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多发脏器损伤患者的正确急救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对腹部多发脏器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措施,记录治疗结果并给予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脾脏是腹部多发脏器损伤患者最常见的受累脏器。经上述对症护理并给予有效治疗后21例腹部多发脏器损伤患者中19例痊愈出院,有效率高达90.48%,2例患者死亡(9.52%),有效率与无效率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多发脏器损伤患者给予正确有效的急救护理配合有利于其获得更为满意的疗效及预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标签: 腹部 多发脏器损伤 急诊护理 应用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患者治疗期间出现院内感染的因素,同时对护理对策进行明确。方法:结合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到我院中妇产科接受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以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解,以此为基础对患者院内感染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开展本次研究期间,我院妇科之中发生感染院内感染的患者共计35例,感染发生率3.50%,产科之中发生院内感染10例,发生率1.67%。结论:在患者进入妇产科之中接受治疗期间,导致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因素相对比较复杂,期间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对无菌操作进行落实,同时对消毒、隔离等护理服务进行充分落实,同时为患者开展积极的健康宣教以及病房管理,以此来对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科学控制。

  • 标签: 妇产科 院内感染 因素分析 护理对策
  • 作者: 周红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健康养生》2020年第18期
  • 机构:崇州市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1230
  • 简介:日常生活中,烧伤、烫伤并不少见,但很多人面对这种情况,并不知道怎么处理,未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加重病情,耽误治疗,甚至不利于后期恢复。那么,对于烧伤、烫伤,我们该怎么办呢?应该如何急救护理呢?希望本文分享对您有所帮助。

  • 标签: 烧伤;烫伤;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在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对象护理中施行临床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行诊治指导的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对象52位开展探讨,最初及最终时间分别选定于2019.12.24、2021.12.20。采取乱数表法将择取对象划分在对照、观察两个组别内,前组中(n=26,一般指导),后组(n=26,临床指导)。对本研究内择取对象护理施行情况予以比照。结果:一般或临床指导服务开展下,相比于对照组情况,观察组护理施行总有效率数值存在明显增长(P<0.05)。结论:施行临床干预在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对象护理中对其血压、情绪、预后情况均有积极改善作用,效果确切。

  • 标签: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临床护理 护理效果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价值。方法:整理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重症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抽选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由于给予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传统组以及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25例患者归纳在传统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干预的25例归纳在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结果:传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低于研究组,数据较大,(P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老年患者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56例产后抑郁患者纳入此次研究,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详细资料,分析发病的危险因素,再将研究对象随机分入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护理干预,进行护理效果的组间对比。结果:经分析得出,与研究对象发生产后抑郁相关的因素包括患者个性因素、新生儿性别因素、知识缺乏以及社会支持与家庭环境因素。两组患者护理前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均较小,P>0.05,干预组护理后的上述两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

  • 标签: 产后抑郁 新生儿 护理干预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患者展开优质护理干预的具体效果加以分析。方法取自2017年2月-2018年8月40例患者为对象,随机抽取20例,以常规模式护理,即对照组,余下20例则展开优质护理,即观察组。结果经过对两组护理满意度、遵医行为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运用于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可对该类患者遵医行为进行提升,并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按照随机数字法将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人实施护理,并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了临床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中血糖正常和尿糖阴性的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的康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运用循证护理,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先进的护理理念打破了以往生搬硬套教科书的护理方法,根据病人的客观情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施整体的对症护理,建立了一个更好的护理模式。

  • 标签: 循证护理 肺结核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例百草枯中毒并发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配合医生的治疗下,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环境准备、用药护理、消化道护理、安全护理、心理护理、病情监测、呼吸道护理护理措施,同时给予患者及家属必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结果经过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良好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好转,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择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常规护理组以及院前护理组,每组32例。常规护理组行常规性急救护理,院前护理组行院前急救护理,通过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死亡病例、抢救以及溶栓时间等指标。结果院前护理组抢救时间以及溶栓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数据差异经过统计学计算有意义(P<0.05);院前护理组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质量以及存活率,减少抢救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配合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法配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影响。方法将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护理组(观察组)30例和常规护理组组(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对2种护理方式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15天观察疗效,中医护理组优于常规护理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配合中医护理干预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疗效,有利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康复。

  • 标签: 中医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急救、监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出除颤监护仪的应用与护理措施。方法:将本院于2018年09月-2019年6月接收的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之中的观察对象,均给予除颤监护仪,并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救护期间,11例心脏骤停(55.00%),17例心室颤动(85.00%),经过心肺复苏、除颤监护仪抢救之后,成功复苏15例,占比88.24%。随访观察12个月,有18例患者存活。结论:应用除颤监护仪急救、监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对患者的护理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除颤监护仪 心电监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强护理模式在ICU老年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ICU老年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模式,抽取患者60例入组,抽取病例时间设定在2020.1-2020.12,对本次抽取患者实施数字分配法进行小组分配,一组例数30例,强化组主要实施加强护理模式、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指标:患者呼吸机使用天数、住院天数。结果:强化组呼吸机使用天数、住院天数相比常规组更少,具备理想数据优势(P<0.05)。结论:应用加强护理模式能够缩短ICU老年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住院天数。

  • 标签: 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ICU 加强护理模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延续性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治疗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78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分(SAS)、抑郁自评分(SDS)及护理3个月后上肢淋巴水肿严重程度。结果: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3个月后研究组上肢水肿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治疗中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上肢水肿消退,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采用穴位贴敷疗法配合心理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匹维溴铵联合痛泻药方加减;观察组患者给予穴位贴敷疗法配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以及SDS出现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而言,在治疗过程中选择采用穴位贴敷疗法配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情况,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 穴位贴敷疗法 心理护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