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浅槽分离器是煤炭厂的重要机械设备之一。在工作时,浅槽分离器主要使用从下介质孔引入的上行介质流量和从侧介质孔引入的水平介质流量,根据不同的矿质密度,在设备内上下煤,材料 在水平介质流作用下浓缩并从垃圾填埋场中排出,而高质量材料则悬挂在底部,在硅片上分层,最后流入设备的底部,由输送者排出。在使用浅槽分离器对硅片进行分类方面存在两个问题 粒状硅的分级有限,通常在12毫米至200毫米之间,不能选择较小的粒状硅;另一方面,硅在分类过程底部的沉积很容易阻碍筛分,从而减少介质上升流动的影响,从而降低分类效率。

  • 标签: 洗煤厂 重介浅槽分选机改造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小儿肺炎进行前瞻性的队列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小儿肺炎后期会发生证型转化,小儿肺炎证型转化与面色、眼胞情况、自汗有否三个因素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对临床辨证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小儿肺炎 证型转化 护理效果
  • 作者: 黄鹤 蔡雨 梁利彩 邵伟婧 许双 周榆然 孙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急诊医学科,湖北武汉 430022 黄鹤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急诊医学科,湖北武汉 43007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湖北武汉 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急诊医学科,湖北武汉 430022
  • 简介:摘要目的将超声治疗方法用于脓毒症模型大鼠,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7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区组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2)、脓毒症模型组(n=22)、超声治疗组(n=22)、柠檬酸甲基卡可尼丁(MLA)联合超声治疗组(n=22)。Sham组仅开腹、找到盲肠、游离盲肠,但不进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脓毒症模型组采用CLP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术毕,每组大鼠皮下注射预热好的37℃生理盐水。超声治疗组大鼠给予超声治疗〔用飞利浦IU22 L9-3超声仪、9 MHz探头,在脾区每6 s进行击破序列1次,每次1 s,机械指数(MI) 0.72,治疗时间10 min〕。MLA联合超声治疗组于术前30 min腹腔注射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特异性阻断剂MLA 4 mg/kg,术后2 h进行超声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术后24 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的含量;记录各组大鼠10 d存活率,并用临床疾病评分(CDS)评估各组大鼠表现;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和结肠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与Sham组比较,脓毒症模型组大鼠10 d存活率降低〔40%(4/10)比100%(6/6)〕,术后24 h CDS显著升高(分:10.73±2.19比6.17±0.58),TNF-α、IL-6和IL-1β含量均明显增加〔TNF-α(ng/L):42.00±8.92比13.16±3.19,IL-6(ng/L):129.37±25.04比63.99±12.92,IL-1β(ng/L):254.98±67.27比76.83±25.39,均P<0.01〕。与脓毒症模型组比较,超声治疗组大鼠存活率升高〔70%(7/10)比40%(4/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CDS显著降低(分:7.64±2.68比10.73±2.19),TNF-α、IL-6和IL-1β含量明显减少〔TNF-α(ng/L):16.93±6.02比42.00±8.92,IL-6(ng/L):73.65±24.38比129.37±25.04,IL-1β(ng/L):111.86±14.08比254.98±67.27,均P<0.01〕。与超声治疗组比较,MLA联合超声治疗组大鼠存活率有所降低〔60%(6/10)比70%(7/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CDS显著升高(分:9.55±2.72比7.64±2.68),TNF-α、IL-6和IL-1β含量明显增加〔TNF-α(ng/L):34.61±7.89比16.93±6.02,IL-6(ng/L):112.92±10.42比73.65± 24.38,IL-1β(ng/L):212.57±32.16比111.86±14.08,均P<0.01〕。光镜下可见,脓毒症模型组大鼠肺泡间隔增厚,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正常肺组织网状结构消失,肺间质表现出明显的出血和水肿;结肠绒毛组织结构明显异常,细胞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排列紊乱,并可见上皮下间隙及顶端脱落。经过超声治疗后大鼠肺泡间隔与Sham组厚度相当,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并可观察到肺组织网状结构较完整;结肠绒毛形态基本正常,排列有序,细胞水肿不明显,未见明显皮下间隙及顶端脱落。通过MLA拮抗后大鼠肺组织表现为肺泡间隔增厚、炎性细胞浸润,肺网状结构不完整,间质出现出血和水肿;结肠绒毛结构依稀可见,细胞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排列不规整。结论超声治疗可改善脓毒症大鼠预后,MLA通过拮抗α7nAChR可逆转超声治疗的抗炎效应,提示超声对脓毒症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激活α7nAChR介导的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 标签: 脓毒症 炎症 胆碱能抗炎通路 超声治疗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9年4月-2021年8月收治的4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效果。结果:动态心电图诊断阳性率(95.0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75.00%),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处理措施。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住院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接受了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院前护理的有效性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院前护理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00%对89.13%),显著高于后者(x2=5.89,P<0.05),死亡率显著低于后者(2.00%对10.87,X2=4.28,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治疗中,院前急救措施是有效的,可以获得更多的治疗时间,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在治疗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期间前来我院诊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择5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9例。参照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而研究组采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进行治疗。治疗两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参照NIHSS评分、Rankin量表(mRS)和C反应蛋白(CRP)相关标准进行评估。结果:在各项评分对比中,研究组的相关数据明显优于参照组,其NIHSS和mRS评分更低,且CRP水平更低,经验证P

  • 标签: 丁苯酞 阿替普酶 脑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氟西汀治疗癫痫伴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4例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癫痫伴抑郁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均予以患者氟西汀治疗,B组添加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并对比疗效。结果 治疗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CI)的效果。方法抽取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PCI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另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平均血流速度(Vmean)、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搏动指数(PI)]、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病情相关因子[β1-淀粉样蛋白(Aβ1-4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92%,47/48)高于对照组(85.42%,41/48),P<0.05。治疗后,观察组Vmean、Vmax均高于对照组,PI、FIB、D-D、NSE、Aβ1-42、TNF-α、IL-6均低于对照组,PT、TT、APTT均长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PCI效果确切,能有效促进脑动脉血流,改善凝血功能,降低脑卒中风险,缓解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及睡眠质量。

  • 标签: 脑梗死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双联抗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奥拉西坦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64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添加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8.1%(P<0.05);治疗后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奥拉西坦 长春西汀注射液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