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房颤的最大危害是缺血性卒中。一旦发生脑卒中,轻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者危及生命。因此,预防房颤相关的脑卒中已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策略中的主要内容,抗凝是有效的预防手段。临床研究发现,华法林能够非常有效地降低卒中事件的发生率,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故而,如何安全应用华法林抗凝药物已成为当前亟需探讨的重要话题,这样才能确保华法林抗凝药物作用的安全发挥。

  • 标签: 华法林 抗凝药物 安全应用
  • 简介:摘要:医院现代化与医院信息化之间的有着不可分割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医院内的信息系统支撑着医院各项工作的运行,同时也对医院的现代化建设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医院现代化信息基础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医院的现代化建设中要注重对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医院全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 标签: 信息化 医院 现代化建设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参与癌痛药物安全用药的工作模式。方法总结笔者在癌痛病房进行药学实践的工作经验。结果总结归纳临床药师参与癌痛规范化病房疼痛管理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及工作内容。结论要积极发挥临床药师在癌痛药物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临床药师 癌痛 疼痛管理 工作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球囊泵中心静脉补钾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不能口服补钾的肿瘤患者进行球囊泵中心静脉补钾。结果所有患者血钾均明显上升,第2天恢复至正常22例,第三天恢复正常者7例,1例治疗过程中因原发病加重自动出院。结论球囊泵中心静脉补钾的疗效好,安全可靠。

  • 标签: 中心静脉补钾 球囊泵 低钾血症
  • 简介:摘要时值《中华眼科杂志》创刊70周年之际,回顾我国斜视与小儿眼科专业的学科发展和建设历程、专业诊疗技术进展历程,一方面再现新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专业诊疗技术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同时也为国内斜视与小儿眼科专业同道今后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并以此缅怀前辈,激励后人,为中国眼科事业发展砥砺前行!(中华眼科杂志,2020,56:161-165)

  • 标签: 斜视 弱视 诊断技术,眼科 眼外科手术 儿童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量化食物稠度对降低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肺炎发生率与误吸发生率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SinoMed、Web of Science、EBSCO、OVID、ProQuest、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国际标准随机对照试验注册库12个数据库中关于量化食物稠度对预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肺炎与误吸的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9月20日。采用GRADE评分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Meta分析的9项RCT研究共包括87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饮食护理组患者相比,量化食物稠度组患者的肺炎发生率[OR=0.47,95%置信区间(0.30~0.73),P<0.001]和误吸发生率[OR=0.24,95%置信区间(0.10~0.56),P=0.001]均降低。结论实施量化食物稠度的干预措施较常规饮食护理更能降低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肺炎和误吸的概率。

  • 标签: 卒中 吞咽障碍 肺炎 误吸 Meta分析 量化食物稠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取标本(NOSES)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90例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42例行NOSES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NOSES组),48例采用传统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TLC组)。选用SPSS 2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围术期指标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腹腔冲洗液肿瘤细胞学检测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腹腔冲洗液肿瘤细胞阳性率为0%,NOSES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0.9%(13/42)小于TLC组31.2%(15/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6);相比于TLC组,NOSES组手术时间较长,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NOSES组3年总生存率为90.5%、无病生存率为88.1%,TLC组3年总生存率为93.8%、无病生存率为8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盆底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且不影响患者盆底功能,临床上安全可行。

  • 标签: 结肠肿瘤 腹腔镜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免辅助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Paxlovid)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22年3月23日至5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并应用Paxlovid治疗的COVID-19成年患者病历资料,对Paxlovid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生时间、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等)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有不良反应组和无不良反应组患者的临床特征。Paxlovid用法为奈玛特韦300 mg+利托那韦100 mg口服、1次/12 h,连续5 d。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为364例,男性200例(54.9%),女性164例(45.1%),中位年龄60(19,92)岁。Paxlovi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48/364),不良反应发生在开始服用Paxlovid后1~7 d。48例患者中,出现消化系统症状者37例(主要表现为腹泻17例、口苦14例等),神经系统症状7例(头晕5例,头痛2例),呼吸系统症状4例(咽痛3例,咽痒1例),肾损伤2例,血尿酸升高、肌痛和皮疹各1例,其中2例同时出现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1例同时出现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1例同时出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33例(68.8%)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为1级,15例(31.2%)为2级,无≥3级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除1例因不能耐受2级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口苦)而停药外,其他患者均完成了5 d的治疗。有不良反应组和无不良反应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状况、基础疾病和COVID-19临床分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axlovid治疗COVID-19的安全性较好,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症状,以腹泻、口苦较为多见,症状多较轻微,患者耐受性较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抗病毒药 安全 利托那韦 奈玛特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取标本(NOSES)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90例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42例行NOSES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NOSES组),48例采用传统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TLC组)。选用SPSS 2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围术期指标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腹腔冲洗液肿瘤细胞学检测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腹腔冲洗液肿瘤细胞阳性率为0%,NOSES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0.9%(13/42)小于TLC组31.2%(15/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6);相比于TLC组,NOSES组手术时间较长,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NOSES组3年总生存率为90.5%、无病生存率为88.1%,TLC组3年总生存率为93.8%、无病生存率为8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盆底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且不影响患者盆底功能,临床上安全可行。

  • 标签: 结肠肿瘤 腹腔镜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免辅助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4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脾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并就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三个月,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69%显著低于对照组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疗效较好,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患者痛苦少,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脾切除术 外伤性脾破裂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胺碘酮结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54例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胺碘酮结合稳心颗粒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胺碘酮)与实验组(27例:胺碘酮结合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持续用药两个疗程后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纤维蛋白原、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胺碘酮 稳心颗粒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老年痴呆患者100名,对照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治疗,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MMSE、ADL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疗效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阿立哌唑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的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

  • 标签: 阿立哌唑 奥氮平 老年痴呆 精神行为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以不同免疫程序在9~65岁健康人群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采用随机、盲法、同类疫苗阳性对照的试验设计开展临床研究,于2015年3月,在河南省登封市和泌阳县招募9~65岁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 956名受试者,按1∶1∶1随机分配至5剂对照组、4剂试验组和5剂试验组,每组652名。5剂对照组按照0、3、7、14、28 d免疫程序接种对照疫苗,4剂试验组按照0、7、21 d免疫程序(2-1-1程序)接种试验疫苗,5剂试验组按照0、3、7、14、28 d免疫程序接种试验疫苗。采用定期随访和主动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观察首针疫苗接种至全程疫苗接种后30 d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并分析比较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于免疫前、首针接种后7 d、首针接种后14 d和全程接种后14 d采集静脉血,通过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检测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计算血清抗体阳转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结果5剂对照组、4剂试验组、5剂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87%(273/652)、35.43%(231/652)、34.97%(228/652),4剂试验组和5剂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5剂对照组(P<0.05)。局部不良反应主要为接种部位疼痛、瘙痒、肿胀和发红;全身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乏力、头痛和肌肉痛;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均以轻度(1级)为主,分别占各组不良反应总例次数的85.33%(518/607)、89.02%(373/419)和88.96%(427/480)。三组的首针免后14 d和全程免后14 d抗体阳转率均为100%;在首针免后7、14 d和全程免后14 d,三组抗体GMC分别为0.60、0.72、0.59 IU/ml,20.42、23.99、24.38 IU/ml和22.95、23.52、24.72 IU/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该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按照5剂免疫程序和4剂免疫程序接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 标签: 狂犬病疫苗 随机对照试验 免疫程序 安全性 免疫原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国产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应用于3月龄婴儿后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在河南省疫苗临床研究基地采用随机、盲法、同类疫苗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受试者为3月龄健康婴儿,共720名,按1∶1比例依据入组随机分配表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按照3、4、5月龄接种程序对研究对象分别接种试验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和对照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其中第1针次接种720名,第2针次接种696名(试验组:346名;对照组:350名),第3针次接种692名(试验组:344 名;对照组:348 名)。采用定期随访与主动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观察疫苗接种后0~30 d内所有与疫苗有关的不良反应,在接种疫苗前和完成基础免疫后30 d分别采集约3.0 ml静脉血,用于检测和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免疫原性。结果试验组对象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90%(230例),低于对照组对象的32.04%(339例)(P<0.001),其中试验组对象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52%(205例), 低于对照组对象的27.69%(293例)(P<0.001);试验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4%(32例), 低于对照组对象的7.84%(83例)(P<0.001);试验组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7%(6例), 低于对照组对象的2.36%(25例)(P<0.001)。抗体阳转率结果显示,试验疫苗A群(91.42%)、C群(88.76%)与对照疫苗(92.92%)、(87.0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疫苗Y、W135群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8.17%(298例)和99.41%(336例)。试验组对象A群抗体GMT为56.24,对照组为57.43(P>0.05);试验组对象C群抗体GMT(43.53)高于对照组(27.28)(P<0.001);试验组对象Y、W135群抗体GMT分别为89.22和140.66。试验组C群抗体GMT≥1∶128的比例(31.07%,105例)高于对照疫苗(16.22%,55例)(P<0.001)。结论国产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应用于3月龄婴儿后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 标签: 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 安全性 免疫原性 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