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应用经鼻高流量序贯氧疗的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观察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应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163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氧疗方式将患者分为HFNC组(82例)和传统氧疗组(81例)。入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HFNC组使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治疗仪吸氧,气体流量根据患者耐受情况从35 L/min逐步上调至60 L/min,温度设置在34~37 ℃,根据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设置吸入氧浓度(FiO2),维持SpO2在0.95~0.98;传统氧疗组使用一次性吸氧面罩或鼻导管吸氧,氧流量5~8 L/min,维持患者SpO2在0.95~0.98。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前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再插管时间、撤机失败率、ICU病死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的差异,并分析撤机失败的原因。结果HFNC组与传统氧疗组拔管前机械通气时间(d:4.33±3.83比4.15±3.03)、气管导管留置时间(d:4.34±1.87比4.20±3.35)、ICU病死率〔4.9%(4/82)比3.7%(3/81)〕、总住院时间〔d:28.93(15.00,32.00)比27.69(15.00,38.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FNC组总机械通气时间(d:4.48±2.43比5.67±3.84)和ICU住院时间〔d:6.57(4.00,7.00)比7.74(5.00,9.00)〕均较传统氧疗组明显缩短,再插管时间较传统氧疗组明显延长(h:35.75±10.15比19.92±13.12),撤机失败率较传统氧疗组明显降低〔4.9%(4/82)比16.0%(13/81),均P<0.05〕。撤机失败的原因中,传统氧疗组气道分泌物清除障碍比例明显高于HFNC组〔8.64%(7/81)比0%(0/82),P<0.05〕,但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肌无力、低氧血症、意识改变的患者比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拔管后应用HFNC序贯氧疗可降低患者拔管失败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
出处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1年06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8月1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