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外伤白内障的手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严重的眼外伤后,角膜水肿或瘢痕、虹膜后粘连、血性或炎房水等使得裂隙灯显微镜很难对晶状体及玻璃体情况进行观察。外伤白内障术前对患眼进行特殊检查并评估,有助于手术医师制定手术方案,避免术中并发症,预估术后视觉质量。术前以CT排除眼内异物,以B超及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了解眼球整体情况,20 MHz B超评估晶状体后囊的完整,以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晶状体悬韧带的情况。随着光学仪器发展,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仪(SS-OCT)、Scheimpflug成像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外伤白内障眼术前评估提供帮助。本文将对外伤白内障术前评估作一综述。

  • 标签: 白内障,外伤性 评估 超声检查,B型 生物显微镜,超声 断层扫描,相干,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伴有后巩膜葡萄肿(PS)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PPV)中PS边缘视网膜激光光凝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住院接受PPV治疗的伴有PS的MHRD患者49例4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3例13只眼,女性36例36只眼。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BCVA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患眼随机分为PS边缘视网膜激光组(激光组)、常规手术组(常规组),分别为25、24只眼。常规组、激光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1.87±0.28、1.80±0.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4 ,P=0.551 )。常规组患眼行23G PPV,手术中曲安奈德染色,剥除视网膜前膜,吲哚青绿辅助染色,剥除后极部黄斑区内界膜(ILM ),手术中详查周边部视网膜,如存在视网膜变性区则行激光光凝加固,经黄斑裂孔排出视网膜下液后硅油填充。激光组患眼除按照常规组手术步骤进行外,于PS边缘行视网膜激光光凝2~3排。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8.34±3.21 )个月。观察视网膜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BCVA以及两组患眼的手术次数。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首次手术后,常规组、激光组患眼视网膜复位分别为17 (70.8%,17/24)、24 (96.0%,24/25 )只眼;激光组患眼视网膜复位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4,P=0.046 )。末次随访时,两组患眼视网膜均复位。常规组、激光组患眼黄斑裂孔闭合分别为15 (62.5%,15/24)、19 (76.0%,19/25)只眼;两组患眼黄斑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1,P=0.305 )。常规组、激光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1.20±0.47、1.08±0.39;与手术前logMAR 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9、5.327 ,P=0.001、0.000 );两组患眼间logMAR 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5 ,P=0.506 )。常规组、激光组患眼平均手术次数分别为(2.63±0.88)、(2.08±0.28)次;两组患眼平均手术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3 ,P=0.006 )。结论与常规PPV比较,手术中联合PS边缘视网膜激光光凝可有效提高首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降低重复手术次数。

  • 标签: 近视,退行性 视网膜穿孔 视网膜脱离 激光凝固术 玻璃体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