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住院患者的规范性静脉输液治疗中,探究引用静脉输液治疗团队经验在静脉输液治疗中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规范静脉输液治疗的15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75例。结果:据分析,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为(95.67±1.21)分,对照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为(90.34±2.11)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静脉输液治疗团队方案可以显著提高住院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疼痛感,改善患者的舒适度,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因此,应该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静脉输液治疗团队 规范静脉输液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对持续改进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的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月收治的样本数据共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30例样本数据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接受静脉治疗护理小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和置管时所用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进行对比,穿刺成功率较强的一组为研究组,P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 持续性改进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浅静脉留置针输液(remaining needle shallow intravenous infusion,RNSI)老年患者使用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2月-2022年3月的RNSI老年患者中随机抽取7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8例,常规护理)和B组(40例,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45%、护理后VAS评分(1.16±0.34)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主动服务(91.87±4.21)分、健康宣教(90.67±3.26)分、交流能力(91.12±4.53)分、操作水平(90.23±5.24)分]、护理后HAMD评分和SF-36评分优于A组(P<0.05)。结论:将针对性护理用于RNSI老年患者改善疼痛、不良心态、生活质量的效果更佳,同时能提高输液的安全性,获得患者的高度认可。

  • 标签: 老年 浅静脉输液 留置针 针对性护理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医院静脉输液治疗现状进行横断面调研,为制订提高静脉治疗水平的护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省护理学会静疗专委会组织制订的静脉治疗横断面调研表,对我院34个临床科室46个病区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横断面调研。结果 当日调查663人,其中正在输液治疗498人,使用输液钢针输液94人、浅静脉留置针294人、CVC79人、PICC29人、输液港2人。前臂和手背是外周静脉穿刺的主要部位选择;颈内和锁骨下静脉是中心静脉置管穿刺的主要部位选择。404例静脉导管中,268例无导管固定与维护操作不当;293例无敷料固定与维护操作不当。结论 输液工具的合理选择还应继续加强,护士“钢针零容忍”的意识还有待提高;34个临床科室未全部开展PICC置管技术;CVC部分患者导管的选择与实际输液治疗需求不相符;避免或减少关节部位穿刺的情况;需继续加强静脉留置导管的日常维护。

  • 标签: 静脉治疗 横断面调查 护理质量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应用手臂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两种置管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内科的10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分别应用手臂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和PICC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满意度和经济费用。结果手臂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PICC组(P

  • 标签: 手臂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PICC 消化道恶性肿瘤
  • 简介:【摘 要】目的:根据临床实验结果来分析对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和预后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划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为选取范围,并在该时间范围内选取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纳入标准选取ONT≤4.5h的患者120例进行观察研究。根据ONT分为0-0.3h组(A组)和3.0-4.5h(B组)组,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静脉rt-PA使用后的24小时内过程中按照2013、2018年AH A、ASA急性脑梗死早期管理指南中急性脑梗死静脉rt-PA溶栓管理共识予监测血压、心率及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结果:A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A组患者心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早期使用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疾病症状和神经功能评分,从而促进患者的恢复情况,该方法在临床治疗中有重要意义,值得使用和推广。

  • 标签: 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 早期静脉溶栓 治疗效果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对门诊输液患者产生的效果,以及对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12-2022.12月在我院接受输液治疗的60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给予不同的护理手段,并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及护理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值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门诊输液护理 输液不良反应
  • 简介:  摘 要:班级“互助小组”制是以成立的小组为班级管理的基本单位模式,根据小组之间互相帮助的制度,从而搭建一个“自主管理,互助学习”的教育平台。此管理模式的成功建构要从以下方面入手:比如:小组如何圆满建设、小组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小组顺利运作的方法、有效评价与正确引导等,只有把互助小组建成小组成员学习生活利益相关的团体,让组员深刻体会到小组间只有相互帮助、合作学习,才能实现小组中每个成员“各展其长,共同进步”的目标。

  • 标签:   互助小组 班级管理 实施策略
  • 简介:(2.   【摘 要】目的:根据临床试验结果来分析对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分析并讨论。方法:划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为选取范围,并在该时间范围内选取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纳入标准选取120例患者进行观察研究。选取之后使用随机表数法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使用rt-PA静脉溶栓进行治疗,该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仅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该组患者60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24h、48h、7d时的NIHSS评分情况以及预后治疗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24h、48h、7d时的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治疗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rt-PA静脉溶栓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从而提升其后期预后效果,该方法在临床治疗中有着积极意义,值得使用和推广。

  • 标签: 静脉溶栓 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 阿司匹林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小儿留置输液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的小儿留置输液港患者30人次为对照组,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且提供全程优质护理的小儿留置输液港患者30人次作为研究组。分析组间负性情绪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家属满意程度。结果:①组间负性情绪评分在护理前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负性情绪评分、在护理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40.00%),且患者满意程度(93.33%)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对改善小儿留置输液港患者负性情绪、疼痛程度、护患关系均有较好效果,且能减少输液港不良事件,值得推广。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 小儿留置输液港 不良事件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深静脉置管以及静脉留置针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研究选取在本院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102例,诊治时间段为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按照抽签法对患者进行处理,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在化疗中,参照组应用静脉留置针,实验组选取深静脉置管,对两组患者穿刺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命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穿刺一次性成功率相比于参照组较高;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实验组患者生命质量相比于参照组较优(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相比于静脉留置针,深静脉置管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穿刺一次性成功率,还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 标签: 肿瘤患者 静脉留置针 深静脉置管 化疗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产后静脉窦血栓形成一例。患者女性,19岁,产后一月,表现为头痛、发热、呕吐、意识障碍、双侧瞳孔不等大。头颅CT提示脑梗塞并脑出血,头颅核磁共振提示:出血性脑梗塞。凝血功能实验提示高凝血状态,血小板减少,脑脊液常规、生化、培养无异常。按脑梗塞、脑出血、脑炎治疗,入院7天诊断不明确,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加重,请上级医院会诊,确诊为“产后静脉窦血栓形成”,给予规律脱水降脑压、醒脑、营养脑细胞、清除氧自由基、防治并发症、补充水盐电解质、营养支持治疗,未抗凝,未介入治疗,治愈出院。报道该病例旨在增加同行对该疾病的认识,遇到孕产妇有类似症状要排除本病。

  • 标签:   产后  静脉窦血栓  诊治
  • 简介:摘 要:小组互助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能,提高学习质量的一种有效学习模式,针对大学高等数学的教学实践,探索运用小组互助学习模式,有效解决了关于小组的合理划分、选题设计和评分机制的问题,使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知识理解透彻、掌握深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科输液室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时间区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研究人员对120例急诊科输液室患者进行研究。将双盲对照原则作为本次实验所选患者的分组依据,研究人员在本次实验中分别采用常规管理模式、风险管理模式来完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护理管理工作,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出现情况、护理投诉率,并加以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出现8例及1例护理风险事件,占比分别为13.33%及1.67%,护理风险事件出现概率相关数据之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护理投诉人数分别为6人及0人,占比分别为10.00%及0.00%,护理投诉率相关数据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距,(p<0.05)。结论:在急诊科输液室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急诊科 输液室 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小儿门诊输液中心留置针使用率的应用效果 。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留置针的使用率为活动主题,家属对留置针的认知度、接受度及使用率进行现况调查,分析留置针使用率低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留置针使用率上升至79%,目标达成率为181.14%,达到目标值。结论  应用品管圈可以提高小儿门诊输液中心留置针的使用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小儿门诊输液中心 留置针 使用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小组式全程责任制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20年6月-2022年6月的8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普通的责任制护理,研究组应用小组式全程责任制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知晓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6%,研究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小组式 全程责任制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围手术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结合国家课堂改革的背景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推出以导学案为载体,让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围绕导学案相互讨论交流探究,让每节课成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提高教学的质量。

  • 标签: 初中地理 导学案 小组合作 地理教学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点式剥脱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下肢静脉曲张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点式剥脱手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内容包括:手术持续时间、手术中出血量、Vas评分以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内容包括:皮肤麻木、创口血肿、皮下瘀斑、踝下肿胀;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超声引导 射频消融 下肢静脉曲张 点式剥脱手术
  • 简介:摘要:小学语文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创设情境,实施愉快教学,激励学生幻想思维;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潜能;启发联想、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给学生质疑方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思维。

  • 标签: 小学语文  小组合作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与体会,其可以减少穿刺次数,还能够按照药物的浓度进行静脉给药治疗,可缓解患者对输液的紧张感以及方便对危重患者进行快速抢救,避免反复扎针。方法:浏览静脉留置针相关的论文及各种文献,并进行总结以及分析。结果: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患者相比较普通输液针的患者,前者并发症较少发生而后者输液并发症相对较多。 结论:临床上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有助于相应治疗计划的顺利开展,效果达到理想化。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预充式冲封管液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