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根治肾切除术患者的改良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根治肾切除术患者80例,年龄38~64岁,BMI 18~24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0):全身麻醉组(GA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TPVB+GA组)。TPVB+GA组于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T8和T10椎旁神经阻滞,各注入0.5%罗哌卡因10 ml。静脉注射丙泊酚、舒芬太尼、依托咪酯、罗库溴铵行麻醉诱导,静脉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行麻醉维持。术毕采用舒芬太尼、酮咯酸氨丁三醇和盐酸托烷司琼行PCIA,术后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曲马多50 mg补救镇痛。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0)、气腹5 min(T1)、气腹2 h(T2)、气腹结束即刻(T3)和术后24 h(T4)时采集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皮质醇(Cor)水平,测定血糖浓度;记录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术中高血压、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发生情况和补救镇痛情况。结果与GA组比较,TPVB+GA组T1-4时血浆Cor、NE和血糖浓度降低,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补救镇痛率降低(P<0.05)。2组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全身麻醉而言,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根治肾切除术患者,有助于实现低阿片类药物麻醉模式,更有利于术中、术后应激反应及术后痛敏反应的抑制。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胸椎 麻醉,全身 腹腔镜检查 肾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石酸布托啡诺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腹腔镜根治肾切除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2月择期行腹腔镜根治肾切除术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酒石酸布托啡诺静脉自控镇痛组(A组)和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组(B组)。术毕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ICA),A组镇痛泵配方:酒石酸布托啡诺0.15 mg/kg、酮咯酸氨丁三醇18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B组镇痛泵配方:舒芬太尼1.5 μg/kg、酮咯酸氨丁三醇18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后4、8、24、48 h(T1、T2、T3、T4)静息痛和活动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记录患者补救镇痛次数、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在T3、T4时点采用40项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价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于T1、T2、T3和T4时静息和咳嗽状态下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补救镇痛次数和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为(32±6)h,早于B组的(40±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37 P<0.01)。A组患者在T3和T4时点QoR-40量表评分为(185.8±2.5)和(194.8±1.9)分,高于B组患者的(170.7±2.7)和(183.6±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878、25.025,均P<0.01)。A组患者术后48 h内恶心、干呕/呕吐、呼吸抑制和瘙痒的发生率分别为10%、6%、2%、2%,均低于B组的32%、20%、14%、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94、4.322、4.891、5.983,均P<0.05)。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或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均可为腹腔镜根治肾切除术患者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但酒石酸布托啡诺较舒芬太尼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更有助于术后早期康复。

  • 标签: 布托啡诺 镇痛 腹腔镜 肾切除术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