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IL-4在急性损伤小鼠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小鼠24只,周龄8~10周,体重20~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对照组(CON组)、急性损伤组(AKI组)、对照组+Anti-IL-4抗体组(CON-A组)和急性损伤+Anti-IL-4抗体组(AKI-A组)。AKI-A组和AKI组腹腔注射叶酸250 mg/kg制备急性损伤小鼠纤维化模型,分别于注射叶酸后第3、6、9、12天时腹腔注射Anti-IL-4抗体40 mg/kg和等容量PBS;CON组和CON-A组分别于相应时点腹腔注射等容量PBS和Anti-IL-4抗体。注射叶酸后第14天时,经眼眶采血标本,检测血清BUN和Cr浓度;然后处死小鼠,采用天狼星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结果,测定纤维化面积;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胶原蛋白Ⅰ型(Col-Ⅰ)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组织甘露糖受体(CD206)、精氨酸酶-1(Arg-1)和发现炎症区域1(FIZZ1)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AKI组血清BUN和Cr浓度升高,纤维化面积增加,组织FN、Col-Ⅰ、α-SMA和CD206、Arg-1、FIZZ1的mRNA表达上调(P<0.05),CON-A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KI组比较,AKI-A组血清BUN和Cr浓度降低,纤维化面积减少,组织FN、Col-Ⅰ、α-SMA和CD206、Arg-1、FIZZ1的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IL-4参与了急性损伤小鼠纤维化的过程,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巨噬细胞M2极化有关。

  • 标签: 白细胞介素4 急性肾损伤 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然杀伤T细胞在急性损伤小鼠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4只,8~10周龄,体重20~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急性损伤组(A组)、对照组+CD1d抗体组(C-MA组)和急性损伤+CD1d抗体组(A-MA组)。腹腔注射叶酸250 mg/kg制备急性损伤小鼠纤维化模型。C组尾静脉注射同型对照抗体20 mg/kg;AKI组造模前24 h时尾静脉注射同型对照抗体20 mg/kg;C-MA组尾静脉注射CD1d单克隆抗体20 mg/kg;A-MA组造模前24 h时尾静脉注射CD1d单克隆抗体20 mg/kg。注射叶酸后第14天时,眼球取血标本,检测血清BUN和Cr的浓度,然后处死小鼠,取组织,分别行天狼星红染色和HE染色,测定纤维化面积,并行损伤评分;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组织纤连蛋白(FN)、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RT-PCR法检测组织IL-4、IL-13、精氨酸酶-1(Arg-1)和发现炎症区域1(FIZZ1)的mRNA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A-MA组血清BUN、Cr浓度和损伤评分升高,纤维化面积增加,组织FN、Col-Ⅰ和α-SMA表达和IL-4、IL-13、Arg-1、FIZZ1的mRNA表达上调(P<0.05),C-MA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A-MA组血清BUN、Cr浓度和损伤评分降低,纤维化面积降低,组织FN、Col-Ⅰ和α-SMA表达和IL-4、IL-13、Arg-1、FIZZ1的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自然杀伤T细胞激活参与了急性损伤小鼠纤维化的过程,其机制可能与促进Th2细胞因子释放,进而促进巨噬细胞M2极化有关。

  • 标签: 自然杀伤T细胞 急性肾损伤 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含十字形结构域蛋白3(JMJD3)在顺铂致急性损伤小鼠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健康C57BL/6雄性小鼠48只,8~10周龄,体重20~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2):对照组(CON组)、对照+ JMJD3抑制剂组(CON-A组)、顺铂组(CIS组)和顺铂+ JMJD3抑制剂组(CIS-A组)。CIS组和CIS-A组分别于第1和14天时腹腔注射顺铂15 mg/kg,制备急性损伤小鼠纤维化模型;第4天时分别腹腔注射JMJD3抑制剂GSKJ4 10 mg/kg和等容量PBS,间隔3 d注射1次,共注射6次。CON组和CON-A组分别在相应时点腹腔注射等容量PBS和GSKJ4 10 mg/kg。每组取6只小鼠,于第1次注射顺铂后第3天,采集眼眶血检测血清Cr和BUN的浓度,然后处死取组织,行HE和PAS染色,光镜下进行观察并行损伤评分。第1次注射顺铂后第28天处死6只小鼠,取组织,行天狼星红和Masson染色,测定纤维化面积;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行F4/80+细胞和CD3+细胞计数,RT-PCR法检测IL-6、TNF-α、趋化因子CXC配体16(CXCL1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CIS组血清BUN、Cr浓度和损伤评分升高,纤维化面积增加,组织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α-SMA表达上调,CD3+细胞和F4/80+细胞计数升高,IL-6、CXCL16、TNF-α、MCP-1的mRNA表达上调(P<0.05) ,CON-A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A组比较,CIS-A组BUN、Cr浓度和肾小管评分升高,纤维化面积增加,组织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α-SMA表达上调,CD3+细胞和F4/80+细胞计数升高,IL-6、CXCL16、TNF-α、MCP-1的mRNA表达上调(P<0.05) ;与CIS组比较,CIS-A组血清BUN、Cr浓度和损伤评分降低,纤维化面积减少,组织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α-SMA表达下调,CD3+细胞和F4/80+细胞计数降低,IL-6、CXCL16、TNF-α、MCP-1的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JMJD3参与了急性损伤小鼠纤维化的过程,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含Jumonji结构域组蛋白脱甲基酶类 顺铂 急性肾损伤 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CXC趋化因子受体6(CXCR6)介导的自然杀伤T(NKT)细胞激活在急性损伤小鼠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雄性野生型C57BL/6小鼠和CXCR6基因敲除型C57BL/6小鼠各18只,8~10周龄,体重20~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6):野生型小鼠对照组(WT-CON组)、CXCR6基因敲除型小鼠对照组(CXCR6-/--CON组)、野生型小鼠急性损伤组(WT-AKI组)、CXCR6基因敲除型小鼠急性损伤组(CXCR6-/--AKI组)、野生型小鼠急性损伤+NKT细胞过继转移组(WT-AKI-NKT组)和CXCR6基因敲除型小鼠急性损伤+NKT细胞过继转移组(CXCR6-/--AKI-NKT组)。腹腔注射叶酸250 mg/kg制备急性损伤小鼠纤维化模型。WT-AKI-NKT组和CXCR6-/--AKI-NKT组分别于注射叶酸后第4和9天时尾静脉注射NKT细胞悬液250 μl(1×106个)。注射叶酸后第14天时,采取眼眶血标本,检测血清BUN和Cr浓度。处死小鼠取组织,采用天狼星红染色观察纤维化面积,采用HE染色观察损伤情况,并行损伤评分,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1d Tetramer阳性(CD1d Tetramer+)细胞比例,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行CD206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双阳性(CD206+-α-SMA+)细胞计数,采用RT-PCR法检测IL-4和IL-1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WT-CON组比较,WT-AKI组和WT-AKI-NKT组血清BUN、Cr浓度和损伤评分升高,纤维化面积增加,组织CD1d Tetramer+百分比和CD206+-α-SMA+细胞计数升高,IL-4和IL-13的mRNA表达上调(P<0.05);与WT-AKI组比较,WT-AKI-NKT组血清BUN、Cr浓度和损伤评分升高,纤维化面积增加,组织CD1d Tetramer+细胞百分比和CD206+-α-SMA+细胞计数升高,IL-4和IL-13的mRNA表达上调,CXCR6-/--AKI组血清BUN、Cr浓度和损伤评分降低,纤维化面积减少,组织CD1d Tetramer+细胞百分比和CD206+-α-SMA+细胞计数降低,IL-4和IL-13的mRNA表达下调(P<0.05);与CXCR6-/--CON组比较,CXCR6-/--AKI组和CXCR6-/--AKI-NKT组血清BUN、Cr浓度和损伤评分升高,纤维化面积增加(P<0.05);与CXCR6-/--AKI组比较,CXCR6-/--AKI-NKT组血清BUN、Cr浓度和损伤评分升高,纤维化面积增加,组织CD1d Tetramer+细胞百分比和CD206+-α-SMA+细胞计数升高,IL-4和IL-13的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CXCR6介导的NKT细胞激活参与了急性损伤小鼠纤维化的过程,其机制可能与促进Th2细胞因子介导的M2巨噬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化有关。

  • 标签: 受体,CXCR 自然杀伤T细胞 急性肾损伤 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在小鼠药物相关性急性损伤(AKI)中的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小鼠24只,8~10周龄,体重20~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AKI组、JMJD3抑制剂GSKJ4对照组(GSKJ4组)和GSKJ4-AKI组。腹腔注射叶酸250 mg/kg制备药物性相关AKI模型。GSKJ4-AKI组于AKI建模前1 h、GSKJ4组于相应时点,腹腔注射GSKJ4 20 mg/kg。AKI建模后72 h时,取血液标本,测定血清BUN和Cr浓度;随后处死小鼠,取组织,并采用HE与PAS染色法,检测组织病理学形态,进行肾小管损伤评分;采用TUNEL法检测组织凋亡细胞数,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JMJD3、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JMJD3、髓过氧化物酶(MPO)、F4/80、CD3的阳性细胞数及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RT-PCR法检测IL-1β、IL-6、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AKI组血清BUN和Cr浓度、肾小管损伤评分升高,组织JMJD3、MPO、F4/80和CD3的阳性细胞数增多,凋亡细胞数增多,Bax、cleaved caspase-3、JMJD3、IL-1β mRNA、TNF-α mRNA、IL-6 mRNA和MCP-1 mRNA表达上调(P<0.05),GSKJ4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KI组比较,GSKJ4-AKI组血清BUN和Cr浓度、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组织JMJD3、MPO、F4/80和CD3的阳性细胞数减少,凋亡细胞数减少,Bax、cleaved caspase-3、JMJD3、IL-1β mRNA、TNF-α mRNA、IL-6 mRNA和MCP-1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小鼠药物相关性AKI的发生机制可能与JMJD3表达上调,进而诱导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含Jumonji结构域组蛋白脱甲基酶类 急性肾损伤 细胞凋亡 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