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中国住院患者采用乙型和丙型肝炎核酸筛查、免疫学筛查和无筛查策略时不同支付意愿(WTP)下的成本效果,探索最优策略。方法以核酸筛查、免疫学筛查和无筛查为研究策略,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80 976元为WTP阈值,构建马尔可夫模型。引入住院患者乙型和丙型肝炎诊断治疗相关参数后,采用TreeAge Pro 2021软件创建以10万例住院患者作为模拟队列的决策树模型,计算不同筛查策略的总成本、总效果、增量成本效果比和平均成本效果比,进行成本效果比较和评估。采用单因素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用于评估参数不确定性对最终结果的影响。结果相对无筛查策略,对队列患者乙型肝炎免疫学筛查策略增量总成本为11 049 536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4 762元/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而核酸筛查获得增量总成本19 208 059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9 873元/QALY;核酸与免疫学筛查比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45 834元/QALY。相对无筛查策略,丙型肝炎免疫学筛查策略增量成本效果比为5 731元/QALY,核酸筛查策略增量成本效果比为8 722元/QALY,核酸筛查与免疫学筛查的增量效果比为45 591元/QALY。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当核酸检测费用超过214.53元时,在1倍GDP的WTP值下进行乙型肝炎核酸筛查不具有成本效果。当核酸检测费用超过132.18元时,在1倍GDP的WTP值下进行丙型肝炎筛查不具有成本效果。结论核酸筛查策略能获得更多的成本效果。与对住院患者乙型和丙型肝炎无筛查策略比较,无论是核酸筛查还是免疫学筛查策略均具有成本效果。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核酸 筛查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术前/输血前患者开展血源性传播疾病筛查方法比较的多中心研究,以探索更优的临床血源性传播疾病筛查方案。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10家医院拟进行术前/输血前血源性传播疾病检测的入院患者血浆样本,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核酸检测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RNA,并同时与参与医院现行的免疫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用χ2检验和Kappa检验统计分析核酸检测和免疫血清学这2种方法的差异。结果10家医院共收集到有效样本8 655例。在HCV的检测中,2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HBV和HIV的检测中,2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BV DNA和HIV RNA检出的阳性例数(分别为238、4例)均多于相应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分别为216、2例)。HBV、HCV和HIV的免疫血清学均存在漏检情况,其中,HBsAg阴性、HBV DNA阳性28例,HCV抗体阴性、HCV RNA阳性 2例,HIV抗原/抗体阴性、HIV RNA阳性2例。在2种检测方法结果不一致的66份样本中,年龄>45岁、肿瘤、外科、男性患者分别占83.3%(55/66)、68.2%(45/66)、63.6%(42/66)和62.1%(41/66)。结论核酸检测相对于免疫血清学检测,能及时检出HBV、HCV、HIV感染者,减少漏检。45岁以上、肿瘤患者等进行术前/输血前免疫血清学筛查的同时,用HBV、HCV、HIV核酸检测筛查可降低传播风险。

  • 标签: 传染病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核酸扩增技术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酸检测在入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筛查中的应用。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国内10家医疗机构入院患者血浆样本,采用血清学免疫法和核酸筛查的方法,分别检测乙型肝炎标记性指标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及HBV DNA,对不同方法学检测结果阳性数及患者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 655例患者样本中,血清学免疫法检出HBsAg阳性者216例(2.50%),核酸筛查出HBV DNA阳性者238例(2.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BsAg、HBV DNA均阳性者210例(2.43%),HBsAg阴性、HBV DNA阳性者28例(0.32%),HBsAg阳性、HBV DNA阴性者6例(0.07%)。结论对入院需行乙型肝炎病毒筛查患者开展HBV DNA检测,可与现行的血清学免疫法同样有效且能提高HBV的检出率。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核酸扩增技术 DNA 肝炎表面抗原,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