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特殊面容、性发育障碍、怀疑为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缺陷症的患儿及其同症姐姐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析,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姐姐基因组DNA,应用代外显子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并对疑似致病性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和家系分析。结果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和姐姐的POR基因存在c.1370G>A和c.517-19_517-10delGGCCCCTGTGinsC复合杂合变异,其中c.517-19_517-10delGGCCCCTGTGinsC变异未见报道。患儿母亲携带POR基因c.517-19_517-10delGGCCCCTGTGinsC杂合变异,父亲携带POR基因c.1370G>A杂合变异,因此两个变异分别遗传自父母。结论POR基因变异分析结果明确了姐弟人为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缺陷症。新发现的c.517-19_517-10delGGCCCCTGTGinsC变异扩大了POR基因的变异谱。

  • 标签: 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缺陷症 POR基因 性发育障碍 骨骼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负载焦亡抑制的活性氧响应性自组装纳米胶束对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用纳米胶束聚乙醇-嵌段-聚丙烯硫醚(PEG-b-PPS)包封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1/2抑制(NOD-IN-1),将所得产物称为PEPS@NOD-IN-1。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粒度分析仪分别观测PEG-b-PPS与PEPS@NOD-IN-1的形貌和水合粒径,用酶标仪测量并计算PEPS@NOD-IN-1对NOD-IN-1的包封率和载药率以及PEPS@NOD-IN-1在单纯磷酸盐缓冲液(PBS)和含过氧化氢的PBS中40 h内对NOD-IN-1的累积释放率,样本数均为3。取24只6~7周龄雄性SD大鼠,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诱导1型糖尿病,在每只大鼠背部制作6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致伤大鼠分为进行相应处理的PBS组、NOD-IN-1组、PEG-b-PPS组、PEPS@NOD-IN-1组,每组6只。伤后3、7、12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伤后3 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创面组织中活性氧水平;伤后7 d,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创面肉芽组织厚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创面组织中NOD1、NOD2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创面组织中NOD1、NOD2、GSDMD-N端的蛋白表达。前述指标均各取各组不同鼠的共6个创面检测。另取PBS组和PEPS@NOD-IN-1组大鼠伤后7 d创面组织(各3个样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出PEPS@NOD-IN-1组相较于PBS组显著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DEG),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制作焦亡相关通路NOD样受体通路DEG热图;通过STRING数据库对热图中的DEG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筛选PEPS@NOD-IN-1调控NOD样受体通路的关键基因。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Tukey检验。结果PEG-b-PPS与PEPS@NOD-IN-1均为大小较为均一的球形结构,水合粒径分别为(134.2±3.3)、(143.1±2.3)nm。PEPS@NOD-IN-1对NOD-IN-1的包封率为(60±5)%、载药率为(15±3)%。PEPS@NOD-IN-1在单纯PBS中对NOD-IN-1的释放较缓慢,40 h累积释放率仅为(12.4±2.3)%;PEPS@NOD-IN-1在含过氧化氢的PBS中10 h内对NOD-IN-1的释放十分迅速,10 h累积释放率已达(90.1±3.6)%。伤后3、7 d,4组大鼠创面均逐渐愈合,PEPS@NOD-IN-1组愈合情况优于其余3组;伤后12 d,PBS组创面结痂面积较大,NOD-IN-1组、PEG-b-PPS组创面上皮化明显,PEPS@NOD-IN-1组创面接近完全上皮化。与PBS组、NOD-IN-1组及PEG-b-PPS组比较,PEPS@NOD-IN-1组大鼠伤后7、12 d创面愈合率均显著增高(P<0.05),伤后3 d创面组织中活性氧水平显著下降(P<0.05),伤后7 d创面肉芽组织厚度显著增厚(P<0.05),伤后7 d创面组织中NOD1、NOD2的mRNA表达以及NOD1、NOD2、GSDMD-N端的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KEGG通路分析显示,PEPS@NOD-IN-1组相较于PBS组显著下调的DEG在NOD样受体、缺氧诱导因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肿瘤坏死因子(TNF)通路方面显著富集。在NOD样受体通路的DEG热图中,可见调控细胞焦亡的基因主要涉及NOD1、NOD2、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Jun、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STAT1)、TNF-α诱导蛋白3。PPI结果显示,NOD1、NOD2、STAT1为PEPS@NOD-IN-1调控NOD样受体通路的关键基因。结论PEPS@NOD-IN-1能下调创面局部活性氧水平及细胞焦亡关键调节因子NOD1、NOD2、GSDMD-N端的表达,进而促进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PEPS@NOD-IN-1还可显著下调创面的焦亡、炎症及缺氧相关通路,通过下调关键基因NOD1、NOD2、STAT1调控NOD样受体通路。

  • 标签: 糖尿病,1型 材料试验 活性氧 细胞焦亡 创面修复 转录组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临床疑为3-甲基戊烯酸(3-methylglutaconic acid, 3-MGA)尿症的患儿的CLPB基因进行变异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进行基因检测,对疑似致病性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患儿CLPB基因存在c.1085G>A(p.Arg362Gln)和c.1700A>C(p.Tyr567Ser)复合杂合变异,患儿母亲携带CLPB基因c.1700A>C(p.Tyr567Ser)杂合变异,父亲携带CLPB基因c.1085G>A(p.Arg362Gln)杂合变异,患儿的两个变异位点分别遗传自父亲和母亲。c.1085G>A(p.Arg362Gln)是未报道过的新变异,按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会指南评价为可能致病的变异。结论CLPB基因c.1085G>A(p.Arg362Gln)和c.1700A>C(p.Tyr567Ser)复合杂合变异可能为患儿的致病原因,基因测序分析可以明确诊断。

  • 标签: 3-甲基戊烯二酸尿症Ⅶ型 CLPB基因 尿气象色谱串联质谱 3-甲基戊烯二酸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例全面发育落后的婴儿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析,明确其病因。方法采集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病史,应用实验室检查、遗传代谢病筛查和新一代测序技术对该家系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析。结果先证者临床表现为对声音反应不灵敏,竖头不稳,不能翻身、逗笑,不认识母亲。实验室检查血乳酸、血糖等正常,尿有机酸中3-甲基戊烯酸、3-甲基酸水平增高,提示为"3-甲基戊烯酸尿症可能"。头颅磁共振扫描显示胼胝体压部T1W信号偏低,髓鞘化落后于月龄。高通量测序发现CLPB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c.1085G>A和c.1700A>C,分别遗传自父亲和母亲,者均为新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标准,两个变异均预测为疑似致病变异。结论该患儿可能为CLPB基因变异引起的3-甲基戊烯酸尿症Ⅶ型。高通量测序技术为分析该类疾病提供了有力的诊断工具。

  • 标签: 3-甲基戊烯二酸尿症 CLPB基因 新一代测序技术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遗传、环境及免疫因素均参与其发病,表观遗传学充当媒介将三者联系起来,影响哮喘的发生、发展。甲基化修饰作为哮喘中常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能通过不同机制参与哮喘的发病。本文回顾性分析近年相关文献,主要从作用机制及潜在治疗方面,阐述甲基化修饰与哮喘的关系。

  • 标签: 哮喘 表观遗传学 甲基化修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抑制妇科肿瘤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阿片类药物诱发呛咳(OIC)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2019年3月至11月180例拟择期行全身麻醉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地塞米松组,各60例。患者入室首先静息10 min(T0)。全身麻醉诱导前处理:右美托咪定组经电子输注泵泵入右美托咪定0.5 μg/kg(以0.9% NaCl注射液稀释至10 ml),地塞米松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空白对照组泵入10 ml 0.9% NaCl注射液。5 min内泵完,泵注结束时间记为T1。泵注结束5 min后开始行麻醉诱导:首先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 μg/kg,5 s内注射完结(T2)。舒芬太尼注射2 min后(T3)依序注射苯磺顺阿曲库铵0.3 mg/kg,丙泊酚中长链注射液2 mg/kg,诱导后行去氮给氧、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插管后1 min记为T4。记录各组T2~T3期间OIC的发生率及严重性,以及T1~T4期间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高血压、低血压、呼吸抑制和肌强直的发生率。结果右美托咪定组(10.0%,6/60)、地塞米松组(8.3%,5/60)患者OIC发生率均低于空白对照组(33.3%,20/60),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45,P<0.01),右美托咪定组与地塞米松组间OIC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16.3%,10/60)高于空白对照组(0,0/60)与地塞米松组(8.4%,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呼吸抑制、肌强直。结论麻醉诱导前应用右美托咪定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预处理均可有效降低妇科肿瘤患者OIC发生率,两者作用效果无明显差异。输注右美托咪定后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升高。

  • 标签: 生殖器肿瘤,女(雌)性 麻醉,全身 舒芬太尼 地塞米松 右美托咪定 阿片类药物诱发呛咳
  • 作者: 李明遥 白云强 刘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四川泸州 646000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成都 610041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四川泸州 64600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3(MMP-3)水平及其在鉴别疾病活动与合并肺部感染中的意义。入选住院SLE患者122例,其中SLE合并肺部感染者21例,合并关节炎者16例,合并肾炎者26例,合并血管炎者10例;另选健康对照者23例。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MMP-3、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触珠蛋白(HPT)水平。结果显示,SLE合并肺部感染者[(230.10±44.92)μg/L]、关节炎者[(140.20±20.76)μg/L]、肾炎者[(155.40±23.36)μg/L]血清MMP-3水平高于单纯SLE者[(91.74±10.47)μg/L]。SLE合并肺部感染者血清MMP-3、CRP[(1.99±1.03)mg/L]、SAA[(92.19±23.93)mg/L]、HPT[(1.42±0.18)g/L]水平高于SLE无肺部感染者[MMP-3为(115.40±8.93)μg/L;CRP为(0.44±0.13)mg/L;SAA为(38.79±8.98)mg/L;HPT为(0.88±0.06)g/L]。SLE活动合并肺部感染者血清MMP-3[(210.30±45.71)μg/L]、CRP[(12.11±5.21)mg/L]、HPT[(1.57±0.23)g/L]水平高于SLE活动无肺部感染者[MMP-3为(124.00±15.22)μg/L;CRP为(7.76±2.96)mg/L;HPT为(0.89±0.09)g/L],SLE稳定合并肺部感染者血清CRP[(10.03±2.70)mg/L]、SAA[(89.22±36.77)mg/L]水平、SLE活动无肺部感染者血清CRP[(7.76±2.96)mg/L]、SAA[(60.22±19.7)mg/L]水平均高于SLE稳定无肺部感染者[CRP为(1.90±0.39)mg/L;SAA为(17.60±3.89)mg/L]。提示SLE疾病活动与合并肺部感染时血清CRP、SAA水平升高,血清MMP-3水平在SLE合并肺部感染时升高,因此血清MMP-3联合CRP可能协助鉴别SLE疾病活动与合并肺部感染。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肺部感染 基质金属蛋白酶3 C反应蛋白质
  • 简介:摘要智能变电站具有一体化、互动化两大特点。但是智能变电站的次回路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黑匣子”,大大增加了变电站运维、检修的不可控性。当前迫切需要研究面向智能变电站次设备,实现光纤物理链路、次虚回路、保护状态的可视化在线监测及智能诊断,并为智能变电站运维检修安全措施进行在线校核与预警,为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平台和培训手段,有效解决当前智能变电站运维检修存在的问题。

  • 标签: 智能变电站 虚拟二次回路 SCD文件 可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北京市北京基因型MTB的流行风险因素及其与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北京各区县MTB菌阳临床株1 140例,采用比例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方法鉴定北京基因型与非北京基因型MTB;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 140株MTB临床分离株中,北京基因型941株(82.5%),非北京基因型199株;北京基因型菌株来源的患者中男性663例(70.5%),非北京基因型菌株来源的患者中男性124例(62.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OR(95%CI):1.442(1.048~1.985)];北京基因型菌株来源的患者中流动人口441例(46.9%),非北京基因型菌株来源的患者中流动人口78例(39.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OR (95%CI):1.368(1.001~1.869)];北京基因型菌株来源的患者中年龄≥65岁的患者129例(13.7%),非北京基因型菌株来源的患者中40例(20.1%),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OR(95%CI):0.631(0.426~0.936)];北京基因型菌株中对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Lfx)、阿米卡星(Amikacin, Am)、卷曲霉素(Capreomycin, Cm)、对氨基水杨酸(Para-aminosalicylic, PAS)的耐药率分别为5.5%(52/941)、1.3%(12/941)、3.2%(30/941)和3.0%(28/941),非北京基因型菌株对以上4种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10.6%(21/199)、8.5%(17/199)、12.6%(25/199)和11.6%(23/199),者对4种药物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北京基因型菌株中耐多药(MDR)菌株58株(6.2%),非北京基因型菌株中MDR菌株19株(9.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基因型MTB在北京广泛流行且在男性人群和流动人口中的比例较高;与非北京基因型菌株相比,北京基因型菌株对Lfx、Am、Cm及PAS的耐药率低,但MDR-TB患者的比例无显著差异。

  • 标签: 分枝杆菌,结核 抗结核药物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使用国产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叶式主动脉瓣(BAV)重度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是前瞻性、单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使用国产瓣膜行TAVR治疗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按瓣叶形态分为BAV组与三叶式主动脉瓣(TAV)组,比较两组基线特征、手术资料,主要终点为术后1个月的全因死亡率。结果共纳入100例患者,年龄为(69.8±8.9)岁,男性71例(71%)。其中BAV组51例,TAV组49例。与TAV组比较,BAV组患者的年龄小[(67.1±8.6)岁比(72.7±8.4)岁,P=0.002],近端升主动脉直径宽[(39.7±5.7)mm比(36.0±4.2)mm,P<0.001],(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死亡风险预测评分(STS-PROM)低[3.1(1.9,5.4)%比5.9(2.6,12.3)%,P=0.002]。术中,BAV组与TAV组植入瓣中瓣的比例分别为15.7%(8/51)、18.4%(9/49)(P=0.721),中重度瓣周漏发生率分别为2.0%(1/51)、0(P=1.000),器械成功率分别为82.4%(42/51)、81.6%(40/49)(P=0.925)。BAV组与TAV组术后1个月全因死亡率分别为2.0%(1/51)、10.2%(5/49)(P=0.108)。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BAV组术后平均跨瓣压差(PGmean)高于TAV组[13.0(10.0,16.0)mmHg比9.0(7.0,14.0)mmHg,P=0.003](1 mmHg=0.133 kPa),但PGmean下降值(较术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7±16.6)mmHg比(36.2±17.5)mmHg,P=0.893]。结论使用国产瓣膜行TAVR治疗BAV重度狭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二叶式主动脉瓣 国产瓣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