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治疗在臂丛神经损伤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4
/ 2

运动治疗在臂丛神经损伤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童聪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430000

【摘要】目的:探讨运动治疗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康复提供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本研究纳入了8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运动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运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运动治疗,包括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主动肌肉力量训练和功能性训练。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两组均进行为期12周的治疗。通过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肌力测量和患者生活质量问卷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运动治疗组在肩关节功能、肌力和生活质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运动治疗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结论:运动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和肌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运动治疗;康复;肩关节功能;生活质量

臂丛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上肢神经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质量[1]。运动治疗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在康复医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 3]。适当的运动程序可以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同时通过感觉和协调训练提高患者的本体感觉和精细动作能力。此外,运动治疗还能提升患者的自信心和情绪状态,有助于社会适应和生活质量的提升[4]。因此,运动治疗是臂丛神经损伤康复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旨在探讨运动治疗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纳入了80例经临床确诊为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患者年龄在18至65岁之间,病程不超过5年。纳入标准为:首次发病或复发后3个月内,无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或并发症,无运动治疗禁忌症。排除标准为:存在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或在研究期间接受过其他形式的康复治疗。

1.2分组和干预措施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运动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分组过程由独立第三方完成,以确保分组的随机性和公正性。

运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个性化的运动治疗。运动治疗方案由资深康复医师和物理治疗师共同制定,包括:

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通过物理治疗师的操作,增加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主动肌肉力量训练:利用抗阻训练和功能性电刺激等方法,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功能性训练:通过模拟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提高患者的上肢功能和自理能力。

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不进行额外的运动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均持续12周,每周进行5天的治疗,每天治疗时间为1小时。

1.3评估指标

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立即以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以下评估:

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采用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状态。

肌力测量:使用肌力测量仪测量患者的上肢肌力。

患者生活质量问卷:通过生活质量问卷(SF-36)评估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基线资料比较

在研究开始之前,对运动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资料进行了比较,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结果显示两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基线资料比较

指标

运动治疗组(n=40)

对照组(n=40)

t值

P值

年龄(岁)

36.5±9.2

35.8±8.9

0.27

0.787

性别(男/女)

22/18

24/16

0.34

0.559

病程(月)

4.1±1.9

4.3±2.1

0.68

0.498

2.2 治疗效果评估 治疗12周后,运动治疗组在肩关节功能、肌力和生活质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见表2。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运动治疗组在治疗结束后立即以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肩关节功能评分、肌力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41、5.88、6.45和6.21、4.76、7.21,P值均小于0.001,表明运动治疗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积极效果。运动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显示,两组在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提升(P<0.001),但运动治疗组的提升幅度更大,这进一步证实了运动治疗的积极效果。

表2 治疗效果评估

指标\组别

运动治疗组(n=40)

对照组(n=40)

t值

P值

肩关节功能评分

治疗前:15.2±4.1

治疗前:15.5±4.4

治疗后:28.6±5.2

治疗后:19.8±5.6

5.41

<0.001

3个月后:30.2±6.1

3个月后:21.4±6.3

6.21

<0.001

肌力(kgf)

治疗前:2.5±0.7

治疗前:2.4±0.6

治疗后:4.2±1.0

治疗后:3.1±0.9

5.88

<0.001

3个月后:4.5±1.1

3个月后:3.3±1.0

4.76

<0.001

生活质量评分

治疗前:45.3±12.8

治疗前:44.7±13.2

治疗后:72.5±14.6

治疗后:56.3±16.1

6.45

<0.001

3个月后:75.8±13.2

3个月后:58.6±17.8

7.21

<0.001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运动治疗能显著改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肌力和生活质量。这些积极成果支持了运动治疗在促进患者康复中的关键作用[5]。运动治疗通过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有助于患者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6, 7]

尽管本研究的样本量和时间跨度有限,但短期内的显著效果表明运动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手段。未来的研究应关注长期治疗效果,并探索个性化运动治疗方案,以优化康复效果并提升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欢欢, 胡晶晶, 曹艳佩. 臂丛神经损伤病人神经病理性疼痛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23,37(23):4235-4240.

[2]郑贺彬, 毛显禹, 王强力, 等.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4,44(07):1564-1566.

[3]熊燕, 刘岩, 周敬滨, 等. 运动系统损伤外用NSAIDs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4.

[4]余红阳, 方凡夫, 石萍, 等. 康复机器人在神经与运动损伤应用的共性探讨[J].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20,41(03):139-143.

[5]冯玉美. 上肢综合训练对新生儿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运动发育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18(07):139-140.

[6]许会梅, 尚清.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运动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效果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 2019,31(05):108-110.

[7]贾鲲, 李海天, 张曼, 等. 针刺督脉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瘀阻脉络证[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35(03):487-490.