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一、佛图澄灭幽州四门火事自汉魏以后,北方的佛教高僧几乎均擅长方术。在十六国时期,后赵统治者大力推行佛教,高僧佛图澄深得后赵皇帝石勒、石虎的信任,他常常运用讲经、咒术、方技等方式积极弘法。正所谓'河北佛法之盛,亦起自澄(即佛图澄)和尚'2。据《高僧传》所记,石虎之子石斌为幽州(今北京)长官。有一天,佛图澄与石虎'共升中堂,澄忽惊曰:‘变.

  • 标签: 佛图澄 《金刚经》
  • 简介:阿史那思摩家族在突厥、粟特、铁勒和唐朝之间起着特殊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思摩是杂有粟特血统的突厥人,在东、西突厥汗国及唐朝立下汗马功劳。他的一生见证了两突厥汗国的争斗、东突厥汗国的强盛和灭亡、唐与薛延陀的冲突。思摩的夫人延陀氏的生平反映出突厥与铁勒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思摩由于特殊的种族和族群身份,信奉粟特系祆教。这些都是研究中古时代族群关系和文化交流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 标签: 阿史那 家族 考辨 突厥汗国 族群关系 突厥人
  • 简介:幽州与敦煌均是唐朝的边陲重镇,中西交通之枢纽。本文利用敦煌文书与幽州的材料比对,系统探讨幽州地域社会及两地的文化交流。据敦煌文书S.529背面,中晚唐五代时期,幽州地区经济优越、佛教发达、带有胡化气息。这些特征在契丹统治之下几乎全盘保留下来。敦煌藏经洞发现辽燕京高僧诠明和幽州石壁寺沙门传奥的著作,说明幽州与敦煌有佛教文化交流。敦煌写卷本与应县木塔《契丹藏》残卷中都发现诠明的著作。前者是“民间文本”,后者是“官方文献”。从晚唐、五代到辽,幽州地区虽然政权更迭频繁,但民众的经济生活、精神文化及佛教格局却几乎没有变化。

  • 标签: 敦煌文书 幽州 佛教文化交流 晚唐五代时期 敦煌藏经洞 中西交通
  • 简介:安史之乱后,唐朝幽州卢龙节度使所代表的地方利益集团对房山石经等佛教事业大力支持。在这一过程中,"-:kl地的官僚、文士、僧人和民众达成协作。无论是汉人节度使还是已经胡化的节度使,都借助佛教活动来营造祥和的社会氛围,扩大和夯实统治根基。从佛教题名可以看出卢龙节度使的兼官和官衔之升迁过程。这是中央政府与幽州镇的统治关系的象征。在卢龙镇,支郡长官掌握行政、军事和监察权,又与节度使或牙兵有“裙带”关系。支州的兵马对当地权力变动影响很大。支郡官员也常常参加刻经活动,或者与牙兵一起为节度使造经。这是强化内部政治结构、凝聚幽州军事集团的重要手段。在唐后期,幽州当地优越的经济条件为精深佛学研究的延续和佛教事业的持续繁荣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尽管唐后期的卢龙镇带有明显的胡化特征,但当地强势的佛教文化仍然影响到各阶层、各族群。汉文化因子仍然在当地宗教活动和政治生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标签: 佛教事业 社会氛围 唐后期 地方利益集团 统治关系 军事集团
  • 简介:唐代的幽州地区位于农耕与游牧文化交界处,是一个特殊的文化地理单元,佛教十分盛行。在这一地区不仅有举世闻名的房山刻经事业,还分布着大量佛寺。本文更广泛地爬梳了唐代文献材料和石碑,并利用房山石经、辽代的碑刻材料,对唐幽州地域的佛寺及其分布状况做了考察。作为河北北部中心城市的幽州城及其所辖县是整个幽州地域佛寺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其次是北方地区禅宗的重要基地——蓟州。这充分证明:尽管唐代的幽州地区带有浓郁的胡化特征,但当地强势的佛教文化仍然影响很大。汉文化因子仍然在当地宗教活动和政治生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标签: 幽州 唐代 佛寺 地域 文献材料 佛教文化
  • 简介:本文归纳和提炼了王明珂教授的专著《羌在汉藏之间》的学术业绩和治学路径,指出该书在探讨身为边缘族群的羌人方面的独特见解以及在研究方法方面给予我们的有益启示.

  • 标签: 族群 力作 王明珂
  • 简介:本文通过爬梳文献材料,特别是清帝御制诗文来考察圆明园中的清朝皇家祖祠——鸿慈永祜(即安佑宫)的制度渊源、陈设和功能,揭示出该景观在本质上继承汉宋之制,其陈设和功能体现儒道之影响,清帝有时在安佑宫祭祖具有代替谒陵的功能,或践行告祭先祖之礼,并进一步剖析相关御制诗文所体现之敬祖、勤政的政治理念。

  • 标签: 圆明园 鸿慈永祜 安佑宫
  • 简介:本文概括归纳了田余庆先生的《拓跋史探》一书的学术贡献和治学方法,指出此书在探讨拓拔早期历史方面的独到见解,以及在研究方法上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最后提出一些值得进一步讨论和补充的问题.

  • 标签: 《拓跋史探》 早期历史 重读 力作 阐释 治学方法
  • 简介:本文结合唐朝的政治、社会背景和族群关系,分析了唐代开始兴起的僧伽信仰的特点,僧伽的神迹、密法之宗教含义,在中原密教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僧伽信仰与粟特文化的关系。僧伽崇拜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是粟特佛教文化在唐及东北亚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的典型事例。在传播途径上,僧伽的法术、医术和咒语是争取广大信徒信赖的重要方法。上层皇室、官僚、高僧的引导起了重大作用。僧伽的灵异故事在各阶层信众中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僧伽的崇奉都跟王朝命运、利益集团或个人安危直接相关。僧伽信仰不仅影响汉人,也影响胡汉混合的安史集团。安史之乱后,虽然唐朝出现普遍排斥、仇视粟特人的浪潮,但无论是唐中央政府,还是其他许多地区,都仍然信奉僧伽。僧伽信仰在传布过程中,彻底本土化,粟特胡的身份逐渐淡化以至被遗忘。

  • 标签: 僧伽 密教 粟特 十一面观音 族群关系 法藏
  • 简介:本文根据敦煌文书与晚唐五代、辽代的石刻材料,以及后出的僧传和禅宗灯史,全面考察了中晚唐幽州地域禅宗的发展轨迹及其与当地社会的关系。通过考察揭示出:安史之乱后,幽州地域的云居寺流行北宗禅。幽州地区的盘山系北方重要的禅宗基地,有著名禅僧在此活动。尽管后出的禅宗典籍将它描绘为马祖道的天下’但t~-Y-的石刻和敦煌文书所描述的盘山佛教却不是这幅景象。显然,中唐时期马祖道已经渗入盘山的说法是被后出的禅籍建构出来的。敦煌文书与晚唐五代、辽代的石刻材料在叙述中侧重人物生平事迹、时间、地理空间,与当地世俗社会和历史背景紧密相连,重在写实。而后来传世的禅籍却意在突出马祖禅的观念、修行及传导方式,编造一套看似清晰的师承谱系,凸显马祖一系特有的语言系统,在表述中虚实相问。

  • 标签: 唐朝 幽州 云居寺盘山禅宗
  • 简介:佛教寺庙在中国古代的园林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三园(即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之中,佛寺的地位和作用更是非常突出。

  • 标签: 圆明园 皇家园林 佛教寺庙
  • 简介:《焚椒录》一书是研究辽史的重要材料之一。本文考察了它的版本流传情况,把其内容与《辽史》、《契丹国志》进行对比分析,以期确认它的史料价值。《焚椒录》一书确为辽道宗朝进士王鼎所作,不是后人伪撰。《契丹国志》和《辽史》、《焚椒录》对宣懿皇后的两种记载虽大相径庭,但不宜简单地断定孰真孰假,而应看作不同的史料来源、不同的侧重面,在研究中均可参考。

  • 标签: 《焚椒录》 《辽史》 《契丹国志》 王鼎 宣懿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