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平面阻滞在腰椎后入路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录2022.12——2023.12期间于我院接受腰椎后入路手术治疗的患者,合计收录样本量为50例,将其应用摸球法进行分组并开展不同临床麻醉手段,比较组间效果差异。纳入观察组、对照组样本量均有25例,所对应的方案为在超声下确认针头末端位于深面后在手术两侧各注入0.375%的罗哌卡因20mL、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于术后2h、6h,患者在静息、咳嗽状态下的疼痛VAS评分均以观察组更低,P<0.05。统计两组术后48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统计值8.00%低于对照组统计值32.00%,P<0.05。结论:在腰椎后入路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平面阻滞,对于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价值显著。

  • 标签: 腰椎后入路手术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 术后疼痛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对腰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腰椎手术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5例):罗哌卡因+地塞米松组(RD组)、罗哌卡因+生理盐水组(R组)和对照组(C组)。RD组、R组在麻醉诱导前分别以0.5%罗哌卡因20 ml+地塞米松2 ml(10 mg)、0.5%罗哌卡因20 ml+生理盐水2 ml行双侧ESPB,C组不行阻滞。记录患者术中全身麻醉药用量、术后VAS疼痛评分、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与实际按压次数比(D1/D2)、补救镇痛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RD组和R组术中全身麻醉药用量少于C组(P<0.05);RD组和R组术后2、4、8、12、24 h静息和翻身VAS疼痛评分低于C组(P<0.05),RD组24、48 h静息和翻身VAS疼痛评分低于R组和C组(P<0.05);RD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长于R组和C组(P<0.05),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低于R组和C组(P<0.05),D1/D2高于R组和C组(P<0.05),补救镇痛率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R组和C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ESPB可为腰椎手术患者提供良好的围手术期镇痛。

  • 标签: 罗哌卡因 地塞米松 竖脊肌平面阻滞 腰椎手术 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