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作者: 林枫 张鸿运 贺迎坤 张鹏 李天晓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介入中心脑血管病科、河南省人民医院卒中中心神经外科、河南省神经介入研发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脑血管介入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脑血管国际联合实验室,郑州 45000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中心神经外科,北京 10005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时首通效应(FPE)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关系。方法选择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介入中心脑血管病科自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并采用机械取栓治疗的406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进入研究,根据首次取栓后血管是否完全再通将患者分为FPE组(186例)和非FPE组(220例)。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手术相关数据,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中,明确影响FPE的独立因素;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各项因素预测FPE的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性别、侧支循环等级分布、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NL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FPE组患者相比,FPE组患者入院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明显升高,股动脉穿刺到再通时间明显缩短,血管再通比例、使用球囊导引导管比例明显升高,造影剂外渗比例、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和死亡率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686,95%CI:1.131~3.491,P=0.017)、入院ASPECTS评分(OR=0.143,95%CI:0.094~0.220,P<0.001)、NLR(OR=1.722,95%CI:1.413~2.098,P<0.001)和PLR(OR=1.007,95%CI:1.003~1.014,P<0.001)是影响FPE的独立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性别、入院ASPECTS评分、PLR、NLR及多因素联合(性别+入院ASPECTS评分+PLR+NLR)预测FP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0.17、0.71、0.77、0.91;NLR在单因素预测FPE时效能最高,截断值为5.86时,特异性为83.3%,敏感性为62.3%。结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入院时NLR较高易导致机械取栓治疗时FPE失败。

  • 标签: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 首通效应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应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163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氧疗方式将患者分为HFNC组(82例)和传统氧疗组(81例)。入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HFNC组使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治疗仪吸氧,气体流量根据患者耐受情况从35 L/min逐步上调至60 L/min,温度设置在34~37 ℃,根据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设置吸入氧浓度(FiO2),维持SpO2在0.95~0.98;传统氧疗组使用一次性吸氧面罩或鼻导管吸氧,氧流量5~8 L/min,维持患者SpO2在0.95~0.98。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前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再插管时间、撤机失败率、ICU病死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的差异,并分析撤机失败的原因。结果HFNC组与传统氧疗组拔管前机械通气时间(d:4.33±3.83比4.15±3.03)、气管导管留置时间(d:4.34±1.87比4.20±3.35)、ICU病死率〔4.9%(4/82)比3.7%(3/81)〕、总住院时间〔d:28.93(15.00,32.00)比27.69(15.00,38.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FNC组总机械通气时间(d:4.48±2.43比5.67±3.84)和ICU住院时间〔d:6.57(4.00,7.00)比7.74(5.00,9.00)〕均较传统氧疗组明显缩短,再插管时间较传统氧疗组明显延长(h:35.75±10.15比19.92±13.12),撤机失败率较传统氧疗组明显降低〔4.9%(4/82)比16.0%(13/81),均P<0.05〕。撤机失败的原因中,传统氧疗组气道分泌物清除障碍比例明显高于HFNC组〔8.64%(7/81)比0%(0/82),P<0.05〕,但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肌无力、低氧血症、意识改变的患者比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拔管后应用HFNC序贯氧疗可降低患者拔管失败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

  • 标签: 经鼻高流量氧疗 机械通气 拔管 序贯氧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膈肌增厚分数与最大吸气压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入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24 h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符合临床撤机筛查条件后应用低水平PSV法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30 min,对符合临床撤机标准者进行撤机。撤机前测量患者最大吸气压(MIP),使用超声测量右侧膈肌位移(DE)、吸气末和呼气末膈肌厚度,计算膈肌增厚分数(DTF)。统计分析DTF、膈肌位移和MIP与撤机结果之间的关系,采用AUCROC分别评价DTF、膈肌位移和MIP对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结果共7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撤机成功57例,撤机失败16例。撤机成功组的DTF(35%±8%)明显高于撤机失败组的DTF(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1,P<0.01)。撤机成功组的MIP[(34±9)cmH2O,1 cmH2O=0.098 kPa]明显高于撤机失败组的MIP[(23±3)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6,P<0.01)。DTF、MIP和膈肌位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别是0.907、0.896和0.749。以DTF≥27.78%为标准预测撤机成功,敏感度92.98%,特异度81.25%,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95% CI:0.816~0.963)。以MIP>26.5 cmH2O为标准预测撤机成功,敏感度80.7%,特异度93.75%,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95% CI:0.803~0.955)。以DTF≥27.78%且MIP≥26.5 cmH2O为标准预测撤机成功,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95% CI: 0.832~0.971),特异度提高到87.7%,但敏感度略降低到87.5%。结论DTF及MIP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机选择和撤机结果预测具有指导作用,与DTF及MIP相比,DTF结合MIP提高了对成功撤机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超声 膈肌增厚分数 最大吸气压 机械通气 撤机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套基于叙事医学的胃镜医患沟通微视频教材,用于低年资医生和医学生的胃镜诊疗前后沟通技巧的培训,并探讨教材在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叙事医学的理念,结合现代医患沟通指南(Calgary-Cambridge指南),设计胃镜诊治全过程医患沟通微视频教材,对胃镜操作前后各个环节涉及的主要医患沟通进行音像演示。将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广东省某三级医院的32名低年资医生和医学生分为两组,对照组共15位学员,试验组共17位学员。试验组教师指导学员使用视频教材进行学习,对照组教师使用传统方式口述教学。两组学员完成学习后进行医患沟通笔试和面试,比较两组之间的考试成绩,并比较各组第1次和第2次考试成绩。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试验组两次笔试得分[(86.32±3.87)、(84.84±4.84)]均优于对照组[(82.33±4.94)、(72.00±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两次笔试之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次优于第2次(P<0.05);试验组两次笔试之间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两次面试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组两次面试之间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1次优于第2次(P<0.05)。结论基于叙事医学的医患沟通微视频教材可帮助学员提升胃镜诊疗中医患沟通水平,且在培训效果保持方面较传统教学有一定优势。

  • 标签: 叙事医学 胃镜诊疗 医患沟通 教学微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