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重指数与胆囊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386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将患者分为正常体重组(BMI<23.5 kg/m2,239例,占61.9%)、超重组(23.5 kg/m2≤BMI<27.5 kg/m2,127例,占32.9%)、肥胖组(BMI≥27.5 kg/m2,20例,占5.18%),比较3组临床病理因素(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胆囊相关疾病、黄疸、肿瘤位置、TMN、手术方式、术后天数、组织分化、肝侵犯、术中输血例数、并发症),并分析BMI和5年生存率的关系。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采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结果386例胆囊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1个月,1、3、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51.8%、25.2%、16.8%。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黄疸、意外胆囊癌、肿瘤位置、TMN、手术方式、组织分化、肝侵犯、术中输血例数、并发症对5年生存率有影响(χ2=12.24、30.87、37.01、7.92、104.23、118.76、12.05、49.12、6.85、12.24,P<0.05)。BMI与高血压有关,对5年生存率无显著影响,但随着BMI的增加,5年生存率呈上升趋势(16.3%比16.7%比23.3%,P=0.774)。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手术方式(OR=1.441,95%CI:1.219~1.705)、肝脏侵犯(OR=1.625,95%CI:1.264~2.091)、M分期(OR=1.664,95%CI:1.070~2.587)、N分期(OR=1.511,95%CI:1.218~1.875)是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MI是非独立危险因素(P=0.901)。结论BMI对胆囊癌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影响,肥胖胆囊癌患者无需等减肥后再行外科手术治疗。

  • 标签: 胆囊肿瘤 预后 体重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