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航空运输量逐年增加,空中交通流量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空中交通管制员肩负着维持空中交通的安全,高效,有序的使命,由于增大的空中交通流量,其被要求的能力也越来越高,因此选拔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空管队伍是实现飞行安全的重要保证。本文介绍了管制员的选拔的重要性,并简单阐述了用层次分析法选拔管制员的重要作用。

  • 标签: 空中交通管制 层次分析法 管制员选拔
  • 作者: 丁娟 张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眼科纵览》 2022年第02期
  • 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南开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市眼科研究所 300020
  • 简介:摘要近年来,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多样化发展,在斜视的诊断和处理方面有很多应用。在斜视手术前,超声生物显微镜、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可对眼外肌进行定位,对复杂斜视患者尤其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并且,术前借助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虹膜血管造影技术以及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评估眼前节的供血情况,合理设计手术,可有效避免斜视手术后眼前节缺血的发生。此外,人工智能采用眼球跟踪系统以及图像识别技术对斜视进行筛查和评估,有助于早发现早诊疗。(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139-143)

  • 标签: 超声生物显微镜 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 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肺内原因和/或肺外原因引起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因病死率极高备受关注。ARDS患者病理生理特征表现为肺的顺应性降低、肺内通气血流比严重失衡等。机械通气是ARDS患者生命支持的重要手段。本文回顾了近年关于ARDS肺保护通气策略的文献,阐述了其临床应用和新进展。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肺保护性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 简介:摘要机器人手术系统具有稳定、清晰及放大的3D视野,可滤过术者手部震颤,具有多个自由度的灵活稳定操作,克服了传统腹腔镜的不足。尽管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泌尿外科、妇产科等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在肝脏外科中的作用仍未得到充分认识。笔者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团队经验,针对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肝脏外科应用中的适应证、机器人手术系统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及疗效评价、机器人肝切除术学习曲线、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困难部位肝切除术以及机器人手术系统肝切除术成本效益等问题作深入探讨。

  • 标签: 肝疾病 机器人外科 微创外科 适应证 机器人手术系统肝切除术
  • 作者: 张伟 郝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南开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市眼科研究所 300020
  • 简介:摘要斜视的发病因素诸多,除了眼位和眼球运动发生改变外,可能同时存在眼外肌走行和发育异常、眼眶和眶内结缔组织异常以及颅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麻痹或核性和核上性病变,或伴有其他颅脑发育异常等。近年来影像学技术不断进步,影像学图像因可清晰显示斜视患者眼部、眶部、眼外肌及其支配神经的改变,临床多用于明确斜视及眼外肌相关疾病的病因,为斜视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本文通过阐述MRI在斜视检查中的价值和重要性、CT在非共同性斜视检查中的意义、眼球运动障碍相关的头颅MRI基本特征,指出斜视专业医师应重视影像学检查的应用,做到深入学习,精准治疗,从而提高临床斜视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华眼科杂志,2020,56:166-170)

  • 标签: 斜视 眼球运动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作者: 周建 张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特诊特需科,北京 100050,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超前镇痛是指在伤害性刺激诱发神经传导或神经重塑的改变发生前,预先采取镇痛干预措施阻止外周损伤冲动向中枢的传递及传导,减少外周敏化或中枢敏化以控制疼痛,从而限制疼痛的级联反应,最小化或预防术后疼痛的发生。本文主要阐述了超前镇痛的机制、方式及其在口腔诊疗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随着对舒适化诊疗要求的提高以及多模式镇痛在口腔手术疼痛管理中的普及,超前镇痛在口腔诊疗中将得到更加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 标签: 镇痛 疼痛 超前镇痛 口腔治疗 外周敏化 中枢敏化 多模式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视双腔气管导管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需行单肺通气的胸外科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双腔气管插管操作,观察组采取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操作时间、插管情况、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插管前(T1)、双腔气管导管进入左侧支气管即刻(T2)、插管后(T3)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声门显露时间[(36.65±13.17) s]、气管插管时间[(130.55±27.69) s]短于对照组[(74.82±14.25)、(187.62±29.15) s,t=10.774、7.775,P<0.05];观察组首次插管成功率(96.67%)高于对照组(70.00%),甲状软骨按压率(3.33%)、术中气管导管异位重新定位率(0)、因重新定位气管插管导致低氧血症率(0)低于对照组(30.00%、23.33%、20.00%,χ2=7.680、7.680、5.822、4.630,P<0.05);观察组T1、T2、T3时刻HR、MAP波动小于对照组(t=0.013、3.143、3.093、2.822、2.669、2.085,P<0.05);插管后即时观察组PaCO2(33.79±2.46) mmHg(1 mm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36.18±2.37) mmHg,PaO2(85.76±7.39) mmHg、SaO2(98.47±0.54)%]高于对照组[(80.34±6.80) mmHg、(97.06±0.42)%,t=3.832、2.956、11.289,P<0.05];观察组T2、T3时刻rSO2分别为(66.16±5.04)%、(64.33±6.19)%,高于对照组[(63.59±4.61)%、(60.18±5.92)%,t=2.061、2.654,P<0.05]。结论可视双腔气管导管应用于单肺通气患者,能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操作成功率,降低低氧血症率,减小血流动力学波动,改善局部脑氧饱和度。

  • 标签: 可视双腔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声门显露程度 血流动力学 局部脑氧饱和度 动脉血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气管导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25~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Ⅲ级,体质量50~85 kg,体质指数(BMI)<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气管导管组(C组)和PVP气管导管组(N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在可视喉镜下行气管插管,C组气管导管套囊涂抹利多卡因乳膏,N组气管导管套囊给予无菌生理氯化钠溶液润滑。观察比较两组插管时间、插管反应阳性发生率、术后24 h随访咽喉痛,声音嘶哑等并发症;入室后(T0),诱导后插管前1 min(T1),插管后1 min(T2)、2 min(T3)、3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气管壁、口腔损伤出血、口腔分泌物带入等情况。结果在T2时间点,N组患者MAP、HR低于C组(P<0.05);C组患者T2时MAP、HR高于T1时间点(P<0.05)。C组插管阳性反应率、术后24 h咽喉痛、声音嘶哑、气管壁损伤率、口腔分泌物带入率高于N组(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聚乙烯吡咯烷酮气管导管能减轻气管插管刺激,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聚乙烯吡咯烷酮 气管导管 插管反应
  • 简介:摘要浙江大学病理学实验教学紧跟现代科技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经过15年的努力,创建了数字切片、三维大体标本、微课、MOOC等多种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了综合性信息化实验教学平台,综合应用“学在浙大”“浙大钉”、微信等多种教学互动平台,实现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综合应用,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体系,为促进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奠定了基础。

  • 标签:
  • 简介:摘要针对当前临床诊疗中分科趋于细化、整体观念应用不突出而容易导致疾病误诊及疗效不理想的情况,通过文献研究与武学、医学临床实践相结合,利用中医象思维提出一种新的从脏腑、经络、脊柱三方面进行综合辨证的方法,即按照"脏腑圆""经络圆""脊柱圆"进行的"三圆辨证"方法,从而促进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临床中的应用,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促进人民健康。

  • 标签: 三圆辨证 辨证论治 脏腑 经络 脊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毛囊单位提取(FUE)移植术治疗瘢痕性毛发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2年1月—2018年1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诊符合入选标准的瘢痕性秃发患者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25±9)岁,秃发面积占整个头皮的1%~30%],对患者行FUE移植术治疗。治疗过程为术前设计、提取和制备毛囊单位、受区打孔、毛发种植。随访时计算毛发成活率、成活毛发密度,观察毛发生长情况及并发症,同时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和无效4级标准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的植发效果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过9~24个月随访,56例患者毛发成活率为(70±9)%,成活毛发密度为(35±8)根/cm2。Ⅰ期术后疗效评定中,非常满意者34例(60.7%)、满意者16例(28.6%)、6例(10.7%)患者认为治疗有效但是不满意。不满意的6例患者和满意的16例患者进行了Ⅱ期移植手术,Ⅱ期术后疗效评定中,非常满意者19例(86.4%)、满意者3例(13.6%)。所有患者未进行Ⅲ期手术。移植毛发生长自然,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FUE移植术能有效地治疗并改善瘢痕性秃发,且创伤小、并发症少、供区不遗留瘢痕、术后恢复快,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秃发 瘢痕 植发 毛囊单位提取
  • 简介:摘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系统化、规范化、均质化工程。随着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组织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培训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模块设计和应用经验,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规范过程管理、保证培训质量。

  • 标签: 住院医师 培训 管理 信息系统 设计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6例因肺癌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联合保温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转入及转出复苏室交接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12 h的VAS评分分别为(2.06±0.52)、(2.46±0.8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72±1.10)、(4.06±0.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住院时间、转入及转出复苏室交接时间分别为(56.34±10.10)min、(7.12±1.17)d、(2.10±0.32)min、(2.52±0.50)mi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2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联合保温护理能加快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加速康复。

  • 标签: 肺肿瘤 胸腔镜 疼痛 不良反应 整体护理 保温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指导医师绩效考核体系的应用效果。方法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住培管理信息系统中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603名指导医师的绩效考核结果,分析专业基地主任、住院医师和管理部门人员对指导医师的评分,计算指导医师综合绩效考核分值。结果专业基地主任、住院医师和管理部门人员对住培指导医师绩效考核分值分别为[90(85,95)]分、[100(98,100)]分和[69.0(54.6,79.4)]分,指导医师综合绩效考核成绩为[82.6(77.4,87.6)]分。结论考核体系符合住培指导医师绩效考核的实际需求,评价结果与其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住培指导医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可以有效评价住培指导医师的主要工作和带教效果。

  • 标签: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指导医师 绩效考核
  • 简介:摘要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是基于循证医学依据的一系列围手术期优化处理措施,可减少患者痛苦,实现快速康复。目前ERAS理念已广泛应用于外科各领域,但在肝脏外科中发展较慢。本文结合一例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中的ERAS实践,总结ERAS管理路径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经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微课程与翻转课堂,融合网络微信群与教学视频的运用,构建新的教学框架,寻求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在医学生气管插管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2015级与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学生共82名作为研究对象,完成实习(为期2周)。教改组(n=44)采用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传统组(n=38)采用传统教学。由本科教研室统一组织,记录实习学生2周麻醉专科实习期间气管插管操作例数与评分优秀例数,分析两组学生气管插管操作例数、评分优秀例数的变化特点。在轮转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自评气管插管操作的掌握程度及对科室安排的教学培训的满意情况。采用SPSS 23.0进行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结果教改组学生气管插管优秀例数高于传统组,女生气管插管优秀例数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改组学生对气管插管操作的掌握程度自评与临床实践培训满意度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教学,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在医学生气管插管临床技能培训中更具优势。

  • 标签: 微课程 翻转课堂 医学生 气管插管 临床技能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视觉反馈呼吸训练模块在左侧乳腺癌深吸气屏气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30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拟行全乳放疗患者经宣教培训后全部符合深吸气屏气要求,使用主动呼吸控制设备控制屏气状态行CT定位。将其随机分为使用(A组)和未使用(B组)视觉反馈呼吸训练方法两组各15例。A组使用光学体表监测系统的视觉反馈呼吸训练模块实现,B组使用音频互动方法指导患者屏气。通过分析光学体表实时治疗数据,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分次间呼吸的可重复性以及一个分次内多次屏气的稳定性,两组患者完成治疗所需屏气次数以及治疗时间。使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作图,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均值分析和正态性检验。结果视觉反馈呼吸训练方法使患者的可重复性从1.5 mm降至0.7 mm (P<0.05),稳定性从1.1 mm降至0.8 mm (P<0.05),治疗所需屏气次数平均从4.6次降至2.4次(P<0.05),平均出束时间和总治疗时间分别从336 s和847 s降至235 s和602 s (P<0.05)。结论基于视觉反馈的呼吸训练模块可以提高左侧乳腺癌深吸气屏气放疗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有效减少憋气次数和治疗时间。

  • 标签: 视觉反馈 呼吸训练 光学表面监测系统 深吸气屏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量化食物稠度对降低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肺炎发生率与误吸发生率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SinoMed、Web of Science、EBSCO、OVID、ProQuest、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国际标准随机对照试验注册库12个数据库中关于量化食物稠度对预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肺炎与误吸的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9月20日。采用GRADE评分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Meta分析的9项RCT研究共包括87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饮食护理组患者相比,量化食物稠度组患者的肺炎发生率[OR=0.47,95%置信区间(0.30~0.73),P<0.001]和误吸发生率[OR=0.24,95%置信区间(0.10~0.56),P=0.001]均降低。结论实施量化食物稠度的干预措施较常规饮食护理更能降低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肺炎和误吸的概率。

  • 标签: 卒中 吞咽障碍 肺炎 误吸 Meta分析 量化食物稠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导向的进阶式教学在麻醉科住院医师围手术期重症超声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优化围手术期重症超声教学提供经验与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麻醉科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的40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分别采用目标导向的进阶式教学和传统临床带教进行围手术期重症超声培训,在培训结束时,对两组住院医师进行围手术期重症超声考核,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其教学满意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试验组住院医师的围手术期重症超声考核总成绩[(88.1±3.2)分]高于对照组住院医师[(83.1±4.1)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8,P<0.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住院医师对教学的满意度[(31.4±3.7)分]高于对照组住院医师[(25.6±3.4)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8,P<0.001)。结论目标导向的进阶式教学有助于提高麻醉科住院医师围手术期重症超声的培训质量与效果,住院医师满意度较高。

  • 标签: 麻醉科 目标导向 进阶式教学 住院医师 重症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21版WHO胸部肿瘤分类浸润性肺腺癌新分级系统在不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情况及与靶向基因变异分布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肺科医院2020年9—12月手术切除病理诊断明确的原发浸润性肺腺癌2 467例,按照WHO胸部肿瘤分类浸润性肺腺癌新分级标准判读入组病例。收集患者临床信息和病理资料,以及靶向基因变异情况,比较浸润性肺腺癌新分级系统在不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情况,并进一步分析新分级与靶向基因变异分布特征的关系。结果共入组浸润性肺腺癌2 311例。临床分期中,Ⅰ期2 046例(88.5%)、Ⅱ期169例(7.3%)和Ⅲ期96例(4.2%)。按照浸润性肺腺癌新分级标准,临床Ⅰ期腺癌中,1级186例(9.1%)、2级1 413例(69.1%)和3级447例(21.8%)。在Ⅱ期和Ⅲ期病例中均无1级腺癌,而2级和3级腺癌分别为38例(22.5%)、131例(77.5%)和3例(3.1%)、93例(96.9%)。在Ⅰ期病例中,1级腺癌均未发现肿瘤细胞沿肺泡腔播散(STAS)、脉管和胸膜侵犯,而在2级和3级腺癌中STAS的阳性率分别为11.3%(159/1 413)和73.2%(327/447),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似的,3级腺癌中脉管和胸膜侵犯的阳性率分别为21.3%(95/447)和75.8%(339/447),显著高于2级腺癌中的1.3%(19/1 413)和3.0%(42/1 413;P<0.01)。1级、2级和3级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阳性率分别为65.7%(94/143)、76.4%(984/1 288)和51.3%(216/421),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级腺癌中未检测到融合基因,而3级腺癌中ROS1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的阳性率分别2.4%(10/421)和8.3%(35/421),显著高于2级腺癌中0.5%(7/1 288)和1.6%(20/1 288;P<0.01)。在Ⅱ期病例中,仅有EGFR在2级腺癌中的突变率(31/37,83.8%)高于3级腺癌(71/123,57.7%;P<0.01)。而在Ⅲ期病例中无法评估腺癌新分级与基因变异分布特征的关系。结论浸润性肺腺癌新分级系统主要适用于临床Ⅰ期患者。不同分级与影响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及靶向基因变异分布特征密切相关。新分级系统能够有效辅助早期肺腺癌术后患者的治疗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肺肿瘤 腺癌 国际疾病分类法 基因重排 基因表达 基因,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