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兴趣论题是杜威与实用主义力求在旧教育的刻板教条与新教育的浪漫随意之间持守中道,将客观与主观、实践与思考、潜力与现实两方面融会在一起培养孩子品格的'居间'之道。然而进步主义教育的实践陷入社会改良方法论上的'内在否定主义'。如何将抽象的二元对立的原则变为简易可行的教育,这不仅是杜威的困惑,也是此后教育改革的困惑。本研究将杜威的文本置放在其学术脉络和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渊源及其实践的来龙去脉之中,结合社会变革的背景进行仔细的考察辨析,挖掘呈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社会改良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讨论思想批判、科学实验、社会改造及其落实于教育之中的可能与限度。

  • 标签: 兴趣 杜威 进步主义教育 教育与社会
  • 简介:与乡镇“悬浮型政权”相伴而生“文字上移”“学校进城”。学校更似一座孤岛悬浮在乡村及其普通人的生活之上。在“知识改变命运”的诉求下,教育成为稀缺资源分配的代理,孤岛衍生出一套压迫性的制度。如何从孤岛中突围?“美丽中国乡村教育”的实践启示:好的乡村教育以乡土为根,以生活为本,与乡村融为一体。

  • 标签: 乡村教育 学校布局 孤岛 行动研究
  • 简介:布迪厄在其社会学中构建出场域和惯习的概念,利用结构的方法交织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存在模式,构建起一个以实践作为支撑结构的分析空间,从而对整个社会学的根基与方法提供了一种转型的可能。社会学的转型与哲学社会学的建立是不可分割的,哲学社会学对于社会学本质的探索就体现在哲学要提供给社会学对人的概念的理解,从实践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出发,应当有一种新的概念来作为哲学社会学中对人考察的基础,即"专场"概念。

  • 标签: 专场 哲学社会学 场域 惯习 实践感
  • 简介:又是一年招生迎新季,“培优创新实验班”风行于各级各类学校,既舒缓着“钱学森之问”下中国教育界的焦虑,又承袭着确保重点的资源配置惯习。名目繁多的英才培优项目,内携办学者的理念认同、资源倾斜,外吸考生家长的青睐与角逐,想不热也难!

  • 标签: 创新人才培养 减法 加法 资源配置 考生家长 实验班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贤能主义的肓点贤能主义,又译为:精英治理、能人统治或功绩主义,这一制度起源于西方专业主义兴起之初,新兴的中产阶级凭借其贤能(才智)所成就的业绩,去争取传统上为贵族所统摄的权力、利益与地位。贤能主义的内在逻辑存在两大盲点,其一,无视智力的社会历史建构性,其二,无视努力背后的家族因素。

  • 标签: 专业主义 制度起源 中产阶级 内在逻辑 社会历史 家族因素
  • 简介:2008年12月中旬,TECC(TechnologyandEducation:ConnectingCultures)^[1]邀请云南永胜、安徽祁门等地的十余名乡村中学教师访问北京。在为期五天的日程中,大学生志愿者展现出巨大的能量,安排教师们访问北大附中、101中学、人大附中等顶尖中学,进课堂,与教师学生座谈;参观清华、北大等名校,与专家、学者研讨。我应邀与教师们讨论教育改革与乡村学校的发展。

  • 标签: 俱乐部 中学教师 赞美 大学生志愿者 乡村学校 人大附中
  • 简介:在学术、科学与批判三重权力角逐的高等教育场域,知识人分化为一个复数的群体。本文认为文化政治认同与技术认同是最为核心的分类。在三种知识隐喻的框架下,本文剖析了文化政治认同的心智基因,以及其间文化与政治之分合演变的历程;指出工业社会尤其是进入后工业社会,技术认同成为垄断性旨趣,并分析其知识基础、社会基础与现实困境;最后提出,知识人需要用责任伦理所支持的沟通行为来整合文化政治认同与技术认同,高等教育也需借此免于启蒙的理性狂妄与服侍的被动茫然。

  • 标签: 知识人 文化政治认同 技术认同 责任伦理
  • 简介:2004年8月23~25日,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主题的首届"北京论坛"召开,四百余名国内外学者在哲学、历史、经济等14个分会上进行了研讨.本次论坛由"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资助.教育分会的主题是:国际视野中的教育与人类发展.在陈学飞、王善迈、金基爽、程介明、胡显章、金子元久等知名学者的主持下,来自柬埔寨、加拿大、德国、印度、以色列、日本、蒙古、韩国、美国、中国与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33位学者展开了充分的交流与热烈的讨论,分述如下:

  • 标签: 北京 中国 论坛 财团 韩国 地区
  • 简介:教育制度的功能赋予教师以制度权力,它包括“话语权力”和“筛选权力”。话语权力即教师传递主导意识形态的权力。其话语内容在一元化封闭社会中表现为“被控制的共识”,在多元化开放社会中表现为“协商的共识”。其运作方式表现为文化专断、政治的社会化等。通过对我国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人物形象所承载的意识形态的分析,本文指出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规范性话语内容具有浓厚的政治性和大众性,而超越性和理想性、时代性和包容性颇显淡薄

  • 标签: 话语权力 被控制的共识 协商的共识 强政治性特征 大众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