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位一培训模式在护岗前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以2019年2月-2020年2月行常规培训的50名护士为对照组,以2020年3月-2021年3月习三位一培训模式的50名护士为观察组,对两个阶段护士岗前培训的教学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的理论成绩以及实践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位一培训模式在护岗前培训中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在培训的过程中,护士的基本技能以及理论知识得分更高,培训的效果更好。

  • 标签: 三位一体 培训模式 护生岗前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诱导多倍结肠癌细胞的凋亡和自噬。方法采用14 Gy剂量的X射线处理SW1116细胞,分别在放射处理后的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0天及第25天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分别记为A组、B组、C组、D组和E组;在第5天、第25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倍性、细胞凋亡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经14 Gy处理后,SW1116细胞出现多倍化并伴随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发生凋亡和自噬。B组多倍体细胞亚群(DNA含量>4 N)比例[(57.50±2.33)%]和凋亡细胞亚群比例[(14.63±1.90)% ]均高于未放射组细胞[(1.90±0.17)%、(7.5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周期素B1、细胞分裂周期基因2(cdc 2)表达上调,凋亡抵抗相关蛋白存活蛋白表达上调,自噬相关蛋白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Ⅱ/LC3-Ⅰ比值升高,自噬特异性底物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蛋白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多倍体细胞可能通过上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抗凋亡相关蛋白和激活自噬,来维持多倍体细胞存活并发生去倍化增殖,参与多倍体细胞的放射抵抗性和治疗后肿瘤的复发。

  • 标签: 多倍体 自噬 凋亡 SW1116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西他赛诱导的多倍肿瘤细胞迁移、上皮间质转化特性及免疫细胞对其杀伤作用,以探讨多倍肿瘤细胞在肿瘤复发中的潜在作用。方法使用1 μmol/L多西他赛处理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24 h后收集的细胞为Doc 1 d组,撤除药物,细胞继续在新鲜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至第3天或第5天后收集的细胞分别为Doc 3 d组和Doc 5 d组,以DMSO处理A549细胞24 h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倍性,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的表达,乳酸脱氢酶释放法评估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oc 1 d组、Doc 3 d组、Doc 5 d组细胞多数发生凋亡,少数存活的细胞体积明显增大,且细胞核呈多核状态。对照组、Doc 1 d组、Doc 3 d组、Doc 5 d组多倍体细胞亚群(DNA含量>4N)比例分别为(1.93±0.55)%、(22.97±2.37)%、(51.30±12.51)%、(67.87±8.31)%,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6.521,P<0.001),Doc 1 d组、Doc 3 d组、Doc 5 d组多倍体细胞亚群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且随着撤药时间的延长,Doc 3 d组、Doc 5 d组多倍体细胞亚群比例明显高于Doc 1 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04)。对照组细胞在培养24 h、48 h后,伤口愈合率均达100%;Doc 3 d组在培养24 h、48 h后,伤口愈合率分别为(39.10±2.12)%、(46.13±5.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26,P=0.051);与对照组24 h、48 h相比,Doc 3 d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9.756,P<0.001;t=30.825,P<0.001)。与对照组相比,Doc 1 d组、Doc 3 d组和Doc 5 d组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逐渐下调,Vimentin蛋白表达逐渐上调,Snail蛋白、N-cadherin蛋白表达均未发生明显改变。CIK细胞对对照组、Doc 3 d组、Doc 5 d组细胞的杀伤效率分别为(27.27±1.91)%、(17.87±2.35)%、(9.47±0.51)%,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294,P<0.001),Doc 3 d组、Doc 5 d组细胞的杀伤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1),Doc 5 d组细胞的杀伤效率明显低于Doc 3 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多西他赛诱导的多倍肿瘤细胞迁移能力减弱,但易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且免疫细胞对其杀伤作用降低。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多倍体肿瘤细胞 多西他赛 上皮间质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射治疗诱导的多倍肿瘤细胞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复发中的潜在作用。方法将培养的人TNBC细胞系MDA-MB-231分为3组。在6MV-X射线模式下对其中两组的MDA-MB-231细胞分别给予7 Gy、14 Gy的放射剂量,继续孵育3 d后,收集的细胞分别为7 Gy组和14 Gy组,未经放射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DNA倍性,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V/碘化丙啶染液(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的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C-myc)、大分子B淋巴细胞瘤蛋白(Bcl-xl)、髓细胞白血病-1蛋白(Mcl-1)、存活素、β-连环素、波形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7 Gy组和14 Gy组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多倍体细胞亚群(DNA含量>4 N)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14 Gy组多倍体细胞亚群比例显著高于7 Gy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14 Gy组多倍MDA-MB-231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7 Gy组和14 Gy组多倍MDA-MB-231细胞总凋亡及晚期凋亡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 Gy组和14 Gy组多倍MDA-MB-23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明显下降,14 Gy组多倍MDA-MB-23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弱于7 G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诱导的多倍MDA-MB-231细胞Bcl-xl、Mcl-1和存活素的表达上调,C-myc、β-连环素和波形蛋白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诱导的多倍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降低,但多倍肿瘤细胞的凋亡率降低、抗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上调。这些特性提示多倍肿瘤细胞是三阴性乳腺癌放射治疗后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

  • 标签: 多倍体MDA-MB-231细胞 增殖 凋亡 迁移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Doc)诱导的多倍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模型的增殖及凋亡特性,分析多倍肿瘤细胞在化疗耐药及肿瘤复发中的潜在作用。方法使用二甲基亚砜(DMSO)或1 μmol/L Doc处理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24 h,撤除药物后继续在完全培养液中培养至第3天或第5天,分别记为对照组、Doc 24 h组、Doc 24 h+3 d组、Doc 24 h+5 d组。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倍性和细胞周期,Dil标记法、CFSE标记法检测细胞增殖状况,Annexin-V/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及凋亡蛋白变化。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oc 24 h组小部分存活细胞的体积略有增大,细胞呈多核状态;Doc 24 h+3 d组和Doc 24 h+5 d组细胞体积继续增大,细胞核仍呈多核状态。细胞倍性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多倍体细胞亚群比例为(3.40±0.95)%,Doc 24 h组为(20.80±2.87)%,Doc 24 h+3 d组为(55.67±3.85)%,Doc 24 h+5 d组为(76.20±2.51)%,随着撤药时间的延长,多倍体细胞亚群比例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78.054,P<0.05)。Doc 24 h组G1期、S期细胞亚群比例低于对照组,G2/M期细胞亚群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Doc 24 h组、Doc 24 h+3 d组、Doc 24 h+5 d组细胞中cdc2、P-cdc2(Thr14)、P-cdc2(Tyr15)、P-cyclin B1(Ser128)、P-cyclin B1(Ser147)蛋白表达水平依次下调,cyclin B1蛋白表达水平依次上调,cdc25c蛋白在Doc 24 h+3 d组、Doc 24 h+5 d组中表达水平下调。Dil染色结果显示,Doc 24 h组、Doc 24 h+3 d组、Doc 24 h+5 d组细胞标记的Dil荧光均未明显减弱。CFSE染色结果显示,随着撤药时间的延长,多倍A549细胞标记的CFSE的荧光强度未发生明显改变。Annexin-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oc 24 h组凋亡细胞亚群比例升高(P<0.05),Doc 24 h+3 d组和Doc 24 h+5 d组凋亡细胞亚群比例较Doc 24 h组降低(均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Doc 24 h组、Doc 24 h+3 d组、Doc 24 h+5 d组细胞中抗凋亡蛋白bcl-xl和mcl-1表达依次上调,Doc 24 h组、Doc 24 h+3 d组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ax和bak表达上调,但在Doc 24 h+5 d组细胞中表达下调。结论Doc体外能够诱导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多倍的形成;可使A549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Doc作用后,A549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能力增强,但随着撤药时间延长,凋亡抵抗发生,相应的促凋亡蛋白和抗凋亡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显著。这些特性可能有助于多倍肿瘤细胞产生化疗干预后的耐药性及肿瘤复发。

  • 标签: 细胞系,肿瘤 多西紫杉醇 多倍性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抗药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MSCs-CM)对肺癌多倍肿瘤巨细胞(PGCC)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使用1 μmol/L多西他赛处理A549细胞24 h(多西他赛A组),撤除药物后继续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至第3天(多西他赛B组),建立肺癌PGCC模型,使用MSCs-CM培养PGCC 48 h(PGCC+MSCs-CM组),以正常培养的A549细胞(A549组)或PGCC(PGCC组)作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DNA含量,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A549细胞和PGCC对不同浓度多西他赛和顺铂的敏感性以及MSCs-CM对PGCC耐药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多西他赛B组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细胞核呈多核状态,PGCC亚群(DNA含量>4 N)比例均明显高于DMSO组和多西他赛A组(P<0.05),成功建立肺癌PGCC模型,将多西他赛B组作为PGCC细胞。CCK-8检测结果显示,多西他赛对A549细胞和PGCC的IC50值分别为(0.20±0.04)μmol/L和(11.15±2.4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对A549细胞和PGCC的IC50值分别为(14.87±3.72)μmol/L和(30.03±4.5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CC对多西他赛和顺铂的耐药指数分别为55.75倍和2.02倍。与PGCC组相比,PGCC+MSCs-CM+多西他赛组吸光度值明显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PGCC+多西他赛组和PGCC+MSCs-CM组(P<0.05)。与PGCC组相比,PGCC+MSCs-CM+顺铂组吸光度值明显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PGCC+顺铂组和PGCC+MSCs-CM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A549组相比,PGCC组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A/B(LC3A/B)-Ⅰ/LC3A/B-Ⅱ、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多药耐药性相关蛋白1(MPR1)表达明显上调(P<0.05),兔抗人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1(SQSTM1/P6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PGCC组相比,PGCC+MSCs-CM组LC3A/B-Ⅰ/LC3A/B-Ⅱ、BCL-2、MRP1表达明显下调(P<0.05),SQSTM1/P62、BAX表达明显上调(P<0.05),且MRP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549组(P<0.05)。结论肺癌PGCC对化学治疗药物的耐药性明显增强,MSCs-CM可能通过抑制自噬而增加肺癌PGCC对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肺癌 多倍体巨癌细胞 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及其条件培养液对人非小细胞肺癌多倍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采用1 μmol/L多西他赛诱导24 h后,更换为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继续培养3 d,建立多倍A549细胞模型。分离与培养hUC-MSC,制备hUC-MSC条件培养液。正常培养的多倍A549细胞作为对照组;条件培养液培养的多倍A549细胞为条件培养液组;hUC-MSC与多倍A549细胞共培养,细胞总数比分别为2∶1(MSC 1组)和5∶1(MSC 2组)。各组细胞继续培养48 h或72 h。流式细胞术检测多倍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迁移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多倍A549细胞模型,分离培养出hUC-MSC。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结果示,培养48 h时对照组、条件培养液组、MSC 1组、MSC 2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1 695±305、2 020±85、1 259±35、1 35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00,P<0.05);72 h时分别为1 052±77、1 309±24、864±201、1 103±2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90,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培养48 h时对照组、条件培养液组、MSC 1组、MSC 2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52±9)个、(57±12)个、(68±8)个、(75±1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16,P<0.05);各实验组迁移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条件培养液组、MSC 1组、MSC 2组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15.53±4.27)%、(13.77±1.75)%、(3.60±0.50)%、(2.33±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36,P<0.05);条件培养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 1组和MSC 2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条件培养液组、MSC 1组和MSC 2组中迁移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上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下调,抗凋亡蛋白bcl-xL表达上调。结论hUC-MSC可提高多倍A549细胞的迁移和抗凋亡能力,在化疗损伤修复过程中hUC-MSC可能会影响肿瘤细胞的存活。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培养液,条件性 癌,非小细胞肺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