管男性患者102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实验组采用以降阶梯思维模式为主的精准护理。统计两组导尿管耐受、苏醒质量(躁动发生及分级)、护理满意度,对比麻醉前、拔管即刻、拔管后3 min及5 min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麻醉前、麻醉清醒后24 h心理状态(SCL-90)情况。结果拔管即刻、拔管后3 min、5 min,实验组HR、DBP、SB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导尿管耐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苏醒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清醒后24 h实验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降阶梯思维模式为主的精准护理应用于全麻后留置导尿管男性患者,可改善其心理状态,促进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导尿管耐受及苏醒质量,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降阶梯思维模式 精准护理 留置导尿管 导尿管耐受性 苏醒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