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砷暴露与其所致肺通气异常的关系,以期为阐明砷暴露所致肺功能损伤机制、识别砷暴露高危人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和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进行文献检索,全面收集国内外发表的砷暴露与肺功能损伤有关的流行病学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3月。由两名评价者按纳入排除标准对所获文献独立进行筛选、资料提取。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D)为效应指标,根据异质性结果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综合定量分析,通过亚组分析探讨其异质性来源;使用Stata SE 15软件进行漏斗图绘制和Egger′s回归法检验,评价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均为英文。Meta分析结果显示,砷暴露可使人群肺功能指标呼气第一秒的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明显降低,MD及其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 23.82(- 39.93 ~ - 7.72)ml和- 47.47(- 73.97 ~ - 20.9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Ζ = 2.90、3.51,P均< 0.01);共3篇文献报告了一秒率(FEV1/FVC),MD(95%CI)为- 4.72(- 13.10 ~ 3.67),砷暴露与FEV1/FVC之间未见关联(Z = 1.10,P > 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地区亚组间FEV1、FV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6.80、30.06,P均< 0.01)。结论砷暴露与肺活量测量指标FEV1和FVC呈负相关,但与FEV1/FVC无关联,提示砷暴露可能主要导致限制性肺通气异常。

  • 标签: 砷暴露 肺损伤 肺活量测定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septic acute kidney injury,SAKI)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有望成为未来的治疗靶点。本文主要针对线粒体氧化应激、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自噬、线粒体生物合成、线粒体DNA损伤和免疫应答等方向的研究进展综述,以利于继续寻找靶向线粒体的防护策略与相关生物标志物,帮助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SAKI,为改善患者生存与预后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线粒体 线粒体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脑机接口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EBSCO、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JBI、MEDLINE、RNAO、Nursing Consult、CINAHL、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脑机接口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干预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后,采用RevMan5.3软件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研究对象347例。脑机接口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均数差(MD)为5.00,95%可信区间(95%CI)3.50~6.49,Z值为6.55,P<0.01]与上肢动作功能(MD值为9.66,95%CI 3.74~15.59,Z值为3.20,P<0.01),提高肌力(SMD值为0.91,95%CI 0.49~1.32,Z值为4.23,P<0.01)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SMD值为0.84,95%CI 0.42~1.26,Z值为3.89,P<0.01),但对肌痉挛无明显作用(MD值为-0.08,95%CI-0.47~0.31,Z值为0.39,P>0.05)。结论脑机接口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动作、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对肌痉挛的作用不明显。

  • 标签: 脑机接口 脑卒中 肢体功能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脑机接口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EBSCO、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JBI、MEDLINE、RNAO、Nursing Consult、CINAHL、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脑机接口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干预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后,采用RevMan5.3软件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研究对象347例。脑机接口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均数差(MD)为5.00,95%可信区间(95%CI)3.50~6.49,Z值为6.55,P<0.01]与上肢动作功能(MD值为9.66,95%CI 3.74~15.59,Z值为3.20,P<0.01),提高肌力(SMD值为0.91,95%CI 0.49~1.32,Z值为4.23,P<0.01)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SMD值为0.84,95%CI 0.42~1.26,Z值为3.89,P<0.01),但对肌痉挛无明显作用(MD值为-0.08,95%CI-0.47~0.31,Z值为0.39,P>0.05)。结论脑机接口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动作、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对肌痉挛的作用不明显。

  • 标签: 脑机接口 脑卒中 肢体功能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慢性肾脏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儿童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慢性肾脏病可合并多种并发症,其中生长障碍是儿童慢性肾脏病特有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儿童终末期肾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增加患儿死亡风险。因此,在儿童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需加强对生长障碍的关注,力争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0例我院2019年8月-2020年12月间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观察组实行传统护理+康复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和满意度分别为95.0%、97.5%,均高于对照组的75.0%和85.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在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方面疗效显著,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 作者: 张晓璐 李树珍 张爱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科,南京 210008,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8,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科,南京 210008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8
  • 简介:摘要线粒体是人体重要的细胞器,在调节能量代谢、信号通路和整体细胞活力中发挥重要作用。众所周知,线粒体功能障碍会导致一系列人类疾病的发生,尤其对高能量需求的器官影响更大,如肾脏等。线粒体功能紊乱是急慢性肾脏病的共同特征,线粒体靶向治疗可能在肾脏疾病的治疗中发挥潜在作用。微RNA(microRNA,miRNA)基因家族是一类内源性编码的高度保守的非编码RNA,通过调节对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至关重要的蛋白质及细胞器,参与大多数细胞代谢过程,其中调控线粒体基因组的miRNA称为线粒体miRNA,线粒体miRNA通过干扰氧化磷酸化等细胞内途径,参与调节全身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线粒体miRNA及其他参与调控线粒体能量代谢途径的miRNA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将综述miRNA对线粒体功能的调控及其在肾脏衰老和肾脏疾病中的作用。

  • 标签: 线粒体 微RNAs 肾疾病 MitomiR 肾脏衰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Ⅰ型Bartter综合征患儿SLC12A1基因变异的功能特性,探索分子伴侣类药物4-苯丁酸钠对SLC12A1基因变异体的纠正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至2018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例Ⅰ型Bartter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生长发育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及SLC12A1基因变异情况等,在人胚胎肾293细胞(HEK293)中分别过表达野生型和变异型SLC12A1基因,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Na+-K+-2Cl-共同转运体(NKCC2)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KCC2的亚细胞定位,同时用分子伴侣类药物4-苯丁酸钠处理转染SLC12A1基因变异体的细胞,运用非配对t检验比较处理前后药物对变异体的纠正作用。结果3例患儿中男2例、女1例,分别为3.0、4.0、1.2岁。均表现为早产,母亲孕期羊水多,生后出现低氯性碱中毒,伴低钾、低钠血症等。一代测序结果显示3例患儿为SLC12A1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型变异。在HEK293细胞中发现3种变异体NKCC2(p.L463S、p.L479V和p.507-510del)膜蛋白表达均低于野生型(0.718±0.039、0.287±0.081、0.025±0.156比1.001±0.028,t=5.92、8.35、30.49,均P<0.01),p.L479V和p.507-510del总蛋白表达均低于野生型(0.630±0.032、0.043±0.003比1.000±0.111,t=3.21、8.65,均P<0.05)。4-苯丁酸钠处理组p.L463S、p.L479V成熟型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未处理组(0.459±0.018比1.123±0.024、0.053±0.012比1.256±0.037,t=2.75、18.35,均P<0.05)。免疫荧光实验示p.L479V和p.507-510del 2种变异体滞留于细胞质内,且4-PBA可以促进p.L479V变异体转运到细胞膜上。结论SLC12A1基因3种变异体导致蛋白表达或定位异常,4-苯丁酸钠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Ⅰ型Bartter综合征患儿SLC12A1基因变异体的表达和定位缺陷,可能为临床治疗Ⅰ型Bartter综合征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 标签: 巴特综合征 基因型 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