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有效参与旨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离开学生的有效参与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结果,因此有效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参与教学,本文作一番探讨。

  • 标签: 化学教学 中学生 高中 创新能力 自主学习 学生智力
  • 简介:【摘 要】构建中职教师绩效管理模式有效性 的实验研究 是中职学校教师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在全体教师对工作绩效评价模式有效性 体系取得认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参与 实施教师绩效评价 ,通过评价 目标,实施公正客观地考核,实现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规范的 操作行为,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   【关键词】中职 绩效 有效性  研究   一、 课题 的背景    1.课题提出之前,我校对教师教学工作的 绩效管理 主要是通过学生民意测评来进行,但由于当今中职生本身素质参差不齐,对民意测评多采取应付态度,评价不够客观和全面,这使教师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使教师对教学管理失去信心,甚至导致厌教的心态。因此,建立比较客观公正的教师绩效评价有效 体系来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 很有必要的。    2.教师绩效 评价有效性 的构建虽已引起教育管理者的广泛关注,但现有的研究成果多为高校和九年义务教育教绩效评价 体系的构建研究,以及部分中职教师绩效评价 体系的构建制度和理论的论述,但在粤东地区 的中职学校 职教师绩效评价有效性 的构建与实践研究尚缺乏深入开展 。   二、 课题 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国外绩效理论 概述   从 19世纪下半叶开始,国外就把绩效考核引入到教育领域。美国教授泰勒把“评价”理解为“确定目标在实际上被理解到何种程度的过程”,以目标为中心。而斯塔弗尔比姆却认为“教育者需要一个较广义的评价定义,而不只是局限于确定目标是否达到”,评价应“有助于更好地执行和改进我们的方案”。到 1985 年他进一步提出:“评价是一种划定、获取和提供叙述性和判断性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涉及研究对象的目标、设计、实施和影响的价值及优缺点,以便指导决策者如何决策,满足教学效能核定的需要,并增加对研究对象的了解。”与这些观点相对应,斯塔弗尔比姆提出了 CIPP模式,他把评价看作是一种工具。比贝把“评价”定义为“系统地收集信息和解释证据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价值判断,目的在于行动”。斯塔克在肯定了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答评价模式。他认为,要使评价结果能真正产生效用,评价人必须关心这一活动所有参与者的需要,通过信息反馈,使活动结果能满足各种人的需要。斯塔克强调“多元现实性”的不同观点。    2.国内绩效理论 概述   我国高校首先引进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大体来说,教师绩效考核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形成阶段( 1949―1965)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停滞阶段( 1966―1976)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恢复阶段( 1977―1992)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发展阶段( 1993至今)。现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推行全员聘任制和改革分配制度,其基本原则是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合约管理、按劳取酬、优劳优酬。而这一切工作的顺利开展都需要一个公正、准确的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绩效考核工作被赋予了比以往各个时期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理论界和实践界都对此投入了更大的关注,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从此也步入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阶段,并开始注重并突出了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同时在中、小学校和中、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考核中逐步推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