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尿路尿路(UTUC)根治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RNU)术后病理显示淋巴血管侵犯(LVI)阳性的患者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GC)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95例UTU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0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为63岁,范围为36~81岁。根据LVI情况将其分为LVI阳性组(n=25)和LVI阴性组(n=70)。采用χ2检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OS)时间和无复发生存(RFS)时间的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OS和RFS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6个月,范围为2~82个月。95例UTUC患者中,共死亡20例(21.1%),复发36例(37.9%)。LVI阳性组和LVI阴性组患者在T分期(P=0.046)、淋巴结转移(P=0.032)、肿瘤位置(P=0.019)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肾积水(P=0.026)、淋巴结转移(P=0.001)、LVI(P=0.001)、化疗周期(P=0.045)与OS相关;肾积水(P=0.031)、肿瘤T分期(P=0.013)、淋巴结转移(P=0.004)、LVI(P=0.001)与RFS明显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肾积水(P=0.016)、淋巴结转移(P=0.016)、LVI(P=0.003)与OS明显相关。淋巴结转移(P=0.018)、LVI(P=0.003)和RFS明显相关。由此可见,LVI是OS、RFS的独立危险因素。UTUC患者术后病理LVI阳性组患者行GC方案化疗的OS[LVI阳性组患者平均OS为(40.7±6.5)个月,LVI阴性组患者平均OS为(68.5±3.2)个月,χ2=15.750,P<0.001]、RFS[LVI阳性组患者中位RFS为(31.0±5.7)个月,LVI阴性组患者中位RFS为(58.0±8.8)个月,χ2=10.986,P=0.001]均差于LVI阴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VI阳性更容易出现在高T分期、淋巴结转移、单发肾盂的患者中,为UTUC患者危险分层提供一定依据。LVI阳性的UTUC患者根治切除联合辅助化疗后在OS和RFS上的受益明显差于LVI阴性患者。

  • 标签: 淋巴血管侵犯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根治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 辅助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尿路(UTUC)行根治性手术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C)全身静脉化疗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建立复发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初步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01例UTUC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均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RNU)+膀胱袖状切除术,并联合术后GC方案静脉辅助化疗,其中19例行术前新辅助化疗。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及临床特征资料,并对患者复发情况进行随访,以肿瘤复发和无复发生存期为主要观察指标。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分别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法对两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RFS)进行评估与比较。采用单因素差异分析,识别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的指标,并进一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究各因素与影响肿瘤复发的相关性。根据相关危险因素权重建立个体预后指数(PI)方程,构建复发预测模型,并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进行验证。结果101例患者随访2~8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共复发40例,包括膀胱内复发32例,对侧上尿路复发8例。1年RFS为82.10%,2年RFS为68.90%,5年RFS为42.10%。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合并肾积水(X1)、淋巴脉管浸润(X2)、肿瘤T分期(X3)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新辅助化疗(X4)、化疗周期(X5)是其独立保护因素。个体PI方程=0.964X1+0.688X2+0.508X3-1.566X4-0.675X5。绘制ROC曲线,当约登指数为0.537时,最佳切点值为179.5,此时模型的敏感度为0.750,特异度为0.787,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95%CI:0.758~0.918)。结论肿瘤合并肾积水、肿瘤T分期、淋巴脉管浸润、新辅助化疗、化疗周期是UTUC患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风险预测模型适用于评估UTUC患者行根治性手术联合GC方案化疗后肿瘤复发的可能性,可为评估患者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上尿路上皮癌 根治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 肿瘤复发,局部 静脉化疗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