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通过对十几家露天矿山合格开采方面的隐患排查,矿山开采均存在一些普遍的共性问题,未按照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矿山安全规程进行规范开采,不能有效规避各级政府的执法检查和带来的行政处罚,因此矿山合

  • 标签: 矿山开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安全规程,开采方法
  • 简介:【摘要】分析影响能源基准核准的相关变量和静态因素,结合能源消耗趋势的统计学方法,制定科学、准确的理论核定方法,用于确定项目的能源消耗基准,形成能源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能源消耗基准的核定方法。

  • 标签: 能源 基准核定 基准期能还 中位数 校准能耗调准值 增长率
  • 简介:摘要:建筑行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带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要关注建筑设计中的新能源利用,推进建筑行业的绿色健康发展。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数量较大。然而,在目前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的背景下,在进行建筑设计工作过程中,设计人员应结合实际施工需求,合理应用节能技术措施,提高能源的使用率,从而有效地实现建筑节能性能的提升。本文对当前建筑节能的重要性以及节能措施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建筑节能 建筑设计 新能源的利用
  • 简介:摘要:建筑行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带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要关注建筑设计中的新能源利用,推进建筑行业的绿色健康发展。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数量较大。然而,在目前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的背景下,在进行建筑设计工作过程中,设计人员应结合实际施工需求,合理应用节能技术措施,提高能源的使用率,从而有效地实现建筑节能性能的提升。本文对当前建筑节能的重要性以及节能措施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建筑节能 建筑设计 新能源的利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易发治愈性切除的内镜下特征,并尝试以此构建一项治愈性切除危险度的评估工具以量化治愈性切除风险。方法2006年8月—2019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接受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病理为早期胃癌的378处病变纳入病例对照研究。其中78处(20.6%)为治愈性切除纳入观察组,剩余300处治愈性切除病变中按操作年份相差±1年以1∶3的比例匹配纳入对照组(共234处)。采用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治愈性切除易发因素,将最小β系数对应的独立危险因素赋1分,其余因素按其β系数与该最小β系数的比值进行赋分,以此建立治愈性切除预测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完整的378处病变进行分析,观察各评分段的治愈性切除率。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直径、位置、发红、溃疡或溃疡瘢痕、皱襞中断、皱襞纠集和超声内镜提示浸润深度与早期胃癌病变治愈性切除相关(P<0.05),而接触或自发出血可能与治愈性切除相关(P=0.068)。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US提示累及黏膜下层(VS局限于黏膜内:β=0.901,P=0.011,OR=2.46,95%CI:1.23~4.92)、病变直径3~<5 cm(VS <3 cm:β=0.723,P=0.038,OR=2.06,95%CI:1.04~4.09)、病变直径≥5 cm(VS <3 cm:β=2.078,P=0.003,OR=7.99,95%CI:2.02~31.66)、病变位于胃上1/3(VS胃下1/3:β=1.540,P<0.001,OR=4.66,95%CI:2.30~9.45)、有皱襞中断(β=2.287,P=0.008,OR=1.93,95%CI:0.95~3.93)均是早期胃癌病变发生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因素直径3~<5 cm赋1分,超声内镜提示累及SM层赋1分,病变位于胃上1/3赋2分,直径≥5 cm和有皱襞中断各赋3分,其他因素均赋0分,再对完整的378处病变进行分析后发现,评分≥2分时病变发生治愈性切除的概率达41.9%(37/93),约是评分0分时[11.5%(25/217)]的4倍。结论直径≥3 cm、位于胃上1/3、有皱襞中断和超声内镜提示累及黏膜下层是早期胃癌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易发生治愈性切除,以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但还需积累病例进一步验证。

  • 标签: 危险因素 早期胃癌 内镜下切除术 非治愈性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在小细胞肺癌(NSCLC)CD3+T细胞上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肺癌根治术的NSCLC患者53例和行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恶性肺部疾病患者28例。描述性分析NSCLC患者一般特征,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淋巴结组织CD3+T细胞中PD-1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癌灶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鳞癌和腺癌患者CD3+T细胞表面PD-1表达率分别为19.23%±5.12%、19.58%±5.24%,高于恶性肺部疾病患者的7.53%±3.42%,P<0.05。53例NSCLC患者中不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者CD3+T细胞中PD-1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3+T细胞中PD-1表达率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947、1.025、1.214,P<0.05)。结论NSCLC患者肿瘤组织CD3+T细胞表面PD-1呈高表达并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其可能参与了疾病发生发展,PD-1可作为NSCLC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检测指标。

  • 标签: 程序性死亡因子-1 非小细胞肺癌 CD3+T细胞 病理特征 流式细胞
  • 简介:摘要报道1例未被识别的肢端肥大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后迅速出现高血糖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euDKA)的诊治经过。患者以“口干、多饮、多尿”为首发表现就诊当地医院,使用SGLT2i降糖治疗后发生“恶心、呕吐1 d”就诊我院,检测患者血糖、血酮体、阴离子间隙、乳酸均增高,动脉血气分析pH为7.13,实际碳酸氢根降低,诊断为euDKA。立即停用SGLT2i,予以静脉补液、胰岛素持续泵入。生长激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均升高,磁共振示鞍区巨大占位,诊断为肢端肥大症。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组织病理检查示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我们整理该患者的诊治经过,以此警示临床医师在活动性肢端肥大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SGLT2i有发生euDKA的可能,慎重应用以减少药物相关不良结局的发生。

  • 标签: 肢端肥大症 糖尿病 非高血糖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