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我效能理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取66例作为样本,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护理组将自我效能理论应用到早期康复护理当中,以期激发患者的内在动力,促使疾病尽快康复。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效能感、运动功能评分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护理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明显(p<0.05)。结论应将自我效能理论,应用到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帮助并激励患者通过自我效能的发挥,使疾病能够更快康复,提高治疗有效率。

  • 标签: 自我效能理论 急性脑卒中 早期康复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中风患者后遗症偏瘫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脑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6例,分别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康复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中风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缓解患肢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脑中风 后遗症 偏瘫 早期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脑梗塞患者接受早期中医护理联合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院内收治的老年脑梗塞患者内随机选择76例,依据护理模式进行分组,即实验与对照,各组内人数均为38例。对照组内均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内整体均接受早期中医护理联合康复护理,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4.7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8.94%,对比发现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情绪指标无差异,P>0.05。实验组焦虑、抑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中医护理联合康复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早期中医护理 康复护理 老年脑梗塞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高原学龄期儿童的功能发育。方法 生活在海拔 3km的合作市和海拔 1.5km的兰州市,至我院健康体检的 6-12岁健康儿童,按生活地区分别纳入实验组和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儿童功能指标 FEF25、 FEF75、 FEV1/VCmax、 VCmax、 MVV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FEF25无统计学差异, P>0.05; FEF75、 FEV1/VCmax降低, VCmax、 MVV升高, 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高原对学龄期儿童大气道通气功能发育可能无显著影响,对通气量和通气贮备功能发育可能有正性影响,对小气道通气功能发育可能有负性影响。

  • 标签: 高原 肺功能 儿童
  • 简介:摘要: 目前,我国的医学发展十分迅速,很多疾病发生的比例在不断的加大,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而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类疾病,大致分为缺血性卒中和 出 血性卒中。脑卒中发病突然,且后遗症状明显,对于治疗后的脑卒中患者来说,为避免复发,治疗后的康复护理和日常保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脑卒中患者的病因,阐述治疗后的康复护理及日常保健。

  • 标签: 脑卒中 神经内科 康复护理 保健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以电脑中频疗法、温热疗法、手法治疗、往复式牵引等为主的综合治疗对颈椎病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 73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35例, 予单纯手法进行处理 ;治疗组 38例, 加用电脑中频疗法、温热疗法、往复式牵引等综合治疗, 两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对照组痊愈 14例、显效 9例、有效 9例、无效 3例 ;治疗组痊愈 23例、显效 9例、有效 5例、无效 1例, 经秩和检验,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u=2.00, P<0.05)。结论 :综合治疗颈椎病的康复效果显著, 可发挥各疗法的协同作用, 起到整复小关节促进血液循环、松解粘连、解痉止痛的功效。

  • 标签: 颈椎病 综合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放射性损伤小鼠模型中Ⅱ型上皮细胞(AEC Ⅱ)细胞表型动态变化及其在放射性肺纤维化形成中的机制。方法90只C57BL/6J雌性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照射组和假照射组:照射组(50只,X射线单次胸部照射20 Gy),假照射组(40只,假照射)。分别于照射24 h、4周、12周后处死5只小鼠取组织用于组织病理学观察;同期另取组织用磁珠分选法分离原代AECⅡ,采用RT-PCR法检测proSP-C、HOPX、vimentin、β-catenin和TGF-β1 mRNA表达水平。结果照射组小鼠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射线照射24 h后表现为急性放射性肺炎,在照射4周后炎症减轻,同时伴有部分肺泡间隔增厚和少量胶原沉积。照射12周后,胶原沉积显著,肺泡腔塌陷融合,肺泡间隔异常增生,肺纤维化形成;原代AECⅡ内proSP-C和HOPX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在照射24 h后开始升高,并同时在照射4周后达到峰值(F=8.441、3.586,P=0.036);vimentin的mRNA相对表达量也在照射4周后明显增加,并持续至照射12周后(F=8.358,P=0.001);β-catenin和TGF-β1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射线照射后均升高,并在照射12周后显著高表达(F=4.623、279,P=0.044)。结论AEC Ⅱ不仅通过细胞表型从proSP-C+→HOPX+/proSP-C+→HOPX+/proSP-C+/vimentin+ →vimentin+/proSP-C的转换,同时通过异分化为间质细胞,高表达促纤维因子,诱导EMT的发生,参与放射性损伤的修复和放射性纤维化的形成。

  • 标签: 放射性肺损伤 肺Ⅱ型上皮细胞 细胞表型 上皮间质转化 肺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海拔对学龄期儿童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当地对生活在海拔3 000 m(合作市)、1 500 m(兰州市)和海平面(北京市)地区的6~12周岁323例、356例和305例健康学龄期儿童进行现况研究,进行通气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和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的检查,对同年龄段同性别组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对于不同海拔高度生活的男童,FVC在6~12岁各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EV1在除7岁以外的6~12岁各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EV1/FVC在11岁和12岁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EF在8~12岁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VV在7岁、11岁和12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于不同海拔高度生活的女童,FVC、FEV1在6~12岁各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EV1/FVC在6岁和12岁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EF在8岁、9岁、11岁和12岁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VV在6岁、7岁和12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高海拔对学龄期儿童功能有影响,且可能有时间累积效应,高海拔地区儿童功能解读不能完全以海平面地区为标准。较高的3 000 m海拔,降低单次通气量和储备量,较高的海拔与功能的下降可能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适度的1 500 m海拔,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段内可能提高通气量和储备量,在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内可能反而降低通气量。高海拔可能降低学龄期儿童小气道通气功能。指标中高海拔影响最小的FEV1/FVC,可能较其他指标可信度更高。

  • 标签: 儿童 肺功能 海拔
  • 简介:摘要:胃癌病人经手术治疗后会消耗体内大量能量,因此胃癌术后的肠内营养治疗是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但是对胃癌合并糖尿病病人,大量的肠内营养物质可以加重体内的血糖紊乱,从而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所以,对胃癌伴糖尿病病人术后应时刻监测病人的血糖水平,加强临床护理。

  • 标签: 胃癌伴糖尿病患者术后 肠内营养 护理配合方式
  • 作者: 董凡 果迪 张婷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15期
  • 机构: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全科医学科 100730 ,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心内科 100730 ,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门诊治疗室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PCI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lsevie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有关PCI术后早期和晚期下床活动的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11月,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合计1 49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下床活动和晚期下床活动在出血[OR=1.19,95%CI(0.59,2.41),P=0.63]、血肿[OR=0.87,95%CI(0.48,1.56),P=0.63]、假性动脉瘤[OR=1.48,95%CI(0.27,8.13),P=0.65]、排尿困难或尿潴留[OR=0.68,95%CI(0.15,3.09),P=0.62]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早期下床活动和晚期下床活动在背痛[OR=0.35,95%CI(0.24,0.5),P<0.000 01]、膀胱导尿[OR=0.18,95%CI(0.05,0.65),P=0.009]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I术后早期下床不会增加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的风险,但可增进患者舒适度,促进术后排尿,降低背痛的发生。

  • 标签: Meta分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早期下床活动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儿童柔韧性扁平足多见于儿童发育过程中,如不及时进行康复干预,将会对其产生诸多不良影响。本文将国内外常用的儿童柔韧性扁平足的康复治疗方案进行整理,分析宣教、运动疗法、矫形鞋垫、物理因子治疗、手法治疗、弹性绷带这六种治疗方法各自的特点,以期为儿童柔韧性扁平足的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 标签: 柔韧性扁平足 康复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拟构建脑卒中患者中医康复护理敏感指标,为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美国霍普金斯证据等级与质量评价方法评价检索到的文献,经过讨论总结形成第一轮函审指标,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指标的必要性、公式合理性及收集资料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和校正,收集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后形成第二轮函询护理敏感指标26条。结果构建了包括26个指标在内的脑卒中中医康复护理质量敏感体系。2轮专家函审后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是96.7%和93.3%,从专家的职称及专科熟悉程度等算出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0和0.83,2轮专家函询后统计出各项指标必要性的变异系数为0.13~0.28,计算公式必要性变异系数为0.12~0.13,收集资料方法可行性变异系数为0.08~0.09,均<0.3。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脑卒中中医康复护理敏感指标符合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能较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护理 质量指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实施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76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平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接受常规训练+针灸以及康复训练+针灸,并对不同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治疗前两组的疼痛评分,结果(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治疗后两组的疼痛评分,结果(p0.05),治疗后对比结果显示(p

  • 标签: 针灸 康复训练 联合 膝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护理过程中使用康复护理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医院收治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中选取8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康复护理,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患者眼压值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经护理,患者疼痛情况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以P

  • 标签: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康复护理 眼压指标 疼痛情况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梅毒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对优生优育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选取50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根据梅毒的治疗情况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每组各25例。对两组患者的妊娠结果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妊娠结果明显优于非治疗组的妊娠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情况,与非治疗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合并梅毒进行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妊娠结局,降低了胎儿的死亡率以及先天性梅毒的发病几率,对优生优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妊娠合并梅毒 早期诊断 优生优育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46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康复护理,护理周期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家属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应用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较好,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