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厦门市老年高尿酸症(HUA)发病情况和因素,为后续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与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到12月在厦门市湖里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60~80岁老年3 650例,对其生活方式、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高尿酸症的发病情况;并采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相关因素对老年高尿酸症发病率的影响。结果3 650例受检者中,高尿酸症患者共943例,患病率为25.84%,男性、高龄、超重、吸烟、饮酒、高血压的老年高尿酸症发生率高(χ2=243.826、8.325、64.348、65.632、114.808、41.213,均P<0.05),HUA老年较正常老年肌酐高、血尿素氮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三酰甘油高(χ2=58.126、307.161、132.119、47.702,均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超重、饮酒、高血压、高血尿素氮、高肌酐、低肾小球滤过率、高三酰甘油是老年HUA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高尿酸症发病率较高,且与不良生活方式及临床指标有关联,社区应做好老年高尿酸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监测,及时对发现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危险因素
  • 作者: 张林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歙县人民医院245200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生存率已经不是临床衡量慢性肾脏疾病治疗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如何提升患者的治疗舒适度,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当前临床的研究重点。慢性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肾脏疾病阶段,肾移植及血液净化是主要治疗手段,但肾移植肾源有限,治疗费用昂贵,治疗风险较高,加上进行肾脏移植后排斥反应及抗排斥治疗引起的毒副作用,临床只有少数患者接受肾移植治疗。因此,血液透析是当前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该治疗方式也存在一定弊端,其治疗周期较长,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高,患者在延续生命的同时忍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痛苦,承受心理压力较大,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合理护理措施,对患者疾病的恢复至关重要。

  • 标签: 饮食管理 血透患者 提高 生存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中风后遗症气虚瘀型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气虚瘀型患者,共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参照组44例并对其采用电针治疗, 其余44例为研究组例采用温针灸治疗,比较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中风后遗症气虚瘀型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的疗效极为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增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必要大力推广。

  • 标签: 中风后遗症 气虚血瘀型 温针灸 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以上65岁老年三高患病情况。方法对65岁以上老年进行血压、血脂、血糖检测发现患病人数。结果老年人中以高血压患病率最高,糖尿病患病率低,但空腹血糖受损害严重。结论社区老年三高人群多,定期下乡体检是发现三高人群的重要手段,同时积极开展卫生团队服务、开展预防保健、健康促进服务。

  • 标签: 老年人 三高 慢性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益肾活血汤对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瘀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医院收治且辨证为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作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0例加用益气养阴活血汤。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3.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在改善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法对气阴两虚兼瘀型糖尿病肾病有显著性疗效,是治疗气阴两虚兼瘀型消渴肾病的有效方剂,且未见不良反应,说明本方安全可靠。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气阴两虚兼血瘀型 益气活血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老年自我感知老化和认知功能的关系及孤独感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和调节效应。方法2021年9—11月在锦州市进行多阶段分层抽样确定318例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版自我感知老化量表(the brief ageing perceptions questionnaire,BAPQ)、孤独感量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loneliness scale,UCLA Loneliness Scale,UCLA-L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问卷调查。采用IBM 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AMOS 22.0的Bootstrap程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和SPSSAU在线分析程序中模型进行调节作用检验。结果社区老年自我感知老化得分(44.85±12.48)分,孤独感得分(41.70±8.73)分,认知功能得分(24.87±3.40)分。存在认知障碍的老年65例,检出率为20.44%(65/318)。自我感知老化、孤独感和认知功能得分两两显著相关(均P<0.05)。社区老年自我感知老化对认知功能有负向影响(β=-0.467,P<0.01),自我感知老化对孤独感有正向影响(β=0.585,P<0.01),孤独感对认知功能有负向影响(β=-0.234,P<0.01)。孤独感在自我感知老化与认知功能间的标准化间接效应为-0.137,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2.68%。孤独感在自我感知老化与认知功能间起到调节作用(β=-0.114,t=-2.26,P=0.025)。结论自我感知老化和孤独感对老年认知功能有预测作用,孤独感在自我感知老化和认知功能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尽早发现老年的负面衰老情绪和孤独感,对预防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老年人 自我感知老化 孤独感 认知功能 中介效应 调节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