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免疫因素在癫痫病因中的确立,癫痫与免疫的关系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自身免疫癫痫是一种尚未得到充分认识的疾病,但确定癫痫潜在的自身免疫病因至关重要。由于自身免疫癫痫对传统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欠佳,而可能对免疫治疗有效。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和免疫治疗干预是改善患儿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关于儿童自身免疫癫痫的研究有限,本文就儿童自身免疫癫痫的概念演变、流行学、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进展作简要阐述。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癫痫 儿童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免疫因素在癫痫病因中的确立,癫痫与免疫的关系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自身免疫癫痫是一种尚未得到充分认识的疾病,但确定癫痫潜在的自身免疫病因至关重要。由于自身免疫癫痫对传统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欠佳,而可能对免疫治疗有效。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和免疫治疗干预是改善患儿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关于儿童自身免疫癫痫的研究有限,本文就儿童自身免疫癫痫的概念演变、流行学、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进展作简要阐述。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癫痫 儿童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1例10月龄女婴因"间断发热、腹泻21 d"入院。患儿生后出现不明原因周期发热、腹泻,本次并发多处小肠穿孔,行肠穿孔修补术,给予沙利度胺治疗后完全缓解。家系全外显子检测提示患儿为TNFAIP3基因自发杂合无义突变c.133C>T(p.R45X)所致婴儿型炎症。本临床罕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加深对该罕见疾病的了解和认知,避免误诊。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1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NK细胞2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EB病毒编码的RNA(EBER)原位杂交及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情况,电话随访患者。结果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0岁及28岁,患者均因体检入院,无明显胃肠道症状,内镜示例1胃体部可见黏膜微隆起及少量充血、糜烂,例2直肠黏膜可见充血糜烂。显微镜下观察2例病灶均较局限,表现为黏膜固有层内较多淋巴样细胞浸润,例2可见浸润至黏膜肌层,例1病变区黏膜内腺体减少,腺腔略受挤压变形,2例均未见浸润或破坏腺体现象;淋巴样细胞具有不典型,胞体中等-偏大,胞质中等-略丰富,嗜酸性或透亮,例2少数细胞胞质内可见特征的嗜酸性颗粒;2例核均圆形、卵圆形及不规则形,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未见明确核分裂象;例1可见少量坏死;2例均未见血管中心性生长及破坏现象。免疫表型:不典型淋巴样细胞表达CD56、颗粒酶B及T细胞胞质内抗原1,2例CD3均可见部分细胞胞质阳性,例2 CD4可见部分细胞弱阳性,CD5、CD8、CD30、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及B细胞标志物(CD20、CD79α)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约60%及30%。2例EBER原位杂交均阴性,TCR基因重排均呈多克隆重排。随访:2例患者均未经特殊治疗,生存良好。结论NK细胞罕见,生物学行为类似于良性肿瘤,偶可复发;组织学及免疫表型易与NK/T细胞来源的淋巴瘤混淆,结合内镜特点、EBER原位杂交阴性、TCR基因多克隆重排及良好的预后,可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导致过度治疗。

  • 标签: 胃肠疾病 杀伤细胞,天然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查在诊断活动期炎症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这1年内收治的80例炎症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的活性不同分为活动组和缓解组各40例,对比两组的血常规数据。结果:活动组的血红蛋白值、平均红细胞体积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均低于缓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ITL)累及胃肠道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9月诊断的1例肠道活检的AITL,复习临床特点,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EB病毒编码的RNA(EBER)原位杂交、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BIOMED2法)及二代测序检测1 166个基因,并复习总结文献中报道的AITL累及胃肠道的特征。结果患者女,53岁,镜示回盲部至直肠多发结节状、息肉样隆起;HE示典型AITL的形态,肿瘤主要浸润黏膜固有层,局部侵及黏膜下层,未见固有腺体侵犯及黏膜表面溃疡;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表达T系标志物(CD3、CD4、CD5)及滤泡辅助T细胞标志物(PD-1及CXCL13),CD21示滤泡树突状细胞网增生紊乱,Ki-67阳性指数约40%;EBER原位杂交见散在细胞阳性;二代测序检测发现3组融合基因:EIF4E3-FOXP1、RP11-434C1.1-ETV6、RP11-380O24.1-SRGAP3。随访2个月,患者化疗1个疗程后因出血死亡。结论胃肠道部位AITL罕见,常为淋巴结AITL累及所致,患者预后差,形态学及免疫表型与淋巴结AITL相似,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及基因检测可避免漏诊及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人进行延续护理并通过对比说明其效果。方法:着眼于社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以2021.01至2022.12为前提,选定期间的98例并开展对比研究,先做数字表随机分组,再予以不同的护理,比较49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患者与49例观察组(延续护理)患者在血糖控制效果及健康生活之间的差异。结果:开展护理工作后,两组血糖指标值均下降,组间相较差异显著,观察组FBG、2hHPG均更低(p<0.05);观察组于护理后的ESCA、HPL、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延续护理可进一步稳定血糖水平,有利于健康生活的形成及质量的提升。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老年糖尿病 血糖水平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TIPS术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术后并发肝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64例TIPS术后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差异。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TIPS术后肝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TIPS术后的实践应用,可有效降低TIPS术后并发肝的发生风险。

  • 标签: 综合护理 TIPS 肝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个远端型遗传运动神经V型家系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筛查其致病基因。方法收集1个2017年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遗传周围神经病家系,完善体格检查、电生理检测,应用高通量靶向测序筛查其致病基因,并在家系内和正常人群中筛查候选突变。结果该家系共有4例患者。先证者男性,25岁,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四肢远端肌肉萎缩、无力,上肢远端较早受累且上肢受累严重,不伴有明显感觉异常。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改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伴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感觉神经未见异常。先证者外公、舅舅和表弟有类似临床表现和肌电图表现。靶向测序发现先证者存在GARS基因c.880G>A(p.G294R)突变,其母亲及患病舅舅和表弟存在此突变,家系内其他正常人及300名正常对照者均不携带此变异。该突变为新发突变,在dbSNP、ExAC和 1000G数据库中均未有报道。结论首次在远端型遗传运动神经V型家系中发现GARS基因c.880G>A(p.G294R)突变,扩大了GARS基因突变致病谱。

  • 标签: 遗传性感觉和运动神经病变 GARS基因 基因突变 腓骨肌萎缩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yclin D1免疫组织化学阴性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遗传学改变。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确诊为Cyclin D1阴性MCL的病例,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其病理学特点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并收集临床资料。结果收集到MCL共212例,其中Cyclin D1阴性的MCL共5例(5/212,2.4%)。临床特征方面,5例Cyclin D1阴性MCL病例中,男性3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64岁(年龄范围59~70岁)。病变部位均位于淋巴结。5例均无B症状,4例可见骨髓累及(4/5)。病理学特征方面,4例为经典型,1例为多形性变型。5例Cyclin D1均阴性(有阳性对照且重复2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但均表达SOX11(5/5),4例CD5阳性(4/5),5例均不表达CD10和bcl-6,1例弱表达CD23(1/5)。分子遗传学改变方面,经FISH检测3例见CCND1易位,1例见CCND2易位,5例均未见CCND3易位。结论Cyclin D1阴性MCL非常少见,需综合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基因检测综合诊断,有时与其他小细胞型B细胞淋巴瘤鉴别诊断困难。常规开展CCND1/CCND2/CCND3基因易位检测,并结合SOX11表达是此类少见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淋巴瘤 病理学,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用于诊断糖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3-2023.2月,1年内收治的68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分别接受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对比两种检验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生化检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检验准确率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生化检验诊断糖尿准确率高,是非常安全方便的检验方式,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收集克罗恩病患者的粪便SAA并联合各类炎症和免疫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包括SAA的多维度联合指标在克罗恩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克罗恩病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血沉、血红蛋白、IgG、IgM、IgA、C3、C4、CH50、CEA、CA199、胆固醇和粪便常规与潜血、EB-DNA、CMV-DNA指标,同时检测确诊为克罗恩病患者的粪便SAA,作为试验组(CD组)。收集确诊为溃疡结肠炎患者(UC组)和排除消化道疾病的健康人(NC组)相同的血清学指标作为对照。运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组和UC组比较,胆固醇和EB-D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D组和NC组比较,WBC、hs-CRP、血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AA联合其他炎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粪便SAA水平不是克罗恩诊治的有效指标。多维度指标中联合WBC、hs-CRP、血沉、胆固醇、EB-DNA可用于克罗恩和溃疡结肠炎之间的辅助诊断和辅助鉴别诊断。

  • 标签: 多维度 SAA 克罗恩病 诊治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妊娠期糖尿的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一般认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产后的糖代谢水平基本恢复正常,但近些年研究显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产妇,对患者的自身和家庭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研究妊娠期糖尿孕妇并发脂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妊娠期 糖尿病 代谢异常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帕金森(PD)神经元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1-甲基- 4-苯基- 1-,2-,3-,6四氢吡啶(MPTP) 制备帕金森亚急性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中脑黑质NQO1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双标记法观察NQO1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共定位情况。观察给予罗格列酮后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小鼠出现肌肉僵直、竖尾等PD 样症状,NQO1阳性细胞表达较少;给予罗格列酮后,上述情况得到改善,NQO1与多巴胺能神经元有共定位情况。结论:罗格列酮提高Nrf2-ARE 通路中NQO1的表达,对PD小鼠模型中脑黑质区起到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 标签: []帕金森病 氧化应激 罗格列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静脉滴注蔗糖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与安全。方法:选择我院2020.8-2022.8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38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使用有机铁多糖铁口服治疗,观察组使用蔗糖铁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实验室指标以及治疗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实验室指标以及治疗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静脉滴注蔗糖铁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滴注 蔗糖铁 缺铁性贫血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的应用效果评定与护理。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8例随机分两组。所有患儿给予高压氧治疗,常规组行常规护理,优质组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缺氧缺血性脑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费用、家长满意度评分。结果优质组患儿缺氧缺血性脑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优质组住院时间和费用、家长满意度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的应用效果确切,辅以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医疗费用,提升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高压氧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应用效果 护理
  • 简介:摘要肿瘤是进化的产物,靶向肿瘤进化是有希望的肿瘤治疗方法。肿瘤适应治疗指通过选择适应和共同进化从而阻滞肿瘤进化,其方法是重构人体和肿瘤的血管、免疫、代谢、微生物群和生物钟功能,促进人体与肿瘤作为整体共同进化,从而实现"适应"和"共生"的肿瘤治疗策略。

  • 标签: 肿瘤 治疗学 克隆进化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联合应用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治疗难治结核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合理的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 2015年 1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难治结核脑膜炎患者 76例,随机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脑脊液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蛋白质以及压力均明显降低,氯化钠以及葡萄糖均明显升高( 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上述脑脊液指标改善更加显著( P<0.05)。结论 联合应用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治疗难治结核脑膜炎患者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患者脑脊液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莫西沙星 抗结核药物 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效果 脑脊液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2月某医院收治的 8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治疗依从性调查表收集信息。调查统计发现,治疗依从差者 36例 (45%)。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患者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婚姻状况、月收入水平、支付方式、居住地、是否了解疾病知识等数据,确定影响治疗依从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水平、婚姻状况、月收入水平、支付方式、居住地、是否了解疾病知识为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的相关因素 (p< 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60岁、月收入水平≤ 4500元、不了解疾病知识为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可由于高龄、月收入水平低、不了解疾病知识导致肺结核治疗依从差,医院应加强肺结核相关知识的普及,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肺结核 从依性 影响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LBL/ALL)的细胞病理学诊断线索及意义。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8月至2019年12月确诊为LBL/ALL的浆膜腔积液标本45例,观察并总结其临床特点及细胞形态学特征,其中22例标本被制成细胞块并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3例行流式细胞术检测,5例行T细胞受体(TCR)和免疫球蛋白(Ig)基因重排分析。结果45例病例中男性35例,女性10例,男女比为3.5∶1.0,中位年龄15岁。39例(86.7%)患者有纵隔肿块,34例(75.6%)患者伴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增高;显微镜下,细胞量较为丰富,弥漫散在分布;细胞成分相对单一,小至中等大小;细胞核形不规则或曲核,可见核裂或乳头状突起,染色质细,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易见;胞质少或无,背景均可见到核碎裂及凋亡小体。22例细胞块免疫表型为19例(86.4%)表达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20例(90.9%)表达CD99,Ki-67阳性指数65%~95%。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的3例标本均显示TdT、CD2、CD3和CD7高表达的异常T细胞,行基因重排检测的5例标本中,4例呈TCR单克隆重排,1例同时发现TCR和Igκ单克隆重排。结论结合临床特征(青少年男性伴有纵隔肿块)和细胞形态特点(大量散在分布的形态单一的中小淋巴细胞,明显的核形不规则,染色质细腻,易见核分裂象、核碎裂及凋亡小体),可以对浆膜腔积液LBL/ALL进行初步诊断,辅以免疫细胞化学结果及其他辅助检测技术可进一步提高LBL/ALL诊断的准确和可靠

  • 标签: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慢性, B细胞 细胞学技术 基因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