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在Rh阴性孕妇妊娠晚期自体贮存采血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实验中,于我院妇产科中选取70例Rh阴性孕妇作为实验研究对象,为探究对Rh阴性孕妇自体贮存采血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将70例孕妇随机分配为两组,即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和使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每组35例孕妇,对比不同护理干预措施下的焦虑程度、相关知识认知评分、SAS评分。结果:观察组中,无焦虑、轻度焦虑、中度焦虑、重度焦虑孕妇例数分别为24例、7例、3例、1例;反观对照组以上不同状态焦虑的孕妇例数分别为7例、19例、6例、3例,相比之下观察组孕妇焦虑情况更轻微,(P<0.05)。同时,观察组孕妇的相关知识认知评分、SAS评分也更优,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Rh阴性孕妇妊娠晚期自体贮存采血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 标签: 个性化护理干预 Rh阴性孕妇 妊娠晚期 自体血贮存采血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注射室静脉采血的工作质量与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门诊注射室的护理人员8名,对其打印粘贴标签及静脉采血的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并向该期间的静脉采血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表,搜集此类患者对门诊注射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经研究发现,不同护士之间在打印粘贴标签及静脉采血的时间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静脉采血患者对门诊注射室护理工作的技术水平、健康教育、服务态度和注射室环境方面较为认可,其满意度分别为(96.00%)、(95.00%)、(93.50%)和(90.00%)。但患者对等候时间方面并不认可,满意度仅为(72.50%)。结论:根据门诊注射室静脉采血的工作现状,利用灵活弹性的排班制度、完善护理人员培训机制和转变服务理念等措施,可以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显著增强,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以提高。

  • 标签: 门诊注射室 静脉采血 质量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微信预约静脉采血的方式在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开始于2018年8月,结束于2020年8月,研究对象为这一期间在本院门诊进行静脉采血的患者共592例,随机选取100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有50例排队采血患者和50例微信预约采血患者,本次研究中分别将两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采血等待时间以及总满意度。结果:经过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采血等待时间和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采用微信预约的方式进行静脉采血可以有效的提高门诊患者的满意度,并降低患者的采血等待时间,从而有效的降低门诊护理工作人员的劳动力,提升其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微信预约 静脉采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妊娠期糖尿病临床筛查中采用不同采血方法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的分析对象均选取于我院妇产科中收治的疑似血糖异常的孕妇,共计60例,研究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2月,采集所有孕妇的血液标本,分别采集静脉和末梢标本,两种血液样本分别采用血液分析仪测量血常规指标,统计检测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静脉血液标本与末梢血液标本的红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存在明显的区别,后者有显著降低的趋势,而后者红细胞平均体积、WBC较前者有升高趋势,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液标本与末梢血液标本的CLU水平相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临床筛查中,使用采血方法进行血糖和血常规检查,方法不同检查结果有一定的差异,但不同方法的应用具有较高的价值,可在今后妊娠期糖尿病临床筛查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妊娠期 糖尿病 筛查 末梢血 静脉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妇科PDA输液及采血使用率中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需要选取620例妇科患者,纳入时间段为2019年1月~2020年6月。为了提升研究效果,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n=310例)与对照组(n=310例),组别不同运用的护理对策不同,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需要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指标为PDA使用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的观察组妇科患者PDA使用率为98.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DA使用率87%,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妇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升PDA使用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妇科 PDA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